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盗艺江湖 > 第139话 臣遵旨

第139话 臣遵旨

    季秋挨着我坐下,头发盖住了脸,曼妙的背影在我这看去十分诱人,内衣把她的身材包的和没包一样,“干嘛要穿美体内衣”。

    大喊着坐起来,一身肉色内衣还不如不穿,现在天热不知道吗!丝滑的美体内衣,靠近我腰,很容易擦枪走火的不知道吗!

    季秋全无睡意,和我唠起家常来。

    一聊才知道,季秋和艾晓华之间还有点恩怨,季秋原本有一个不错的同省男同学,同届的那个男生考入北大法学系,家境很好,男生长得也帅气,两人大一到大二都在一起很要好。可不知为什么,男生和季秋渐渐的疏远,直到最近却和艾晓华好上了。

    真不知道该如何说,防火防盗防闺蜜这道理还用我讲!

    我对这些校园里的花边绯事不感兴趣。直到季秋说她怀疑那都是艾晓华搞的鬼,根本不是男生对她变了心,季秋是偶然发现艾晓华一些东西才知道的。我才对她说道:“好了快睡吧,缘这个东西是猴子的近亲,别管那些神马浮云了,你现在不是还好好的吗?快睡吧。人生还是很美好的”。缘在缘散这种事,你现在不用在意,男孩女孩,成长期间都会改变,有些事该发生的,顺其自然就好。

    况且人家和你分手之后,和艾小华到一起,没毛病,不要有什么负担。

    “知道吗?你很像他”季秋轻轻地说道。

    ‘噗通’我掉在地上,立刻站起来,对季秋说道:“知道我最恨什么吗?我最恨别人拿我当影子,你再认为我是他,哼哼.......”。感情我的劝解你权当空气,心里原来是不舍。

    “你怎么样?”季秋问道。

    “猜”说完我躺下,不再和她说话,气呼呼的坐着。心里默念,这时候你可别过来,哥我现在蓄势待发,你那挺贵的美体内衣,顷刻间会成碎片的。

    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数据线,桌面上乱七八糟,满屏都是文件夹。真想问问她,你确定能找到你要用的东西吗?还是贴身坐着,气血一阵阵上涌,镇定,正事要紧。

    一连串照片打开,季秋首先说照片上的手套和地面不能出现,必须要经过裁剪。从纸张上看不出什么,以往民间有过发现,这种麟纹祥云,据说是清宫内府用料,应该是特制的。那种东西拿在手里质感像是新钱,但是近些年在全国几个大的文物市场上,冒出很多真假难辨的仿品。

    “真假难辨!怎么可能?”我道。

    季秋呵呵一笑,在学古文的人眼里,那种东西到手真假立辨。东西可以作假,但是文字做不了假,古人和今人讲话的方式不一样,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方式。我们常说的文言文,只是记录笔法,同样的事物,古人说和记录也不同。

    技术熟练,屏幕上小小的按键想不到是那么有用的工具。只见鼠标拖着小剪子游走,选出一张最完整的照片,在屏幕上被剪的像个窗花,好在文字部分全部保留下来。

    取下卡片收好,季秋又坐在窗台上。我拿起遥控器,这破空调咋这么老,我们现在需要降温。季秋明天还有课,不能让她上不了。

    “你又干什么?”季秋躺下也要问这么白痴的话。

    “你快睡”我道:“我去洗手间缓解压力”。

    街道上的店铺和繁华商业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大学校园的生活环境真不错。走马观花一样看着来来往往的师生们,心里真后悔学习不好没考上大学。不过当了五年兵也不错,至少我也爱国奉献过。

    季秋一路上都在给我讲解着这是哪那是哪,这个楼是干什么的,那个是干什么的。丝毫不敢兴趣,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要在人家下午工作的时间找到那个教授。

    走到一座教学楼前,这个颜色的大楼一定有年头了,青蓝砖石必然是清末或者民国时期的建筑。网上说北大的前身有些来历,具体没太多印象。一二层之间爬满绿油油的‘爬墙虎’,本能的粘在楼前观望,想感受一些知识的气息。季秋以为我在估算年代,拉着我走到一边,一指大理石牌,上面就有教学楼的简介。

    走廊里静悄悄,禁止喧哗的大字尤其醒目,教书育人、书山有路之类的牌匾有好几个,很大的一些展示栏里,各个时期的名人照片,家喻户晓的大师巨匠。并不留心这些,催促季秋快走,带我上到三楼,先去她的一个同学那里,必须将卡里的照片复印出来,然后带我走上四楼办公区。

    当走到缓台的时候,季秋告诉我教授姓姜,是女的,让我叫她姜教授就行。

    满文在辛亥革命之后的民国时期遭到过禁止,现在会写会说的人很少,在东北还有一些人会说,少数八旗的遗老能看懂,但那仅局限于旗人。一直到现在东北还有不少自称是满族的阿哥格格什么的。姜教授在学校里是清史研究员,不能保证能看懂这些东西,但总会有收获的。

