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大梁御都卫 > 第十四章 兵法题

第十四章 兵法题

    原来是秦风凉作为西池书院的代表,来奉县办招生考试。知行学堂作为奉县名号第一的私塾,自然要跟秦风凉结交一下。

    而秦风凉也正想借用知行学堂的屋舍作为考场。

    双方互有所求,于是便有了这场高朋满座的宴会。

    知行学堂的主理人是大儒霍启明。他自知没有秦风凉的名气大,便呼喊上了一众奉县当地的儒林大家。

    李宁亦说要上楼拜会一下,王掌柜却急忙拉住了他,说道:

    “今日是文人雅士的风雅局,李兄就不要上去叨扰了。”

    “既是风雅之局,我作为李翰林的弟子去拜会下各位大儒,也算是叨扰吗?”

    李宁亦挑着眉毛,拿出一副上面有人的姿态。

    王掌柜自然不愿得罪这位李慕白的弟子。他一时语塞,李宁亦已经径直上楼。

    知行学堂的霍启明见一个穿捕快服的年轻人上来,说自己在办宴会,已经包圆了,难道小二没有告知吗。说着就要叫小二。

    李宁亦打断他,作揖说道:“叨扰各位先生了,鄙人知道这是霍先生的宴局。”

    “只是鄙人听闻西池书院秦风凉先生在此,因此上来想拜会一下。”

    “鄙人也略通兵法,对秦风凉先生仰慕已久。”

    在座的都以文人雅士自居,虽然被李宁亦打扰了,但也不好粗暴的赶他走。

    李宁亦并不认得这宴局上的人,但他猜测第一个说话的应该就是霍启明。

    李宁亦问道:“不知哪位是秦风凉先生?”

    旁边座位上有书生模样的中年人嗤笑,似是在笑他不识主宾之位。

    坐在屏风前C位的灰袍长须的老者缓缓答话:“鄙人就是秦风凉。”

    李宁亦看他得六十有余了,没想到戾气还这么重,竟还要刁难学子学孙们。

    见秦风凉答话了,李宁亦便自报家门:“鄙人是李慕白弟子,奉县县衙快手,李宁亦。”

    酒桌上的众人听闻皆是一惊,他们今日才刚听说李慕白在奉县收了一个徒弟,被称为大梁诗才第二。竟然就是眼前这个年轻人。

    众人纷纷扭头看向李宁亦,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

    “没听说他是捕快啊。”

    “看起来像个粗人,怎么配的上大梁诗才第二呢。”

    “传闻说李慕白盗用了他的诗文,不知是真是假。看样子也不是真的。”

    众人碍于文人雅士的名号,嘴上不说,心里纷纷吃起了瓜。

    只有霍启明面露不快,说道:“李小兄弟年少有为,才华出众,后生可畏啊。”

    “然今日是我知行学堂宴请秦老先生,不知李小兄弟还有何指教?”

    意思是没啥事就赶紧走吧。

    李宁亦则说听闻秦风凉先生是兵法大家,想跟秦先生讨教几个兵法问题。

    桌上众人一听讨教兵法,顿时来了兴趣。

    有人觉得李宁亦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跟秦老先生讨教兵法,不自量力,简直给李慕白丢人。

    有人觉得西池书院悍然在全国各地县招生,完全不给各地私塾面子,让一个无关的人来挫挫他的锋芒也好。

    秦风凉听闻这小子要讨教兵法,也是一惊。

    但他自恃西池书院的兵法无人能出其右,并不把这小子放在眼里。便说道:“李兄请说。”

    李宁亦清了清嗓子,模仿初中语文老师的口吻说道:“请听题。”

    “霍先生有三匹马,分别为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

    “秦先生也有三匹马,也分别为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

    “假如霍先生的上等马弱于秦先生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亦然。”

    “问霍先生如何在赛马中赢秦先生。”

    秦风凉觉得这问题很有趣,但似乎也很简单。

    桌上其他众人则纷纷腹诽,这也是兵法问题?但碍于自己也不懂兵法,秦风凉没发话前,他们也不好说啥。

    秦风凉略微思忖,随即便答道:

    “只需让霍先生的上等马与秦先生的中等马对战。”

    “让霍先生的中等马与秦先生的下等马对战。”

    “让霍先生的下等马与秦先生的上等马对战。”

    “霍先生便可三局两胜。”

