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盗艺江湖 > 第262话 叠肢葬

第262话 叠肢葬

    叠肢葬又名屈肢葬,是将人的四肢弯曲起来入葬的形式,属天葬之一,随地区和民族文化各有差异。有的是我们面前这样坐在土穴中,也有的埋在土中。

    我国从南到北都有叠肢葬群发现,这是研究青铜时代乃至石器时代末期,遥远先民部落中文化形式的重要考证。叠肢葬在葬俗中属特殊的一种形式,网络上常常将它和叠层葬弄混,其实两种葬法有很大的不同,只差一个字,实际上相差甚远!

    想到叠肢葬属于远古葬式,人们往往会认为这种葬法一定简单粗糙,实际则不然,叠肢葬对尸体的处理同样非常严格。

    面前干尸张开的大口中,舌头萎缩成一块黑黝黝的肉揪,牙齿脱落殆尽只剩下牙床。丁晓东和张春来都被吓了一跳,这种姿势就像这人死前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一般,死后千年还在哀嚎!

    “道家管这个叫做‘仙蜕’”李立明轻声道。

    名字好听,只是用来指干尸而已。大家以前说过,《五杂俎·人部四》记载:‘仙蜕,余在武夷,见其二齿、发、手指,宛然如故,但枯槁耳’。

    但现在和鄱阳湖底见到的不一样,这完全是干枯的坐尸,外面没有任何物品,确确实实的天葬样子!

    道家给人死后留下的干尸以仙蜕来命名,让人多少有点觉得有自夸的嫌疑。死就死了,还用个蜕字,让人们总是联想到那句话!

    道——升天做神仙!

    李立明提起,我们才想到这下面是浮虚道观,如果这干尸和道观有关,叫它仙蜕倒是十分恰当。先前的青石刻画,让我们很直接的想到这干尸可能是古代先民留下,完全忽略了干尸和浮虚道观的联系。

    “216的人能看出这里几千年前的山脉特征,难道就看不出来这是丹霞地貌吗?”李立明感叹道:“我们还是太嫩了”。

    提到丹霞地貌的同时,李立明又念叨起了苏文对他们的教导,什么年少轻狂,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等等,大家都不爱听。

    脑子里不断地拼凑着以往查阅过的丹霞地貌特点,一路下来,所有看到的灰褐色胶状土层,灰白的山岩裂缝,这些都是红色砂砾岩层露在地表的特征,地质学上的定义正确。也许是埋在地下几百米的深度太久了,颜色稍微有所改变,李立明也是看到了干尸,才把所有的细节一一联系起来理清的。

    根据尸骨出现,找到了方向。而云秀和二队他们却不是,216找到第一具尸骨所在的裂缝之时,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不然不会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冒然下到几百米的深度去。

    “泥巴下面有一层东西”丁晓东道。

    回头看向干尸,炸开的胸前和肚子里,犹如沥青碎片的皮肉酥黑干瘪,外表的泥也碎裂成一片片的,在皮肉和泥巴中间,还能看到一点网状的腐肉。至于这种方式的真正叫法,在古代文献中没有记载,但是大家都相信古代的人们,一定会根据用途,给它一个合理的名字,命名处理尸体用的技术,肯定不是日常用的。我们只能用考古学上的语言,粗麻编织物外敷泥裹来说。

    想到了仙蜕,那么先前看到方木桥也猜到了,古籍中的仙人桥,也叫仙桥。

    我脑袋里一直在想,就差个仙函了,如果有随葬品,那就都齐了。

    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干尸的脑后,至于几千年前求仙者到底是什么发饰不得而知,但是眼前的仙蜕古怪的发髻,两枚骨卡分在两边,让我们很难把他和求仙修道的人联系在一起。两个骨卡貌似用动物的骨骼做成,中间磨成镂空的,线条流畅圆润,酷似滴落的水滴,极富动感,很是美观!

    “这东西挺好看的啊”邵军道。两枚条状骨卡交叉别住发髻,是年代很久远的古人发饰。

    “呵呵,好看你就带走吧!”我道。邵军看了一眼干尸的大口,瞪大了眼睛,摇着头退后,他不敢动。

    我们不顾气味难闻,还在仔细观察。李立明用面前的几个土块,来了一场沙盘演示。较大的土块被他切开,用来比作入口的山峰,但只是放在面前,李立明陷入了沉思。

    “这不像是被扒开的”丁晓东的引魂灯放在干尸肚子前说道。

    外表裂开的泥层和粗麻编织物,还保持着放射状的样子,貌似有个东西由内而外出去了。人的胸腔由肋骨构成,肋骨的坚硬程度大家清楚,但是干尸胸腔内却找不到肋骨。

    李立明仍在思考,张春来笑着说:“他入定了”。

    听到张春来的话,李立明回过神来,指着面前的土块轻声道:“你们看能不能是这种情况,首先在大地龟裂之时,整座山从中间裂开,然后裂开两半的山都在下沉,一半留在了大地裂缝的旁边,另一半沉入了地下”。

