第七章 治民

    半晌过后…

    张昊慢慢的双手并拢,施了一礼道:孟德兄之胸怀,世间罕见,昊失礼了。”

    曹操听见张昊如此说也突然一愣,渐渐降下怒气,连忙同样双手并拢施礼说道:“张大匠亦才华横溢,年少有为。”

    殿内众人如呛了一口水,一下子噎住声音,惊讶的看着刚刚还剑拔弩张的两人,如今却又像互相欣赏的老友。

    世人不知,多少年后,有一老画家回忆此场景还不住的赞叹:“魏公与昊公当年相互施礼,世间从此有了两位救世之人…”

    刘宏看了半天热闹,便开口说道:“好了,张大匠不可胡闹,众臣就刚刚曹校尉所奏三事,好好议议。”

    张昊听罢赶忙回到自己座位,心想一会儿要弄清楚,惩处毕岚的事到底是谁开口提议的。

    跟曹操短暂交流之后,他相信应该不是曹操提议,毕竟他的爷爷全都是宦官,他自己也是宦官之后,不会出头做这种不讨好的事情。

    “可派遣下军校尉鲍鸿,进讨青州黄巾。”

    “你不知道鲍鸿已被下狱处死了?”

    “你知道个屁,太常如今握有一州行政大权,你敢去吗!”

    “据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所说,这帮黄巾可速剿,不堪一击。”

    “那马相竟敢称帝?真是熊心豹子胆!”

    皇帝发话就曹操上奏之事议论,顿时德阳殿内杂乱之声此起彼伏,听的张昊头都疼了,他只能装作思考,用手将耳朵遮一遮。

    正当张昊就快受不了的时候,刘宏终于怒道:“满朝文武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唰,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刘宏看向众臣心里怒火直窜,都藏着心思,一到关键时候就闷不作声,正要发火时,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

    “父皇!儿臣有奏!”

    众臣吃惊的望去,只见殿内右侧过道柱子后面钻出两个身影,一个矮小的正是奏报之人,另一个略高的却使劲拉着出声的人。

    “哦?皇儿?尔等胡闹!朝会之上怎可胡乱闯入。”刘宏定神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两个皇子。

    长子:刘辩

    次子:刘协

    让百官诧异的是,出言奏对的是只八岁的董侯刘协。

    而唯唯诺诺不敢露面拉着刘协的却是史侯刘辩。

    张昊见此微微叹息,心说这大皇子怪不得会成为汉朝独一份被罢黜的皇帝,自小就如此懦弱不堪。

    反观刘协却敢在朝会大殿之上,众官面前,诉说己见。

    看来那个董卓也不像演义说的那样,力排众议换皇帝,还是很有眼光的。

    “陛下,既然皇子已入朝,何不评说一番,也好让皇子们涨涨见识。”这时大将军何进忽然发声,极力支持。

    刘宏犹豫了一下,见大臣们没人阻止,便点点头说道:“也好,那你们就在旁边坐好,仔细听政。”

    张让连忙让小太监拿了两个软席,放在了一侧,并将两位皇子请去入座。

    这时,大将军何进朝着自己主簿陈琳递了一个眼神,后者犹豫了一下便点头示意。

    半晌后,陈琳朝着刘宏拱手说道:“陛下,臣请大皇子论政!”

    呦呵!这不愧是你妹妹生的儿子啊,一有机会就想辅助立太子。

    张昊看到何进的眼神,又听到陈琳的话,陡然一惊。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大将军的下属们就一片声援:“臣等附议!”

    汉朝的一些老臣见到此情景,虽然觉得有些荒唐,但又觉得让皇子说一说也好,上位以后也许比现在这个陛下好一些,所以也就默许了。

    远处的张昊时不时的打量着只有八岁的刘协,而刘宏却眼有无奈的盯着刘辩。

    刚刚见他表现得唯唯诺诺,身为兄长连八岁的弟弟都不如,不由有些恨铁不成钢。

    但他心中还是强压住火气,淡淡道:“皇儿有想说的尽管说吧,说的不好也无妨,别有顾忌…”

    “父皇,儿臣协有奏,刚刚是我先说的。”

    毫不怯场的次子刘协率先站了起来,除了大将军一派,其他众大臣眼睛一亮,心说这二皇子当真是个可造之才,如此不怯场。

    与此同时,张昊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有些惋惜,再聪慧再直敢又如何,还有一年左右,这个皇家就要支离破碎了。

    一个被逼杀…一个被傀儡。

    “二皇子难道不知长幼有序,还请稍待片刻吧。”

    大将军属下伍宕冷冷的出言说道。

    年幼的刘协瞥了一眼刘宏,只得慢慢坐下不在力争。

    刘宏皱了皱眉头,迫于形势便开口说道:“之前所奏之事三公尽快拿出应对方法,就不在这一一说了。

    现在大将军既然要考教皇子,朕也想看看两位皇子最近所学,不知道众卿家可有题目?”

