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九州解剑 > 第17章 进货

第17章 进货

    小镇名叫靖吉。

    等墨非走进小镇,已经再次变为独自一人。

    跟随数天的叶青梧,见他伤势已无大碍,只留下一句有事唤她即可,便同样消失在城门口处。

    路途观景,人烟观情。

    每到一处的少年,总是喜欢多走多看,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自然而然中,就养成了见微知著的习惯。

    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比如对一个人的观察,从五官,到神态,再到言行举止,其实就是简单的扫过一眼,就能大概分析出这个人的性情情操,行事风格,以及职业活计,所根据的或许就是面由心生。

    比如走过小镇城门时,第一眼看到的那个老乞丐,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乞丐。挑担而来的老实汉子,更是一个狡猾无比的扒手。只有左手旁第二间铺子的掌柜,一双三角眼使得面貌看起来阴险诡诈,但其实只是精明,人并不坏。

    所以直接无视过乞丐的乞讨,不着痕迹中避过一只伸来的贼手,墨非直接走到了银饰铺子。等再出来时,包袱中已经多出一支纯银钗子,和一支银镶玉的步摇。

    步摇没话说,做工异常的精致,一百五十文购买,换个地方转手最少能赚五十文。而那支银簪子,则证实了墨非的观感,掌柜真是大大地狡猾。

    银簪做工没什么特色,就是簪体显得比较粗,掌柜也一口咬定是实心,但是懂行的上手就知道,里面肯定是空心的,只是伪装的手法很是高明。

    至于价钱只能说是正常价格,不存在溢价的行为。掌柜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拿捏了贫家妇人爱炫耀的心理,同样的材料把簪子做大些,看起来显得更有排面罢了。

    明明是价值八十文的簪子,却和二百文的簪子没什么差别,起码仅个头与分量来说就是如此。所以换个地方售卖,怎么着也能轻松挣个二十文。

    所以两件物什的挑选,靠得就是见识与眼力,想不挣钱都挺难,少年显得很是满意。

    一路走去,在一处摊位前买过十个烧饼,和剩余的一斤牛肉放在了一起,随后又添置了三把冠梳,和两对精致茶盏。

    因为给了冰凌十两纹银作为盘缠,所以墨非此刻的银钱已经所剩不多,也就十多两而已,后面所买物什都没有再超过三十文钱。

    而且在购买茶盏时才听说,靖吉镇以前曾是楚国四大产瓷圣地之一,所产的吉瓷细腻紧密,享誉一千余年,只是城西五里外的烧瓷老窑就有三十多口,其中不乏夏朝时期遗留的荒废窑口。

    只是后来靖湖的稀土出现枯竭,靖吉镇才退出产瓷大镇的序列,从此慢慢回归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

    听着瓷器店的掌柜,在滔滔不绝中讲述小镇曾经辉煌,脸上洋溢得全是旧日荣耀,墨非也是会心一笑,心中已经打算去那些窖口看一看。

    江湖游历,其实说白了就三样,游山玩水、打架切磋、历世事观人心。

    这几日为了防止空吾剑宗寻到踪迹,三人一路上都没有做出停留,而他本身还受有不轻的伤势,直到现在也仍没有抽出时间调养,所以墨非打算在这城镇歇息一天。

    时间很是充裕,那么疗养一下伤势,顺带领略一番风景,在小镇周围逛逛也是极好。当然,顺带去老瓷窖口碰碰运气。

    毕竟大夏朝就存在的窑口,还真是及其稀少珍贵的,应该至少也有上千年的历史。

    就像一首打油诗怎么说:

    大夏立国三千年,未亡崩于诸侯间。

    三十六候先后立,只余八国代代传。

    月儿圆来月儿弯,一条清河分两边。

    东汉西楚隔河望,南晋北魏战连连。

    西北上元骑骏马,东南大朔车马船。

    中间又夹赵与宛,哭哭啼啼八百年。

    八百年来八百年,清河染血月儿残。

    何时举杯同邀月,再现大夏盛世颜。

    诗不知何人作,作何时,只存在于口口相传,但是至少存在几百年的时间。

    若再加上诗中所说的八百年,那么距离前朝的时间,目测至少千年以上。

    对这个时间说不出个一二三,对曾经一统九州的大夏也说不出所以然,但是墨非这样相加推理的话,大概也算说得过去了。

    少年对这个前朝其实很感兴趣,毕竟和前世的华夏如此贴近,就总会给他这个曾经的华夏儿郎一种莫名归属感。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他所了解的仍旧少之又少,哪怕仅是时间上的推断,都要借助这首打油诗才行。

    至于原因,历程很复杂,说起来很简单。

    神州动荡,战争连绵,更有蛮夷南下,九州陆沉,夏文化的传承不至于断代,却有很多都被摧毁殆尽,这是不争的事实。

    包括曾经镇守九州气运的九口大鼎,都被蛮夷掳走其中之四,直接散我剑仙半数风流,断我民族半数脊梁,抢我神州半数气运。

    就比如现在,身在江湖言江湖,墨非就觉得现在的江湖,远没有听闻中那样人才辈出。

    哪怕天下剑修仍有三百万,却大多卡死在四品知命、或者六品止境、亦或者八品指玄,攀等高峰入十境天象的少之又少,更被说一览众山小的陆地神仙境。

    这或许就与气运丢失,有着莫大的关系。只是听起来玄之又玄,也就很少有人愿意谈及此事。

    思虑所及,皆是惋惜。何止前朝,何止瓷器。

    “人间再无大风流,那就去捡破瓷片!”墨非一声轻叹。

    再无任何目的的走过半城,才看到一个略显破旧的客栈。

    墨非交过房钱,把身上的行李和那柄短些的长剑放在了客房内,随后锁上房门走出客栈,朝着城西迈步而去。

    出城之后的道路不算太窄,仍在绕着靖湖蔓延而去,但是已经不属于官道。官道从城南进,从城北出,和城西也确实扯不上关系。

    路旁是两行柳树,粗壮树身就能看出久经年岁,想必是夏日乘凉的好归处。

    但是此时只是暖春时节,还没到这些老柳发挥作用的时候,空旷无人的大路就显得很是静谧了。

    或许说无人并不合适。因为途中还是有看到人影,但也只有一人,是名钓叟。

    年越七旬,手持竹竿,不仅头戴斗笠,更是晴天穿蓑衣,在垂柳抚顶中气定神闲,一人独钓暖江春。

    墨非也没细看这古怪钓叟,只是下意识抬头看了看万里晴空,心中只道有趣。

    下垂的柳枝已经到了头顶,有些甚至都能触碰到鱼竿,万一真有大鱼咬钩,在这样的环境中,估计连溜鱼的动作都做不出。

    更别说晴天披着一身宽大蓑衣,重不重暂且不说,有没有遮阳效果都是问题,也算第一次见行为这么怪异的钓叟了。

    真是老头儿好,老头儿乐,老头儿披着蓑笠不嫌热。

    PS:老头儿好,老头儿妙,老头儿坑的你哇哇叫。阳谋第一人,大大大大大大大佬预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