    大家都不解李立明研究大地龟裂干什么,这些早在下来之前就推断过。经过明哥的详细说明,我们才知道问题的关键。首先山体断开的时候,两边都在下沉,留在上面的一半在下沉过程中,由于重力影响,在倾斜之时再次断开,也就是说留在上面的山峰,只不过是原来的山麓而已。两次断裂,原先最高的位置重叠落在了最先下沉的那一半上。

    按照李立明的说法,大家在脑中描绘当时的情景,如果是那样,浮虚道观是整体落下的。不能说保存完好,但是道观所有的建筑应该都在一起,这就是一路走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实物的原因。

    “浮虚道观在空谷的对面或者下方”李立明指着右边说道。

    叠肢葬在我们所处的横向裂缝中,古代先民拿这里当成了墓地,那么我们没有发现的干尸还有很多,叠肢葬往往是以葬群的方式出现。既然是墓地,古代先民应该不会选在上面有道观的半山腰,对未知的神秘事物古代先民既向往又崇拜,但是思想仍然逃不开保守,他们一定会避开浮虚道观。

    这其中也有时间问题,如果古代先民首先以这为墓地,那么浮虚道观也会同样避开这里修建。虽然都处在广西的大山之中,但是两种文化根本不会融合。李立明说这就是蛋清和蛋黄一样,都在蛋壳里,根本不相融。

    两处必然会相距甚远,大家心里有些担心可能走错了路,明哥又提起那个带枪的守卫,路没走错。明哥打消了大家急于向下的意图,因为刚才并没休息好,被‘人味儿’呛得没心思休息,看下时间,现在已经时近午夜。

    第二,眼前的干尸肚子里出去的东西还不知道是什么,丁晓东正在用一堆药丸做试验,几个药球打上去都毫无反应。“不管是什么,一定要打掉它”李立明道。

    几颗药丸打上去,干尸丝毫没有燃烧的迹象,这东西似乎很耐火。也想到一脚把它飞下去算了,但是那样不行,丁晓东一定要想办法烧掉它才行,因为下去还有很多事要做。

    气垫被充起来,困意一点点上脑,六个人只带了三张气垫,挤在一起可以暖和一些。大家在地底都不愿睡觉,那样会做下病根,可是没有办法,一决定休息立刻都觉得很疲惫。挤坐在一起都在等着晓东,看他忙碌的不停换着药丸,也都不去打扰他。

    ‘嘭’一声响起,干尸身上爆开了耀眼的蓝色火焰,土穴中的温度也瞬间降到了冰点,等得极不耐烦的几个人不自觉靠在一起。

    “嘢”丁晓东高兴的跳起来如释重负,擦掉额头的汗水,不住的骂娘。干尸是在完全腐烂之前短时间内脱水,在山体裂缝中饱经风吹日晒,皮肉已经高度接近于风干的木炭,按照常理应该是遇火即燃。

    “妈的,想不到这么一个干巴巴的东西,居然是极寒之物”丁晓东道。语气中饱含兴奋,他能打掉这个东西。

    “你是说这东西的属性接近于冰尸和蜡尸是吗?”李立明问道。

    丁晓东没有回答,只是看着空空如也的土台。想着刚才还在上面的干尸,大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古怪,明明看得很仔细,总觉得我们漏掉了什么。邵军将进来的洞口堵住,减少一些横着进来的气流,这样土穴中更暖和一点。面前时空旷的山谷,不用担心窒息。

    “气味”张春来道。

    小来是指刚刚还坐在这里的干尸气味。虽说是风干了几千年的干尸,完全脱水,不管时间有多久,腐烂肯定是在尸体风干之前就发生了的。如果尸体上有大量药物,那药味经久不散,平常的干尸,咸鱼般的臭味也同样浓烈。

    “不止气味”李立明指着光秃秃的土台,目光深邃的说道:“你们不觉得这地方太简陋了吗?”。

    叠肢葬以葬群方式出现,在氏族部落之间,地点被当成神圣之地。找李立明的话来看,刚刚的那具尸体的确简陋粗糙,前面的土台似乎缺少点必要的修饰。

    “先休息好再说”李立明道。前方的路上一定还有更多的干尸出现,但李立明也提出,有可能一具都没有。丹霞地貌,简单粗糙的干尸,不能确定我们所在的山体裂缝就有叠肢葬群,那样就是武断了,没有看到其它实物之前,什么都别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