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靠属性加点成为最强黄巾 > 第62章:流星,让他们走向不一样的宿命

第62章:流星,让他们走向不一样的宿命

    许昌城中随处可见身穿甲胄但不佩戴武器的曹军士兵与家人闲游。

    虽然距离曹军破城才过去短短二十多天。

    但是许昌城中已经有了一座安定城市该有的模样。

    男女老少,市井集镇。

    今日的灯会,主要的为了迎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芒种。

    即日起,许昌城中的曹军家眷要开始在这里有新的生活了。

    “敢问秦公,今日许昌城中繁华景象,比天外如何啊?”

    这大半个月以来都是曹操在花钱养着这群随行家眷。

    他们的一切消费,从衣食到住行,都是曹操在买单。

    用的是从冀州送来的布匹。

    吃的是兖州送来的粮食。

    兵马纷争之年。

    能与自己家的男人待在一起还能送房子。

    这条件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冒险的。

    这些人从冀幽各地来到许昌。

    为的,就是这短暂的安宁。

    在这个时代,曹军能够稳定地调用北方资源来供养整个许昌城。

    凭的就是许昌府中的那几位大谋士和他们各自手下的门客。

    “曹公之治,比天外,如蚍蜉撼大树,如螳臂当车。”

    从许昌城主府算起。

    灯会的覆盖半径少说也得有十条街那么远。

    每条街上都是往返奔赴的曹军妻儿老小。

    这繁华景象即便是比起平日里的洛阳,都完全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反正曹操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花了那么多钱,养了那么多人。

    “秦公以为,曹某之治不如天外之治,敢问,秦公之治比曹某之治,如何啊?”

    从曹操的语气里显然可以听出来他生气了。

    毕竟花了那么多钱还被人说成是虫子挑战大树。

    换谁他也不高兴。

    在秦子豪开口之前。

    卞夫人率先开口。

    “妾身听闻,秦公早年将糙米与野草添水共煮分与百姓并将其称之为米粥,可有此事?”

    糙米与野草混煮。

    曹操光是想想就摇头。

    “夫人!糙米与野草共煮,此物与猪食何异!以秦公之才,岂会将猪食分与百姓充饥?”

    卞夫人姿态谦卑。

    她微微蹲身然后缓缓回答道。

    “妾身只是从南来北往的商客那里道听途说而来,事实究竟如何,尚未经考究,是妾身妄语了。”

    卞夫人很漂亮。

    虽不及张宁。

    但也是寻常女子不可比美的存在。

    她一颦一笑之间总是恰到好处地提供给曹操情绪上的优势。

    即便是认错,也不失优雅。

    甚至给人一种全方面乘胜追击的感觉。

    秦子豪很是不屑地笑了一下。

    “夫人所言千真万确,在下早年的确曾将糙米与野草共煮分与百姓。”

    这下曹操就彻底占据对弈高地了。

    眼下的许昌城中。

    百姓就算再不济那吃的也是粗粮馍饼。

    比起猪食,高出的等级已经不是一心半点。

    “秦公笑曹某之治不如天外一毛,而君来自天外,却不及曹某之治,其因何在啊?”

    正在曹操开心之际。

    一个小毛孩提着灯笼跑到了他跟前。

    “祝,祝曹公,寿比南山,永远不老。”

    那孩子看上去不足十岁。

    显然是有大人刻意在教他这么说。

    正在兴头上的曹操哈哈大笑将那孩子抱了起来。

    街市上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

    孩子的母亲很快就找了过来。

    一番询问才知。

    这孩子是从冀州跟随迁移的队伍南下而来。

    父亲在虎豹营担当军官之职。

    城中其乐融融的氛围在曹操将那孩子抱起来的时刻达到顶峰。

    一众孩童向卞夫人与张宁围来。

    张宁害怕自己伤到小朋友连连规避。

    卞夫人则从一众孩童中抱起一位面容还算白净的女童。

    周遭百姓向曹操表示感谢。

    城中的鼓乐也在这一刻达到顶峰。

    热闹的氛围中。

    一位女童跑向张宁。

    她本想索要拥抱。

    却被张宁身上灼热的力量所震慑。

    那女童放声落泪的瞬间。

    人群中冲出来一位母亲快步将她抱走。

    那母亲愤恨的眼神令张宁感到心间一冷。

    过往的不好回忆再次涌上心头。

    就在那股自卑感即将占据她内心的高地时。

    秦子豪上来将她的手牵住。

    “没事的。”

    黄天业火的力量因为二人紧紧相握的手而传导至秦子豪体内。

    张宁的体温渐渐下降,但是心里却渐渐暖和了起来。

    被一众孩童包围的卞夫人和曹操颇具一方诸侯与百姓该有的融洽。

    灯会中的所有人都很高兴。

    尤其是那两个被曹操和卞夫人抱起来的孩子。

    虽然曹操是一代枭雄。

    但是他内心深处,还是有柔软的地方。

    若是秦子豪没有随着流星出现在这个时代。

    那么他将会因为宛城之战失去曹昂并永远亏欠卞夫人。

    同时也将因为行刺董卓失败而变得神经紧绷,在逃亡之路上杀害伯父一家而失去永远陈宫。

    没有黄巾起义,荀彧也不会这么早加入他的队伍而是前往袁绍账下。

    没有荀彧的加入,自然不会有郭嘉程昱等谋士的倾心来投。

    无形之中,秦子豪的一系列举动成就了一个崭新的曹操。

    “曹公与民同乐,实乃一方明主之治,在下与夫人倍感疲惫,先行回府了。”

