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搞科研 > 第四十五章 镇西再西出

第四十五章 镇西再西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什么玩意儿!”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又是什么玩意儿?”

    卓克小心翼翼地将韩诺的两封密信打开后,只发现了两句不知何意的诗。

    他郁闷地让人将密信原封不动地封了回去,便带着密信继续赶路了。

    数日后,他赶到轲阳城,发现真的如韩诺所说。

    冯镇西和肖抚南的队伍真的在此处。

    一边是肖冲的三万大军,一边是冯海钧的五万人马。

    双方都未进入轲阳城,而是在北门外扎下了营寨。

    卓克到来之后,见双方并未打起来。

    自然是按照韩诺的要求,派人将绿封密信交给了冯海钧。

    冯海钧见了那密信,乐呵呵地笑了好半天。

    没过多久,冯海钧便约了肖冲阵前相见。

    二人是在一个阴郁的上午见面的。

    虽然冷风习习,将在场之人刮得有些难以忍受。

    但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大气不敢出一口。

    毕竟场中二人的窃窃私语,将会决定整个王国未来的命运。

    “这么说来,冯镇西当真打算遵守与韩王的约定,率兵往那华国去?”

    “既然韩王已经算到这一步,你我便依他之意吧。正所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肖冲满意地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那在下也息了东边的战事,也算是还天下生民一个太平。”

    冯海钧也点了点头。

    “只可惜,江王命薄啊!”

    “无妨,我等依计而行即可,不要做多余之事。”

    冯海钧看了看眼前的小伙子,心里唏嘘不已。

    当年自己帐下的一名执戟郎,如今已与自己平起平坐了。

    韩王识人善任,可谓史无前例。

    而这肖冲,执行力之强,也是罕见。

    其不但令行禁止,而且从不做多余之事。

    韩王让他往东三步,他便往东三步,绝不多一步,也不少半步。

    他能有如今的成就,似乎除了熟读兵书,就是靠着百分百地服从韩王之命。

    所以他才会这么笃定地劝自己“不要做多余之事”。

    想到这里,冯海钧有些慨然。

    人生在世,谁也不愿成为棋子。但人生在世,谁都是棋子。

    当初韩王被金钰软禁时,他也曾想过做多余的事。

    不过如今想来,做了多余之事的人,最后都死了。

    张守诚死了,江秋寒为死了,徐江也死了。

    那么,做一个位高权重的棋子,还是做一个多余的死人,就显得很重要了。

    冯海钧其实是不太反感做棋子的,只要棋子做得好,迟早当大佬。

    如今自己这棋子做得,已经要去做王了,这找谁讲理去?

    不过华国如今的局势,真的如韩王说的那么糟糕吗?

    自己去了就能当王?

    冯海钧自然是无法清楚知道华国如今的局势的。

    因为自从华国搞了一套共和制以后,整个华国便乱套了。

    若不是依靠着丝绸和瓷器两大产业与陶国的交易往来,华国如今的临时政府早就破产了。

    如今的临时政府,主要由当初青衣军的将领们组成。

    一开始他们吸纳了从大青山学成归来的十二名同伴,倒是将临时政府倒腾得有模有样。

    但随着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加入,利益开始变得分配不均了。

    其原因是华国并未像陶国那样打破教育资源的垄断,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来自原有的世家大族。

    临时政府想要治理国家,就必须找读书识字之人做官。

    而这些来自世家大族之人一旦当了官,就会想方设法争取自家的利益。

    久而久之,青衣军好不容易借着冯海钧夺来的胜利果实,便又回到了世家大族手中。

    而青年将官们又没有足够的阅历,不懂得真正的帝王术。

    所以没过多久,他们便被自己设计的法律打倒。

    大青山归来的十二人,自然也是重新落草为寇,加入了当初共同起事的复云会。

    而同样加入复云会的,还有被称作玉面狐狸的胡天玉。

    这日,复云会某军寨中。

    “胡兄,还是你说得对,这个国家烂在根里了,不将那腐烂的根斩断,咱们根本无从建立新的华国!”

    说话的,是一个刀疤脸的人,外号叫老狗。

    老狗,其实姓苟,名富贵。

    每每有人叫他苟富贵时,他便连忙阻止对方,主动让人叫他老苟。

    一来二去之后,他便被称作老狗了。

    苟家,原本是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名门望族。

    成氏篡华后,苟家失了势,便被剥夺了许多产业。

    等传到苟富贵这一代时,已经家徒四壁了。

    好在其家中还传下几卷书,倒也不至于丢了文化。

    但从他的名字来看,其父还是很希望他的未来能过得更好。

    不过老狗此人,胆大心细,又开放好学。很快就被韩诺的新思想带偏了。

    当他读到《青山报》里的那些理想后,便纠集了十一好友,跑到了大青山学习知识。

    在那里,他除了民本思想,还接受了平权思想。

    所以他认为贵族也好,平民也罢,是平等的。

    但这样的思想,到了贵族那里怎么会有市场呢?