    轻轻地敲门,里面传来平和的声音“请进”。姜教授坐在电脑前不知在忙着什么,一看到季秋,立刻站起来微笑着说道:“小秋,是陈正居叫你来的吗?”。

    “不是,是我的朋友叫我帮忙,请您给看看这是什么,您也知道,现在我们的课程很紧,所有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季秋道。

    透过眼镜能看到姜教授的眼角有几条浅浅的鱼尾纹,略显白皙的脸上应该是擦过粉,尽管如此,还是能看得出来脸旁有轻微的皱纹,初看上去只有四十几岁,实际上这很可能年近六十。环境使人的年龄不那么明显,长期在办公室和教室里,教授的头发和年轻人一样乌黑,在脑后扎着简单的发髻。

    衣着整洁,裙子和她的年龄不太相符,黑色的高跟鞋足以说明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这和年龄无关。姜教授站在那里,给人一种大方端庄的感觉,那种和蔼可亲的气质比东家给人的感觉更有亲和力。

    姜教授转头对我说一声‘你好’,我差点敬个军礼,没反应过来。

    慌忙说道:“教授您好”。

    与人沟通实在不是我的强项,不知道现在的表情在姜教授眼里,算不算正常,反正我现在是啥也不会说。季秋递过去复印好的照片,姜教授拿在手里的同时,略带吃惊的眼睛朝向我,手扶一下椅子准备坐下的同时,开口说道:“这叫老满文,不同于那种早期的达海满文,是满族文字变革之前,在部落间使用的文字”。

    身体坐下,姜教授也没放下复印件,目光不时朝我看过来,脸上的表情写满惊讶。把纸放好,姜教授嘴里说着复印出来的东西不行,有些细节表现不出来,纸上原来的龙鳞纹和祥云,现在是一块块黑呼呼的斑。

    “老满文是在金文和蒙古文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很多地方和蒙古文很像,但也有很多不同。你们是刚刚印出来的吧?”。

    心里正在琢磨要不要接话,季秋说拿到手就是很脏的复制件,没办法只能再复制一次。姜教授立刻叫季秋帮忙,从书柜上取资料。

    目光不知道落哪,总不能隔着电脑去看教授的脸。书柜上一排紫黑封皮的《史记.注解》就排出一米多远,不用想也知道,价格肯定不菲。还有很多学者发表的论述,很好奇姜教授的书,怎么都是名家的论证学习著作,并非原文。柜子前的地上两大盆花,长长的大叶子像苞米,有一盆我认识,是蟹爪兰。

    室内非常干净,地上一尘不染。姜教授让我坐。

    “你是在哪拍到的?”姜教授说话我没听清,更是没反应过来该如何回答,慌忙走过去弯腰看桌上的复印件。

    “也是别人所托”我急忙道。

    季秋帮她打开皮面本字,姜教授在两页上面分开距离,写下了几个字。

    当看到那几个字的时候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上面的几段字分别是‘平西王、顺龙锁、翰海前都司’。

    “额”没控制住情绪,喉咙不自觉发出声音。急忙说道:“那姜教授您看这是什么?”。

    姜教授眨着眼睛看我半天,我不明白她的眼神里是什么用意。转头对季秋说道:“小秋怎么不去找陈正居,他的学识比我要高”。

    “陈教授有课”季秋道。

    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绪,抓在桌沿的双手渗出了汗,抓得紧紧的。“清代的宫廷,只有一个叫‘砚管’的文案官职可以在这种专用纸上写字,传达皇帝的旨意。领旨的大臣在圣旨上写字,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皇帝密旨。不用奏折书写回复,免去了审书院的审查,并且自己直接能回旨给皇帝”。

    不用审书院审查的密旨,一般都是由内府发出,涉及军机要务,这也是清朝太监无法专权的由来,内府掌握着一部分皇权。上面字体笔画连贯有力,很可能出自年岁已高的内府大员。有些词组之间的抬起顿笔,笔尖也在纸上,虽是老满文,粗看上去很像锡伯文的书写手法。

    姜教授拿起笔,在写字的纸上又写下了‘臣遵旨’。相隔很远又写下‘只身一人’。仅臣遵旨这三个字,封建社会君臣铁律跃然纸上,这么听话的家伙,回旨没送出去。

    写完这几个字,姜教授起身到铁皮柜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一看那本子的样子,就知道这绝对不是发行版的东西。是教授多年研究的资料成果,自己做的词典。姜教授坐下开始翻看,我和季秋没说一句话,以防打扰了她。很多页面看起来都很旧,但是很干净,简单装订的线还能见到手工捆扎的细致,封面上的‘词典’两个字还是手写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