    刚刚赢了秦子豪一筹的曹操很是高兴。

    “那就恕曹某,照顾不周了,秦公自便。”

    与此同时的徐州广陵郡。

    庞统亲手将郡主之印交给了诸葛亮。

    “有朝一日,我主定会取回广陵郡的,还请徐州侯善待郡中百姓。”

    用广陵郡的归属权换来泰山郡两千白马兵西进司隶协助三万黄巾大军脱离困境。

    这笔交易看上去很亏。

    实际上庞统和诸葛亮各有算盘。

    “士元兄有经世之大才,为何偏偏要为一方逆臣反贼出谋划策?”

    庞统则反问道。

    “先生早年壮志未酬,曾说要到南阳卧龙岗隐居以此度过平凡的一生,却又为何成了一方乡勇之辈的军师呢?”

    诸葛亮本是徐州人。

    历史上曹操作为兖州侯时,欲图徐州而率大军长驱直入。

    百姓听闻此事纷纷逃窜。

    诸葛亮作为逃亡者之一。

    听说了一个叫刘备的傻子仅有几百兵马却敢去救徐州的故事。

    他们本该在徐州错过而后在数年后的荆州相逢。

    但是命运的轨迹已经发生改变。

    黄巾大军猛挫官军让曹操无力进攻徐州。

    而刘备礼贤下士又对诸葛亮再三拜请。

    他们终究是提前完成了命中注定的相逢。

    “徐州侯对我有知遇之恩,今生莫非鞠躬尽瘁,难以报答。”

    整备兵马的庞统笑了笑。

    “刘徐州与君有知遇之恩,君不得不以鞠躬尽瘁报之,秦公与在下亦是如此,卧龙先生,今日一别,往后恐怕是只能在星空中相见了,保重!”

    言毕,庞统御马穿过广陵城外整备齐全的黄巾军。

    东山日出。

    晨曦正好洒在他们额间的黄巾上。

    “三军听令,前进!”

    远远看着庞统离去的身影。

    诸葛亮不禁感叹昔日好友因为各事其主而不得不变成敌人。

    “元直,士元。”

    昨夜千亿的星空中。

    徐庶曾告知庞统,甘宁已经率大军在嘉兴城以北等待,正午若是不见庞统归来,便会发兵北上。

    刘备得知诸葛亮既没有挖来庞统也没有杀掉庞统后并没有生气。

    他向诸葛亮询问往后该如何。

    诸葛亮眉头紧锁。

    “主公当下需屯兵高密,借昔日秦公之要塞练兵铸器,待到曹兵西进,联合孙坚之子孙策北进青州,与袁绍决一死战!”

    入主徐州以来。

    诸葛亮所献计策皆为伐谋,旨在四方民生。

    其中少有屯兵决战之策。

    “敢问先生,我军可是,已到生死存亡之际?”

    庞统答应了这场交易。

    诸葛亮本想将他拉拢到刘备麾下并由内而外瓦解江东政权。

    但是两人彻夜长谈。

    诸葛亮发现,庞统之所以愿意主动献城以换取增援。

    并不是因为他想要找个理由把广陵郡还给徐州。

    也不是因为他不满黄巾军对百姓的统治。

    而是广陵郡的百姓受到东海,下邳二郡的地域压力纷纷出现动摇情绪变得难以控制。

    广陵郡自古以来是徐州的领地。

    郡中百姓皆自称徐州广陵人士。

    当下黄巾军在徐州地界尚未稳脚跟,想要继续控制广陵郡就必须要用兵马镇压。

    民心不济,天时不利。

    广陵郡在庞统手里早就成了一枚随时可以用于交易的弃子。

    这笔交易。

    是诸葛亮亏了。

    “庞士元历来有为民请愿之志,我本以为,黄巾军作为一方逆贼并不能将他久留江东,却不曾想到,江东秦公曾向万民求法,亦是赤心为民之主。”

    但凡虎踞江东的人是八方诸侯中除开秦子豪以外的任何一个人。

    诸葛亮都有十足的把握将庞统策反。

    因为早年间,他们共习连山之术时曾各表意志。

    三人皆有为百姓请愿,为苍生谋天下,为世间疾苦者而从政的志向。

    只可惜,历史上的三人因为理想活的很惨。

    诸葛亮二十余岁有大才,深怀连山绝技,却不能受到当世官家的重用,最终无奈于南阳隐居数年。

    庞士元作为八方名士,欲在江东有一方建业却因为破碎的江东政权而错过年华,再出连山,又因急功近利丧命。

    徐元直仗义天下,在为人打抱不平时错手杀人,流浪十三州,初逢明主却又陷入奸计,十年不献一策使连山蒙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