    我就是靠着不平等才这么好吃好喝的躺着,你现在让别人和我一起躺着,活儿谁来干?

    于是一来二去之下,临时政府竟悄无声息地换了血。

    换血的手段,还全都是合理合法的。

    这也便是他认为华国烂到了根里的原因。

    胡天玉摇了摇头。

    “我认为不是华国烂到了根里,而是我们不应该小看人性,也不该小看利益对于人性的影响。”

    “你带回来的笔记,我认真的看了。其中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

    “制度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创立的,只有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弱点,才能设计适当的制度去规避这些弱点。”

    “就像那些贵族一样,其实我们自己的兄弟后来也有腐化堕落的。”

    “是因为他们烂吗?不是。而是我们没有正视那些问题,妄想让每个人都怀有高尚的情操。”

    老狗听完胡天玉的话,默然无语。

    确实如胡天玉所说,他们小看了利益对人的侵蚀。

    除了贵族们会维护自己的利益,所有手里有权的人都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争斗无处不在,就连寒云王都被赶到了大青山。

    就在二人讨论着华国的未来之时,一个青年军官闯了进来。

    “狐狸,老狗,出大事了!”

    来者一进来便大声说到。

    胡天玉二人转头看了看他,异口同声地问:

    “出啥事儿了?”

    “江王被刺杀了!王后带着子女到大青山请求韩王庇护。”

    听闻此言,二人顿时跳了起来。

    “那陶国是不是乱了?”

    来人摇了摇头。

    “那原本驻扎在萧国的陶国抚南大将军肖冲,带了一帮人马准备勤王。”

    “冯镇西带人马在轲阳城外截住肖冲,两军正要厮杀。”

    “结果韩王一纸密信,冯、肖二人立刻率兵返回。”

    “如今那冯镇西已经在来华国的路上了。”

    胡天玉略一皱眉。

    “冯镇西来华国做甚?”

    “据荣帅所说,其受韩王密旨,前来做华国的王!”

    胡、苟二人闻言大惊。

    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共和局面,又要复辟了?

    ……

    没过多久,冯海钧便再次西出临烟城来到了华国边境。

    这一次,他没能很快拿下望烟亭,因为此处有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在等着他。

    他看着城上竖起的旗帜,淡定地拍马向前。

    城上老狗见了冯海钧,大声问道:

    “冯镇西何故再来?”

    冯海钧淡淡一笑。

    “特来卖文武艺尔。”

    “此处无帝王!”

    “老夫似为之。”

    只听一声令响,城门洞开,一名少年将军打马出来,直来到冯海钧近前。

    胡天玉拱手一礼,“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冯海钧立刻答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胡天玉扫了冯海钧身后一眼。

    “将军觉得此次依然可以凭三万人马下华国?”

    冯海钧答道:“我这三万人马都是知书达礼之人,可不能死在战场上!”

    “将军此言何意?”

    “韩王知华国病根所在,这三万人都是药引。在下,无非就是个药名而已。”

    胡天玉闻言,立刻打马回城,片刻之后,老狗便带着一众人等来到了冯海钧面前。

    “将军所说之事,可是当真?”老狗一上来便直奔主题。

    “我身后是三万青山会成员,其中大多数都在大青山学习过。韩王这局,布了十来年。”

    冯海钧一边解释,一边朝身后招了招手。

    一名同样少年的将军立刻打马上前。

    “唷,老狗!许久不见。”来人一上来便和老狗打起了招呼。

    “是宋君健!”老狗和身后数人一眼便认出了来人,其人在大青山曾与老狗等人同窗数年。

    老狗上前握住宋君健的手。

    “你怎么来了?”

    “特来卖文武艺尔!”

    众人听罢,哈哈大笑起来。

    胡天玉这时才转头看向冯海钧。

    “不知冯镇西为何选择来华国做大王?”

    冯海钧淡定答道:

    “我可以叫冯镇西,也可以叫冯元帅,还能叫冯大王。”

    “阁下所说的,无非是华国人民授予在下的一个官职罢了。”

    “就像寒云可以是寒云,也可以是陶国一样,名称不重要。”

    “韩王封在下为王,提出两个要求。你们若能应允,在下才继续西进,否则即刻东还。”

    “要求一,华国改国号为金。要求二,本王在位之时务必休兵养民,不得擅起征伐。”

    胡天玉等人闻言,相视一眼。

    “那关于政策、法规、制度的建设方面呢?”

    冯海钧答道:

    “任尔等发挥,择其利民者行之。我要做的,只是对付那些经验老道的贵族门阀而已。”

    老狗等人闻言大喜,不过胡天玉依然不放心。

    “镇西所言,颇为诱人。但若是镇西反悔,我等如何与王权抗衡?”

    冯海钧大笑一声。

    “这是你们的事,制度建设都交给你们了,若是你们无法达成权力制衡,则说明你们不过尔尔。”

    “……”众人沉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