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与恶魔同行 > 第四十七章 顿悟

第四十七章 顿悟

    当听到老皇帝已经安排礼部去推进长公主婚事之后,李寻玉心里的担忧终于放了下来,此间事了,他便再也没有更着急的事情了。

    “即日起,李寻玉从七品编修职位,入翰林,黄金、绸缎、游京城·······”

    这些都是对于状元较为常规的赏赐,老皇帝也不会真的给李寻玉一个很高的职位,毕竟防范于未然。

    “谢主隆恩。”李寻玉跪拜叩谢。

    “另外,长公主再不宜奔赴北方前线,便辞去朝中职位,安心成婚。即日起任命石勇石将军为北狼军主帅,关越关将军为辅佐将领,协同管理北狼军事宜。”这是老皇帝与长公主的交换条件。如今天运朝的兵力基本被王如玉所把控,虽然王如玉已表达过她的忠心和气傲,但该防还是要防的。

    此话一出,文官集团那是喜上眉梢,欢呼雀跃。如今,天运朝战力最强,人数最多的军队便是北狼军,老皇帝借此机会给长公主革职,是在为儿子的顺利登基再铺路啊。而且这个关越虽然带兵打仗能力一般,但他确是一个妥妥的中立将领,一心效忠皇上,虽然不是北狼军一把手,权力也肯定会被架空,但之后北狼军军中诸多事情他却可以很快的传送情报,也不怕长公主生出什么事端。

    相比之下,武官集团便骚动起来。王如玉被革职他们虽心有不甘,但毕竟石勇是她心腹,这革职不革职的对实际影响倒是不大。但安插个关越做副将,这等于是在北狼军中安插了一个钉子。有些武官即刻就像反对,刚要站出来,便被王如玉的眼神给制止了。

    “臣遵旨。”王如玉跪拜谢恩。

    正如王如玉对老皇帝所说,她对这个天运朝归谁并不感兴趣,更不想卷入夺嫡之争。前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清朝的九子夺嫡事件她可是记得清清楚楚,骨肉相争、流血漂橹,她虽然没有什么家族情感,却也没有那么冷血。闹就让他们去闹吧,她还有更大的动作和计划。而之所以现在还要掌握天运朝的实际军权,她和老皇帝解释的很清楚,几个弟弟怎么打怎么闹她不管,但这北狼军是天运朝的根本之一,其次便是赵家,这两个谁都不能利用,满足自己的私欲,就连她自己也不行。

    在王如玉的表面妥协下,这个专门针对她和李寻玉的朝争就此画下完美句号,表面上看是几个皇子占了便宜,但细细追究倒是大家都不亏。

    所以便各回各家,安排接下来的动作去了。

    正值深夜,此时的太子府也显得格外寂静。书房内,太子王匡来回踱步,想着诸多事宜。

    “岳父说的可是真的,她当时那么痛快的就答应了?”王匡略显惊讶,“由此看来,长公主是真的不想参与这皇位之争了?”

    “表面上看来确实如此,”宰相刘修眯着眼睛看着面前的烛光,“不过也要留心。”

    “确实是,毕竟北狼军还在她手里。”王匡止住笑意,不过很快便释怀,“那倒是以后当了皇上要处理的事情,现在最主要的是如何夺嫡。既然长公主不想趟这浑水,那我们就好办许多了。”

    “确实,这样我们确实少了许多的阻力。”刘修点头表示赞同,“我们现在要从长计议一番。”

    两个人就这样谈到了深夜,具体密谋什么没人清楚。而今日,向王子府一样,其他的地方也有人再计划接下来的打算。

    李寻玉是如何出的皇宫他已经记不得了,听赵家下人说是由长公主用皇家马车亲自送回来的,他醒来已经是在深夜,第一眼便看到趴在旁边桌椅上酣睡的赵灵儿,估计是担心他的身体在这里陪同,时间太长便睡着了。

    他小心翼翼的起身,想要将赵灵儿抱起放到床上,现在已入秋多日,夜晚有些清冷。只是赵灵儿的听觉特别敏锐,他只是翻开被子下床穿鞋发出的细微声音,便已经把她吵醒。

    “你醒来了,”赵灵儿迷迷糊糊的坐直了身体,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你别动,我去厨房给你拿些醒酒汤来。”说着她便晃晃荡荡的站起身子向房门走去。

    李寻玉看着这副模样自然感动,便将她一把搂了过来,放到了腿上。

    “别闹,刚醒来,要吃点东西。”赵灵儿想要挣脱。

    “就这样抱一会,喝汤什么的不着急。”李寻玉因为王如玉的训练,体质也在慢慢的变好,再加上这些时日酒量也有些增长,所以起来后,也不似以前那样没有精神。

    就这样,赵灵儿在他怀里不在挣扎,两个人就这样安静的坐着,享受着此刻的温馨。

    “事情经过大姐姐和我说了,那我们暂时就不用搬去北方了。”赵灵儿很是开心,毕竟几人最在意的事情已经完美解决,虽然王如玉看上去吃了一些亏,“你以后不能在这样喝酒了。”

    赵灵儿这次倒是没有像母夜叉一样的发飙,只是轻轻的拍打他一下,嗔怪道,“每次都和你说,每次你都不听。”

    “呵呵,”李寻玉只能尴尬的笑笑,他很享受这种关心,也需要这种关心,从小到大从未体验过,“好好,知道了。明天啊,我们要去买一个房子,然后弄一个小花园,花园里面种满了花,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反正什么颜色的都要有。”

    “对,对”赵灵儿听到这里,开心的站了起来,在李寻玉面前来回踱步,边走边说,“我们还要有一个小水池,里面要养几条金鱼,不要太多,大姐姐那里的太多了,鱼儿都游不开。最好还有一个秋千,一定要够两个小孩子一起做。哦,对了,·······。”

    李寻玉看着赵灵儿在那里眉飞色舞的说着,那对未来的向往,他似乎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