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行走山川 > 第一章 回研究所

第一章 回研究所

    波音737飞机轰鸣着降落在跑道上。

    飞机落地时轻微一顿,然后在跑道上平稳地滑行起来,这是一次完美的着陆。机舱里传来空姐训练有素,语调愉快却又过于流利的广播。有几个字讲得太快,甚至被省略了:“各位旅客,欢迎来到美丽的江城……”。

    这时候,座位上已经不断响起安全带卡扣打开的噼啪声,更有心急的人站起身来,打开了头顶的行李舱。坐在前排面向客舱的空姐大声喊着:“我们的飞机还没有停稳,请大家各自回到原座位坐好,不要解开安全带,不要打开行李舱取行李……”

    张继阳黝黑的脸上,眉头轻蹙。他实在想不通,这些乘客为什么这么心急。早一会儿拿起行李,也不过就是提着站在过道上等,还不是要机舱门打开才能下机。

    也许,这个时代的人都比较焦虑急躁吧。

    他使劲舒展了一下有点麻木的四肢,搓了搓发涩的脸。这么多天野外生活,荒漠上强烈的紫外线已经让脸上皮肤有些灼伤,机舱内干燥的空气,更加重了不舒服的粗糙紧绷感觉。

    一路上,脑海里都在反复回响着研究室主任孙保田研究员在电话里的吼声:“小张,你现在哪里……算了,不管哪里,赶快回所里来一趟吧……所里有急事。对,回所里……啊,什么?我听不见你的声音……算了,电话里说不清,等你回来再说了!”

    接到电话时,张继阳正在塔里木盆地南边跑野外。“牛头”越野车路过叶城下面的一个镇子附近,诺基亚手机上刚有了两格信号,就响起了铃声。听孙主任的口气,这个电话恐怕是打了好多次没通了。老头儿自己从来不用手机这些新玩意儿,估计也想不起来让别人给发个短信。

    张继阳他们六个人两辆车,已经沿着昆仑山北麓连续跑了接近一个月了。路的北面,是茫茫不见边际的戈壁沙漠,稀稀落落的生长着一簇簇骆驼刺之类的耐旱植物,偶尔见到一排干枯的红柳。路的南面,远远的看见高耸绵延的昆仑山脉,雪线之上的山顶终年积雪,在太阳照射下白得泛着淡紫。

    以前常听说XJ的路特别好,笔直一条路直上天际,开上半天,见不到其他车。这次来了真跑起野外来,才知道说这话的人都是在主干路上跑过的游客。离开了主干路,多半都是些烂路。要不是仗着越野车性能好,一些山沟根本就进不去。偶尔下场雨,从山沟里突然涌出的洪水让人措手不及。而有些地方,根本就不是路,越野车只是沿着不知什么时候什么人留下的车辙,在漫无边际的荒漠里狂奔。

    这是张继阳第一次到XJ,全靠地质队的李工陪同,野外考察才比较顺利。李工已经40多岁,地校毕业后,在南疆做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快20年,路线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在这无边无际、看起来毫无标志的荒漠里,闭着眼都能说出来哪个方向有出露地表的岩石露头。租到的两辆越野车虽然旧了点,车况还不错,而且开车的两个司机师傅性格热情开朗,非常配合,只要勉强能开的路就往前开,不像以前在南方跑野外的司机,常常因为路况不好就停车歇着,害得大家背着岩石样品一走十几里路。

    像是初次打牌的人总是拿一手好牌,这次到南疆跑野外,一直特别顺利,计划中期望看到的现象都陆续按计划找到了。几个人都处在一种发现的兴奋中,干得格外玩儿命,经常一早天不亮就出发,找到露头,观察、拍照、采样带、记录,发现天黑没法工作了才回住宿的兵站上。

    本来还想趁着天气好再跑半个月,真有点挺不舍得这时候回去。有了这些材料,不但能完成项目的工作任务,而且应该能写出几篇比较有份量的文章。但是,电话里孙老师的口气,着急且坚决,而不是平素那种非常和气的商量语气。出了什么事?

    本来还想跟他们这个课题的负责人郑能商量一下,侧面打听一下什么事,但打电话到办公室却没人接。郑能前几年从美国回来,一直坚称不用手机,说那是方便了别人,束缚了自己。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说实话,真要有什么急事找他,说不准就耽误了。

    又想了一会儿,觉得孙老师既然这样说了,那就回去吧。找所里其他人打听,似乎不太合适,也不习惯这样。于是张继阳让小小的考察组分头行动,一辆车把自己送到KS,赶最早一班飞机,经过WLMQ转机回江城。另一辆车把两个研究生连同野外工具和样品带回WLMQ办理托运。

    飞机猛然又顿了一下,终于停了下来。不等安全带指示灯熄灭,人们就已经站起来,争先恐后地打开行李舱取行李,过道里立刻挤满了人和箱包。这场景与机舱广播中变换的舒缓轻音乐颇不协调。

    张继阳仍坐着没有动,他的思绪似乎还没有回到现实。自己是所里非常普通的年轻科研人员,从江城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到所里来工作才一年多。应聘时,虽然简历和现场表现还不错,但无论是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还是口才都不算特别突出。事后才知道,导师还是在聘任专家组中动用了一点老一辈的人情,让他在十几个报名参加竞争的应届博士毕业生中高票通过。进所后,因为暂时没有自己负责的项目,为其他课题组打了差不多有半年的“零工”,才由室主任孙老师安排,参加了这个不大不小的国家项目子课题,分到了一小块经费,也算是半独立地有了自己的科研工作。说到底,还是跑野外、出数据、写文章交帐,为课题负责人打工的角色,跟做博士时候的生活也没什么大差别。急着召自己回来,能有什么事呢?

    反复检讨了自己在所里的所做所为,似乎没有什么违规违纪之类的事,财务报帐,从来也都是规规矩矩。那么,也许不会是什么坏事,难道会是天上掉馅饼,要接个紧急启动的项目?但所里强人云集,竞争那么激烈,似乎轮到自己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吧……想到这里,心里似乎也有点小小的激动。

    机舱门一打开,江城温润的空气立刻弥散进来,多少令人感受到一丝回家的熟悉气息,脸上干涩的皮肤顿时舒服多了,甚至有些像伤口愈合时那种微痒的感觉。胡思乱想中,张继阳起身随着人流下了飞机,去转盘取了托运行李,又排队坐上了进城的大巴。不管怎么样,回所里再说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