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报志愿

    李小芬在愉悦的心情下高考完毕。在考完最后一科后,李小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终于考完了!”,李小芬如释重负,感到从没有过的浑身畅快。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互相询问各自考得怎么样,也有互相还在讨论某个高考题目的。泽艳问李小芬考得怎么样,向来保守的李小芬只说道:“不知道呢,反正考完了,真是轻松了!”。

    高考结束后,李小芬又回到了宿舍。因为高考结束,没有了压力,李小芬也不觉得宿舍如何吵闹了。李小芬和平日里几个比较要好的舍友聚在一起,每天开怀畅聊:聊马上要毕业了,大家要各奔东西的惆怅;聊将来可能的未来;甚至聊到未来可能的爱情……要毕业了,毕竟3年的缘分,每个人的内心还是很依依不舍的,大家互赠小礼物留纪念。要分别的时刻,会更容易激发出内心的真情和对往日的依恋。青春的年华,对友谊会有更深的记忆和珍惜。

    没过几日,高考估分和填报志愿的材料分发下来。大家开始了估分和填报志愿的日子。填报志愿,首先得根据自己的大致分数选方向,所以,估分很重要。为了能估分准确,李小芬先不去估分,拿到高考题目后,李小芬选择重新再做一遍题目,而后,对着答案来估分,而且,主观题目如作文等,李小芬尽量把分数往低里压,因为李小芬觉得估出最低分数限度,会更有利于招生录取。全部科目估分结束后,李小芬估出了自己的总分:526分。当大家互相询问自己估了多少分时,李小芬觉得自己已经是很保守了,没想太多就告诉人家,自己估了526分。令李小芬没想到的是:立即有很多同学过来恭喜道:“哇,你太厉害了,考500多分肯定上大学没问题!”而且,更令她始料未及的是:这消息好像传播的还挺快,更多的同学来恭喜。

    听到这些恭喜后,李小芬内心明显不自信起来,开始暗自后悔自己没考虑就把估计的分数说出去了,因为李小芬担心自己万一估分不准确,最后成绩下来自己没考上,那可有多丢人!但说出去话无法收回,李小芬只能是不停往回挽:“哎呀,我瞎估的,不一定准确”……

    估分结束后就要填报志愿。看过往年的招生简章和录取分数以后,李小芬这才明白为什么人家听说她估分500多分后来恭喜她,因为如果真考到526分,在塞北的高考,上一本是肯定没问题的。但李小芬一贯的不自信,还是让她对自己估计的分数不能完全相信。但重本志愿还是要填的,据往届复读的同学说,每栏的第一志愿特别重要,如果第一志愿录取不上,你第二志愿基本是没人看的,所以第一志愿一定要填好。

    于是,李小芬就先根据自己估计的分数,参考往年各院校的录取分数,先把相应分数段的大学挑选出来。

    那相应分数段的大学,各式各样,专业五花八门。到底选择哪一种专业?李小芬没了头绪。迄今为止,李小芬一直没到过什么大城市,见识也不多,父母也是没有文化的最基层劳动者,在填报志愿时,就报专业的方向,李小芬起初只是根据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以及自己未来希望能到海边城市生活的愿望,而且,是选择一些在她自己看起来自认为高大上的专业。所以,李小芬最初填报的重本第一志愿的专业:是“海洋环境与生物”。其他的志愿,李小芬也是选择了看起来是自己喜欢的一些专业。填报好之后,李小芬很是高兴。又去门卫央求大爷给林场的父亲打了电话。当李小芬兴致勃勃地向父亲汇报了自己填报的志愿,征求父亲意见时,父亲只说了句:“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也不懂。不行你就去咨询一下王谦老师”。

    王谦老师是林一中的高中数学老师,因为原来王谦老师曾经在建设林场那里的海山三中当过老师,和父亲很熟,所以父亲介绍李小芬去请教王老师。

    不得不说,那时的李小芬骨子里是很听父亲话的孩子。听完父亲的建议后,李小芬拿着自己填报好的志愿表,兴冲冲地到数学教研室找到王谦老师。本以为老师会很同意她的意见,没想到王谦老师就轻描淡写地看了一眼李小芬填报的志愿,然后拿着报名的院校目录,找了半天,建议李小芬第一志愿填报塞北省内的一座建筑学院的定向委托生。看过后,李小芬心里很是不服气,暗自想道:“难道我就那么差吗?只能考个定向委托生?”。但李小芬还是礼貌地谢过王老师,内心十万个矛盾地回了宿舍。

    矛盾重重的李小芬闷闷不乐地回到宿舍。其实现在看起来那真不是件什么大事,但在那时的闭塞的、只会学习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李小芬,那真是天大的事!一向遵从父亲教导的听话的李小芬,第一次有了违背心理----不听王谦老师的意见!自己选!既然王谦老师说自己选的专业不好,那就重新选!

    于是,李小芬跑到班主任韩老师那里,撒谎自己的志愿表填写破了,重新从班主任老师那里骗来一套新的表格。

    再次填报志愿,拿着各院校的招生简章,李小芬不知哪来的魔性,想着:既然自己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老师看不上,那就选实用的。在李小芬看来,实用的无非就是老师和医生啦。师范专业在那个年代是不太受待见的专业,报考师范的,往往都是觉得自己考不上更好的专业才会去选。没见过世面的小山妞自然也是从众心理,那么就排除师范,那就只有医生啦。所以,李小芬一挥笔,一、二表的志愿就全部变成了医学院校……

    这也注定了李小芬这辈子的后半生,选择了一个本质上自己并不是特别热爱的专业……

    这次填报志愿完成后,李小芬下定了决心,无论别人再说什么也不改了!所以当有的同学建议李小芬,说自己的母亲就是做医生的,做医生真的是很辛苦时,李小芬还灿笑地鼓吹:“自己就不怕吃苦”……

    无论如何,李小芬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人生的择业。不自信的李小芬,本以为自己可能根本考不上重本,最可能的是二本。但那都无关紧要,因为,李小芬的一本、二本,所有的专业都是“医学院校”。录取老师是不是都得觉得:“这孩子是有多想当医生啊!”

    志愿填好后,就是可以暂时放肆的日子了。但李小芬一贯的闭塞、压抑和过分的所谓自尊以及那个年代的“封建”,决定了李小芬只能是和几个自己平日里关系较好的女同学互相依依惜别-----这只有学习的不完整的青春成长,注定会让李小芬失去了太多生活最基本的一些社会化技能,如人际交往、沟通、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等等等等,也注定了李小芬今后的日子,不仅失去了太多的本来的同学情谊、师生情谊,也让她在一定时间内,狭隘了自己的生活宽度和思维宽度……

    求收藏,求推荐,多谢各位老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