    秦风凉答毕,望向李宁亦。李宁亦微微颔首,说答得对。

    秦风凉摸着胡须,对自己颇为满意。

    在场的众人听完秦风凉的应答,纷纷议论起来。

    有人说道,这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敌人弱点的战术啊,秦老先生不愧是兵法大家,竟能如此之快的给出解答。

    其他人纷纷附和,极尽吹捧之能事。

    李宁亦暗讽道,这是十二岁小学生都懂得,吹个屁啊。但表面上依然跟着吹捧起来。

    见众人吹捧的差不多了,李宁亦说这题只是热身,下一题才是正题。

    还有?霍启明有些不耐烦,他轻咳了几声,似乎是在表达不满。

    但秦风凉却饶有兴致,他捋着胡须,让李宁亦继续出题。

    李宁亦继续模仿初中语文老师的口吻说道:“请听题。”

    “一农夫想把一狼、一羊、一菜运过河。但小舟一次只能承载农夫和另外一物。而若农夫不在,则狼会吃羊,羊会吃菜。”

    “问农夫如何带它们过河。”

    秦风凉听罢,感觉这不是兵法问题,但这问题又确实古怪有趣。见他眉头轻蹙,似乎在仔细的琢磨着。

    桌上其他人听罢,面面相觑,轻声的议论起来。

    刚嗤笑他的中年书生开口问道:“此题与兵法有何关系?”

    这也是众人想问的,纷纷附和。

    “此题考的乃是兵法中的行军调度问题。”李宁亦答道。

    众人又望向秦风凉,只见他在低眉思忖,对李宁亦所答未置可否。

    一盏茶的功夫过去,秦风凉仍在思考,气氛越来越尴尬。

    秦风凉迟迟想不到解法,也是越发着急。但碍于自己兵法大家的身份,又不好说自己解不出来。

    众人暗自思量,这兵法大家秦风凉不会真被一个毛小子的题目考住了吧?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替被西池书院打压的各地私塾出了口气。

    李宁亦见秦风凉迟迟不答,也在担心折了这位兵法大家的面子。毕竟他只是想引导秦风凉在招生考试中用他出的兵法题目,而不想得罪这位日后可能是二弟老师的人。

    他打起了圆场,向桌上的众人说道:“各位可知此题的出处?”

    “哦?此题还有出处?”

    众人听说这道古怪的兵法题还有出处,素来喜欢考究的这帮文人顿时来了兴趣。

    李宁亦继续说道:“鄙人某日在游山时,与同行人走散,便在一处树木掩映清风凉爽的山壁下休息。不知不觉竟睡着了,梦中见到两个仙童在辩论兵法。”

    “此兵法题目正是其中一黄衫仙童所出。”

    李宁亦把这道兵法题说成是仙童所创,那自然不是凡人所能解的。若是秦风凉解不开,也不会折了面子。

    桌上众人听闻是仙童所创的题目,兴趣更大了。继续追问道:

    “那这仙童可有给出解法?”

    “自然是有解法,是另一紫衫仙童,从日出思忖到日落,才给出了解法。”李宁亦故作玄虚的答道。

    秦风凉听说仙童也是想了一天才解出来,如释重负。自己毕竟是凡夫俗子,怎么可能比仙童解的还快呢。

    秦风凉就坡下驴,说道:“恕老夫愚钝,一时半刻还想不到解法。”

    他没有说解不出来,只是说时间太短了。给自己留了面子。

    众人也没有再多嘴,怕说错了话得罪秦风凉。

    倒是秦风凉自己对这个古怪刁钻的兵法题很感兴趣,向李宁亦问道:“此题的解法小兄弟可还记得?”

    李宁亦心里暗笑,这老东西上钩了。他的目的就是激起秦风凉对这道题目的兴趣,引导他在西池书院的招生考试中用这道题。

    李宁亦答道:“自然记得。解法是这样的:”

    “第一步,带羊过河。”

    “第二步,农夫单独返回。”

    “第三步,带狼过河。”

    “第四步,带羊返回。”

    “第五步,带菜过河。”

    “第六步,农夫单独返回。”

    “第七步,带羊过河。”

    “完毕。”

    秦风凉听罢想了一会儿,忽然拍手称道:“妙哉!妙哉!”

    众人也一阵应和,只有霍启明一人阴沉着脸。这宴局本是他为了与秦风凉攀附关系而设的。不想竟然被李宁亦这个毛小子抢了风头。

    李宁亦既知大事已成,便不再逗留,向众人作揖道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