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关平之暴击三国 > 第69章 舌战朝堂

第69章 舌战朝堂

    刘备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螟蛉子刘封身死,也令他感伤不已。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刘封生性刚猛,又是荆州集团里面难得的有一定统兵能力的大将,将来难保不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阿斗构成威胁。如今身死,也算是去掉了一个隐患,算是有得有失了。

    “小侄斗胆!”

    总算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对付了过去,关平今天可不是来闲话家常的,最重要的事情还没办呢;

    他双手抱拳慨然请命道,“恳请伯父发兵讨伐东吴,夺回荆州报仇雪恨!小侄不才,愿为前驱以效死力!”

    “不错!”

    刘备听了,深以为然,点头应允道:

    “贤侄所言极是!孤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孤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

    刘备早就想起兵伐吴,一来是给关羽报仇雪恨,二来也是为夺回荆州。毕竟荆州极具战略价值,又是荆州派的老家,平白无故地丢了损失重大。

    而且在诸葛亮的隆中对策里也提到,一旦天下有变,将由益州和荆州分两路出兵北伐,所以这荆州必须夺回。

    有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支持,出兵伐吴就是板上钉钉了。关平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一趟总算是没白忙活。

    从历史上的角度来看,刘备伐吴是个战略性的失误;最后不但没有夺回荆州,反而是大败而归,几乎把蜀国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不过刘备的唯一错误也许只是战败,因此才被后世所诟病;如果他能战胜东吴夺回荆州,谁还敢说伐吴不对?

    再说现在有关平这个穿越人士,他有信心将这段历史改写,只有打败东吴夺回荆州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

    正在此时,刘备的话音刚落,众臣中有一人出班,拜伏于阶下谏道:“不可。”

    关平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赵子龙。赵云在汉中之战时,以“空营计”大破曹操大军,被刘备称为“一身是胆”,军中号为“虎威将军”。

    关平不禁一惊,心想要坏事。赵云乃河北老臣,追随刘备多年,众将之中除了关羽张飞就数他资历最高、功劳最大。

    如果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反对伐吴,那么即使是刘备也必须要考虑考虑他的意见,这让关平十分不安。

    “启禀大王!”

    只见赵云抬头进谏道:“国贼乃曹丕,非孙权也。如今曹操身死,曹丕继位,威逼汉帝,神人共怒。

    大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大王明鉴。”

    见赵云反对伐吴,关平也不好反驳。毕竟他官微言轻,与赵云相比更是身份悬殊,哪里有资格对赵云指手划脚?

    再说赵云说得也有道理,趁着人心向汉,应该早日北伐曹魏方是正途,这也是大多数朝臣所一直赞成的。现在关平只能等刘备的决定了。

    “哦?”

    刘备听了,略显不快之色,不过还是耐着性子地问赵云道:

    “孙权害孤二弟,若不报仇,虽有万里江山又何足为贵?又兼傅士仁、糜芳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孤恨!卿何阻耶?”

    赵云连忙进言:“国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

    见赵云态度坚决,关平自觉已经不能再沉默下去了。此时的刘备已经被报仇冲昏了头脑,简直是在跟赵云斗气起来。

    这样下去君臣不和,对于伐吴大计十分不利。所谓师克在和,只有君臣同心,才能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发挥出最大的战争潜力。

    “启禀伯父!”

    关平上前一步进言道:“赵将军所言甚是!国贼乃是曹魏,并非孙权。请伯父权且息怒,出兵之事可从长计议。”

    众臣听了不禁全都一愣,连刘备、诸葛亮甚至赵云在内也不禁十分意外。

    按理说伐吴最坚决的绝对应该是关平,谁也没想到他竟然来了这么一出。再者连关平都这样说了,赵云也就不好在硬逼着刘备收回成命了,现在大家的眼睛全都盯着关平。

    说实话关平还从来没有经过这么大的场面。沙场之上以命相搏,他早已习以为常;

    不过当着这么多重臣的面要阐述自己的主张,说服那些意见不同的人,他的心里也没什么底。要是不能以理服人,以后关平也很难真正地竖立起自己的威信。

    刘备见关平临时变卦,顿时面露不快之色。伐吴是你关平提出来的,现在有人反对,你就见风倒;好人你做,恶人让本大王来做,是何道理?

    诸葛亮心里也不禁暗暗焦急起来。他本来不想发表意见,所以让外将关平出头去请兵伐吴得罪人:这样既可以达到出兵的目的,自己又可以居中调解,以平衡和化解朝中两派的矛盾。不知道关平这小子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关平早有所料,也早有准备,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别人摸不清你的路数,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只见他微微一笑,对赵云抱拳施礼道:“赵将军方才所言甚是。我方乃汉室正统,自然应当仗大义以讨曹魏,剪除国贼。”

    赵云听了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见赵云已经开始上钩,关平心喜,继续发挥道:“既然要讨伐曹魏,须得要东联孙吴,这也是诸葛军师当年定下的策略。”

    诸葛亮听了也不禁微微颔首,难得关平还记得自己的隆中对策。此时他心里已然大致猜出了关平的用意,因此稳坐钓鱼台,轻摇鹅毛扇,静等着关平的下文了。

    “所以……”

    只见关平话锋一转,终于说出了本意,“在伐魏之前,必须先教训一下东吴!

    此次出兵绝非意气之争,也不是要灭掉东吴;而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夺回荆州、以武迫和,签订一个新的盟约,以强大的武力将孙权捆绑至我军的战车之上!”

    “好!”

    刘备听了,不禁一拍几案叫好道,“贤侄所言,正合孤意!若不威武以自强,必为孙权与曹丕所轻看!到时何谈东联孙吴、北伐曹魏?”

    “主公所言极是。”

    见时机成熟,诸葛亮也上前进言道:“若不夺回荆州,则益州孤立,实难对抗曹魏;若孙权与曹丕联手,将于我十分不利。

    如今曹丕对孙权尚怀疑虑,应当趁此时机速速出兵夺回荆州,迫使孙权与我重定盟约,以拒曹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