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盗艺江湖 > 第164话 又一个石台

第164话 又一个石台

    陆续从洞口钻出,空间豁然开朗。闪到旁边才发现出口又是一个石台的背身,身后是凿刻出来的石室,可灯光所以之中,不远的面前却是木制厅堂。迈出几步,才回过神来查看钻出来的石台,由后向前,垒砌石台的砖石呈向前倒塌的趋势,满地土石,上边还有一小段神像的腿。

    仔细瞧那神像腿,是微弯的架势,只是膝盖中部一段,应该是尊姿势很夸张的立像,没有修饰颜色,判断不出是尊什么神。没工夫研究神像,大家的注意力全在木制厅堂,梁椽与凿刻石室完美相接,只是正堂就有如此规模。虽被压得歪歪扭扭,但并未垮塌,不管是什么神庙,两边垂花门所通的其它庭室必然也是华丽宽敞。

    地面是打磨的十分平整的石面,有很小的坡度,必然是修整过的。每根柱子下方,都有四寸多厚的石盘拖载。石盘拖载承重柱子,这在古代建筑中可算得上是要求考究。

    木梁上方每隔一米多远一道举架,原本应是平直铺设,此时整体呈倾斜之势。再往上能见到一道十分粗重的横梁,足有十几米长,如果没猜错,那应该叫正脊。另一边向下不远与岩石相接,显然斜面长度没完全放下去,就直接按照岩石走向在其中打孔连接。最上面的木椽破碎散开,瓦片的样子分外清楚,而且大片压着的瓦中漏出泥土,居然是单檐。

    正脊单檐,好像在哪看到过!那一道道横梁也应该有名字,就是想不起来。

    灯光照回神像腿,张春来说道:“该不会是土地庙吧!”。

    丁晓东却认为是土地庙的可能性不大,从梁椽结构采用的木料来看,不太可能是土地庙。这些木梁木柱纹路平直,色泽均匀,好像是槭木,槭木可是比较贵重的木材,同样的要求,使用北方橡木相对来说更实际,运输费用稍贵没关系,反正木料便宜,古人盖房子又不是不会计算成本。

    “哈哈哈哈”钟磊笑得前仰后合。

    按照道教传说,土地公可是“稷神“之一,“稷神“也就是“五谷神“,与社神相关。‘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土地公粿”。

    至于稷神土地庙和五谷神庙,在我国古代也是国家的象征性建筑物。社神、稷神,祈佑兴隆万世,家国富强,康乐太平,与天下民心一致。土地神也是民间信仰与道教神话传说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护者,是与大地之母形成心念相同并且共存的神。作为地方守护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中国民间供奉最普遍的,人们最尊崇的神。

    贯穿整个明朝,人们对土地公的崇拜最为兴盛,而且这种崇拜还流传到了其他民族中去。在中国,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聚会,对该神进行祭祀,到后来这种聚会就演化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现象——庙会,也是一种重要的风俗。

    明朝对土地公的崇拜兴起,可不是这么一点点原因。

    从洪武年开始,国家施行‘养济院’政策。

    明代法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明代初期,就诏令各府县设立养济院,收养孤老。

    至于养济院的政策所有条条框框,细说起来非常复杂。国家设立养济院的一些条款还涉及到官员任用,官员家中有老人,可以就近任职。所以明朝大多数官员一旦到任,首先要巡视的地方就是养济院。

    巡视养济院,当地所有持有地契的田主,就是我们所称的地主,都会忧喜参半。这又是明朝《大诰》中的一条,田主要向养济院缴纳‘岁奉’,岁奉也是皇粮的一部分。

    养济院的设立,在明朝有一整套非常接地气的规定,首先是养济院的附近,必须是庙会的核心地带,那些供奉稷神土地的香客,奉养之物大多送到养济院。

    大明276年,没有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养济院的主事,分内职责就是收养那些无儿无女老无所依的孤寡老人,《大诰》上条文清楚,‘县丞负责一县收讫支出,具表报户部落印,养济院的收纳人数,收缴的税讫和岁支用度,都要向户部呈报,如有遗漏,按监守自盗论’。

