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关平之暴击三国 > 第54章 忽悠夏侯尚

第54章 忽悠夏侯尚

    当然,作为一个小小的上庸代理太守,关平现在还只是这场大棋局中的一颗小棋子,他对整个大势的影响只怕是微乎其微;

    不过关平还是打算在这场棋局中发挥一些作用。别看自己只是一颗小卒子,小卒子过了河还能当車使呢,谁敢拿村长不当干部?

    “来人!有请夏侯尚将军!”

    关平主意已定,大声招呼手下道。夏侯尚被俘这么久,一直被关平软禁在将军府里,现在终于可以拿来派上点用场了;

    话说自己影响不到曹丕,那就用夏侯尚这颗棋子来影响一下曹仁吧,免得吴蜀开战时曹仁这老狐狸蹦出来给自己捣乱。

    一旁的蒯茹芸听了不禁莞尔一笑,意味深长。

    关平见状也不由会心一笑,这小女子果然是冰雪聪明,自己的这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她的一双慧眼;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小妞留下来,不能便宜了别人,实在不行就只能来硬的了。

    当然这种“硬”并不是霸王硬上弓的那种“硬”,而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硬”。关平身为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五好青年,也不想强人所难;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自己又不是古代那些封建军阀,哪能仗势欺人、强取豪夺?那样跟被自己一刀劈死的孟兴有何区别?

    不一刻夏侯尚带到,蒯茹芸便暂时回避,免得见面尴尬。

    “夏侯将军!”

    关平一见夏侯尚连忙迎入,满面春风双手抱拳说道,“夏侯将军来上庸多日,本将理应亲自前去探望;只因公务繁忙分身乏术、以致有失亲近,万望恕罪!恕罪!”

    “岂敢、岂敢!”

    夏侯尚见关平主动迎接,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得双手抱拳客气一番道,“败军之将不死为幸,焉敢劳烦大驾?”

    “酒宴伺候!”

    关平也不客气,直接一把扯住夏侯尚的胳膊,把他拉到上座;然后传令摆上酒宴。

    关平双手举杯说道,“夏侯将军年少有为、文武双全,本将佩服!所谓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关某有幸结识夏侯兄弟实在是三生有幸啊!哈哈……”

    “关将军过奖!末将愧不敢当!”

    夏侯尚听了不禁心里更加疑惑,不知道关平想要给他下什么药,举起酒杯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

    他早已听说徐晃死于关平之手,再加上庞德的前车之鉴,因此夏侯尚连日来闷在屋里一直惴惴不安,生怕被关平斩了祭旗。

    “实不相瞒!”

    关平放下酒杯,一拱手说道,

    “我想夏侯兄弟也知道,我家义父与曹仁曹子孝将军在荆州这块地盘上斗了这许多年,也是老对手老朋友了;如今荆州归了东吴,咱两家啥也没捞到,实在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真是无谓地很。”

    “不错、不错!”夏侯尚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因此——”

    关平顿了一顿,接着说道,“所以本将想让夏侯兄弟给曹仁将军写封信,咱们再争下去也没啥意思,早晚叫孙权渔翁得利;不如两家就此罢兵讲和,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而且众百姓也可以休生养息,何乐而不为呢?待到议和成功,本将就放夏侯兄弟回去,绝不食言!”

    “多谢将军!将军果然是高见!”

    夏侯尚听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忙挑起大拇指赞叹道。

    “哪里、哪里!”

    见夏侯尚果然是孺子可教,关平微笑着点了点头,谦虚了两句继续说道:

    “夏侯兄弟果然是智虑深远,本将佩服。你我二人志同道合,真是相见恨晚、一见如故;如不嫌弃本将欲与夏侯兄弟义结金兰,不知夏侯兄弟意下如何?”

    话说到这里,夏侯尚哪敢不答应?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他只得应允下来。关平大喜,连忙让人摆上香烛,拉着夏侯尚一起跪下,对天盟誓道:

    “念关平、夏侯尚,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话说关平的年纪要比夏侯尚大一两岁,跟夏侯尚同年同月同日死也不吃亏;

    再说夏侯尚早晚要跟着曹丕篡位代汉,这样就是背叛国家背叛义兄,那这个盟约自然也就自动作废,关平就更不需要跟他同年同月同日死了。总之计划没有变化快,先死后死还得看情况。

    “蒙义兄不弃,小弟感激不尽。只是某孤身在外,恨无进见之礼;只有身上这副亮银环锁铠颇有价值,乃当年魏王所赐,刀枪不入、箭射不透;

    如今愿将它献与义兄以表心意。区区薄礼,不成敬意,万望笑纳。”夏侯尚脱下身上铠甲双手奉上说道。

    环锁铠就是外国电影里常见的锁子甲,在三国时代还是非常稀罕的高档铠甲,魏王曹操就曾经赐给曹植一副环锁铠,这在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就提到过;由此可见这种锁子甲只是高级将领才能拥有,这夏侯尚果然是将门出身、出手不凡。

    关平连忙双手接过。当然关平并不是贪图区区一副铠甲,他饶了夏侯尚一命,还主动与他结为兄弟,夏侯尚知恩图报也很正常;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开口不骂送礼人”,若是假装清高不收下,那岂不是驳了夏侯尚的面子?关平只能收下以安其心。

    锁子甲也称为链甲。从目前确定的考古证据来看,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生活在黑海北岸的古代斯基泰人(Scythians),应该是锁子甲最早的发明者;不过西方社会一般却认为,是欧洲古代铁器时代的凯尔特人(Celts)首先发明了这种铠甲。

    无论孰是孰非,都说明了锁子甲是最古老的金属铠甲之一。锁子甲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几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

    锁子甲的防护能力与环本身和封口的强度、环的大小、环的编织密度,环的粗细有关。当然,编织的越密集防护能力就越好。

    欧洲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已开始较多地使用锁子甲,到公元十一世纪,它已成为欧洲战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铠甲形制。

    不论在阿拉伯还是在欧洲,尤其是十字军东征时,十字军战士与装备锁子甲的萨拉丁亲卫们都是装备着锁子甲。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