    只见太傅袁槐朝着刘宏行了一礼,随即严肃的说道:

    “陛下,老臣以为,如今大汉虽然有些动乱,但闾左们的内心并未全部与我朝相离,若推出一些能控制住闾左们人心的政法。

    老臣相信我大汉会越来越稳固,就算改刺史为州牧,推行州自制,也可安枕无忧亦!”

    “好!”一些利益相关的人纷纷附和,众大臣听到袁槐之言,也都皆大欢喜。

    “可就此话题,让大皇子说说,有何政策可控制闾左们,让他们安心拥护我大汉。”袁槐说完再施一礼,便又坐好。

    刘宏听罢也微微点头,刚要出言确定,却突然想到张昊,便朝着他看去,哪知道这小子杵着下巴,眼睛半睁在打盹儿。

    刚刚你那胜气逼人,疯狂的劲儿哪去了,这时候到装睡了。

    “嗯…刚刚袁太傅的话题可听清,辩儿可试言之?”刘宏无奈只得顺着问刘辩。

    刘辩这时候满脑子都是浆糊,听清?根本听不懂好吗,什么控制百姓的政策,这是十五岁的我干的事吗…

    越想越紧张,越紧张越慌乱,刘辩此时不自觉的就连呼吸都不顺畅了,他使劲咽了咽口水,眼睛不经意看向何进。

    何进也是略微一皱眉,隐晦的将手指了指门口侍卫,又指了指官帽。

    刘辩见此眼前一亮,突然想起来有一次娘舅何苗与他说过的话,急忙在脑中一过,便调整呼吸,满脸正色的看向刘宏。

    “回禀父皇,儿臣已有一策。”

    刘宏正想着如何让刘辩对付过去,没想到自己愚笨懦弱的长子已经有计策了,惊喜的说道:

    “哦?我皇儿竟这么快就有计策了,快快与父皇和众大臣道来。”

    刘辩站起身来,缓步来到殿中行礼道:“父皇,各位大臣,本皇子以为:

    应该让各个县吏向闾左们传达增加他们的赋税的政策,虽然一开始有些困难,但收上来的税钱,就可以为他们办很多生活中困难的事情,这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法。

    这样闾左们必定会对大汉感恩戴德。”

    “好!”大将军势力下的官员纷纷击掌。

    “再有就是,我们还应该将士族和地方豪强给予正规正统的名号,让他们去收拢闾左们,这样朝堂就会减轻压力,也可省下军费强军兴军。

    一些小股势力的黄巾贼就可以让那些地方豪强和士族去剿灭,以此循环。

    是否就可以解决和控制住闾左了。”

    刘辩一口气将之前何苗教过他的话说了出来,心有余悸的看看何进,接收到微笑赞许这才如释重负。

    “哈哈哈!大皇子说的好啊!”

    “不曾想大皇子年仅十五便知驭民。”

    “我看大皇子可立为太子,大汉如日中天。”

    赞扬拍马者不计其数,更有甚者连连拍地,那表情恨不得几周没有排便。

    刘宏听后也是极为高兴,没想到啊,一段时间不见,自己大儿子都有这样的眼光和策略水准了。

    他正要准备开口大赏刘辩,霍然想起张昊昨日与他说的那些话,就忍了忍憋了回去,并再次看向张昊。

    这竖子!那是什么表情,充满不屑和鄙视,难道自己儿子就不能说的好一些吗。

    半眯着打盹儿,还嫌弃皇子的论策,想到这刘宏狠狠的白了一眼,看的一些大臣直疑惑。

    陛下这是怎么了?是眼睛干吗…

    “陛下,是否双眼干涩,要不休息一下?”张让贱兮兮的凑近问到。

    “一边去!烦人。”刘宏正在窝火,顿时训斥了一句。

    张让欲哭无泪的心想:“我特么招你惹你了…”

    刘宏深呼吸了几下,这才隐隐的散去火气。

    这张昊小子说话时那么可心,不说话时能气死你。

    “陛下……”这时曹操刚要说话,却看见大将军何进死死盯住了他,那眼神中仿佛在暗示,说错一句话,就得死的感觉。

    曹操见状,权衡了一下利弊便又慢慢坐了下来,无奈的瞥过头叹息。

    “父皇,兄长已经说了,是不是该儿臣了?”八岁的刘协连忙站起来说道。

    “哈哈哈,协儿勇气可嘉,但汝才八岁如何知晓政治,不要胡闹。”刘宏见自己小儿子大大方方不惧朝堂,心里喜欢的紧。

    “父皇,既然刚刚大将军和太傅都说了,提议皇子论政,儿臣也要说。”刘协嘟着嘴说道,大有一副不让他说就哭的节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