    到户部落印,这是什么意思不用多说了吧!如果不知道,再回去研究研究‘空印案’。

    监守自盗在明朝是什么罪名?还是《大诰》上的条文,‘监守自盗,贪墨罪也,折银十六两者,剥皮嗜草’。法令之所以严苛,原因无它,朱元璋的悲惨童年,注定了收拾贪官污吏的雷霆手段,整张人皮活着扒下来,何止一个狠字。

    养济院的附近是庙会,这是明朝独有的一种特色,庙会香客的捐赠布施,往往都要送到养济院,这也是一种民间的调剂。既发扬了民间信仰,又把剩余财富最快最准确的分配到需要的地方,捐赠布施都到了老人手里,这才是那些香客的本意。有钱人做善事,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甘心情愿,争先恐后。

    “现在知道为什么海外华人,每逢祭祀庙会,都是一身明代风格的汉装了吧!那是心心念念爱我大明”钟磊道:“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全城男女老少无一降者,这都是有来由的”。

    张春来和丁晓东被气得脸红脖子粗,给他们一个眼神,这种气不能生。不过话说回来,钟磊的表情,确实欠揍,说你就说呗!眉飞色舞那么显摆干什么!

    表面上养济院和土地庙的设立有地域关联,实际上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咱们就不去深谈论了,是不是土地庙,真不能用木料来定论,天下民心所信,官家必定尊崇。如果是明朝的土地庙,建筑用料上乘也是无可厚非。只是半条腿,是什么神像都有可能,重点是下面的活墓,我们要万分小心。

    钟磊一边说话,灯光也向木梁上方照去,走到了前方门宇位置。单檐最下方,支架一般的开叉整齐密实,其中也渗出很多泥土。面前的整扇门扉,下方门槛极高,门扇可以朝外打开,但是边框已然变形,四边垂花也张开犹如毛刺,土石已经快要涨到厅内。

    “果然是斗拱”钟磊道。

    “呵呵呵”李立明笑道:“是悬奇,悬空建筑物能是土地庙吗?”。

    悬奇是土贼用语,指悬在岩壁上的建筑物,并不一定特指神庙,民居也有可能。悬奇两字只是突出建筑物本身的艺术特点,比如悬空寺。

    明哥说到了悬空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以往在电脑上看过的东西,那是我神往的地方。

    仔细回忆以往浏览过的网页内容,面前的不应该叫门,它是高檐天窗。原本应该色彩华丽,远观金碧辉煌。至于天窗上的垂花和纹饰,网上说叫透刻木雕,建筑物的主体是木质,梁椽大量采用榫卯结构。至于其它大面积的平面部分,必然采用透刻,能起到美观减重,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木料的坚固性,能抵御强风。

    这时候再叫厅不行了,如此庄重的建筑,悬空建造,气势恢宏,本身就意味着很可能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寺院、禅房、佛堂、林林总总都有可能,此时应该叫殿才对。

    上方的一道道间隔一米有余的横梁,现在才想起叫什么,飞跨平梁。悬空建筑的精髓部分就在这里,一米多远间隔,方便人在上方活动,维修更换组件十分容易,而且在正脊单檐的歇山顶下,一米多远一道飞跨平梁,就是一道道加固骨架,让建筑物的上半部分牢不可破。

    邵军和光头彪子把神像的腿给立起来,只是弯曲的一段膝关节,外表毫无光泽,泥塑像。没有体现风格的其它佐证,不知是佛道儒的哪一家。

    悬空建筑怎么到了地下?暂不用考虑。李立明灯光指向石台,那后面的出口基本完好,石台却是朝一边倒掉,和倾斜的地面有关,木制梁椽还保持着原本构架没完全垮塌,说明当初建造之时就有一定角度。

    悬空建筑出现就是一串,在这正厅两边,应该还有同样的楼宇。埋在地下没有腐烂成灰,一是所用木料经过复杂的工艺制作,二是这里气流潮湿,环境允许木质保存。

    “不过呢!这里好像两者都有”李立明道:“能深处地下,上方又和岩石紧密相连,这间大殿根本不是动过,石台后的通道就说明这一点。而且更加印证,庙宇原本不是在很高的悬崖之上,应该是湖边或者靠近山谷河床的山崖断面上,高度不是很高,人们往来其中,只能走两侧”。

    阿约回过身不停点头,李立明说的没错,那边不远就能看到河床。

    “跟住我,前面的路不太好走”阿约说完就从门槛上越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