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关平之暴击三国 > 第109章 刘备称帝(大结局)

第109章 刘备称帝(大结局)

    牙城。

    “弟兄们顶住!”

    陆逊站在城中大声喝道,“再坚持三天!三天!武昌的援军马上就到!”

    “报!”

    只见凌统满脸是血飞奔而来禀报道,“不、不好了!荆州降军杀了糜芳、傅士仁,打开后门投降了!关、关平军杀进来了……”

    “什、什么?!”

    陆逊心中一凛,两颗布满血丝的眼珠子顿时黯淡下来,“完了……全完了……!本将愧对全军将士!愧对江东父老!我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说罢,陆逊拔剑欲自刎,左右慌忙抱住。

    “伯言兄何故自寻短见?”只听一声大喝,关平纵马赶到。

    众吴军大惊,纷纷后退,围拢在陆逊身边;韩当、周泰左右护住陆逊。

    “关、关平?!”

    陆逊吃了一惊。他颓然地放下宝剑,拱了拱手说道,“这次是我输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求关将军放过东吴众将士,本都督情愿就死……”

    “大都督言重了!”

    关平微微一笑,收起大刀说道,“本将并非前来争斗,而是来与大都督和谈的!”

    “和谈?!”

    陆逊听罢诧异不已,东吴当年偷袭荆州杀了关羽,关平岂能善罢甘休?莫非其中有诈?

    “对!和谈!”

    关平见陆逊尚有疑虑,微微一笑说道,“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曹魏!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吴蜀失和,最后得利的只能是曹魏!”

    陆逊听了不禁微微点头。

    “据我所知——”

    见陆逊的态度有所松动,关平接着说道,“曹丕已经篡位称帝,吴公虽然向曹魏称臣,却是三心二意不肯送世子为质;如此曹丕早晚要南下伐吴。

    倘若我等在荆州继续争斗下去,请问东吴拿什么去抵挡曹魏大军?到时候我攻其外,魏攻其内,江东之地恐非吴公所有,何况区区一荆州?”

    “不错!”

    陆逊听了慨然长叹道,“关将军果然高瞻远瞩,非常人所及。逊心服口服矣!”

    “好!”

    关平大喜,看着陆逊说道,“既然如此,那我等就此罢兵讲和!还请大都督修书一封给吴公,伐为转达汉中王讲和之意。如何?”

    “敢不从命!”

    陆逊双手抱拳,躬身施礼道。

    ……

    不数日孙权接到陆逊书信,看罢无可奈何,其实他也知道这仗打不下去了。最近曹丕称帝,一直逼着他送世子到魏国为质,他一直拖着不办,曹丕早就没什么耐心了。

    “报!”

    细作来报,“启禀吴公,大事不好!曹丕发兵三路南下攻吴:东路由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口,中路由曹仁出兵濡须坞,西路由曹真、夏侯尚、张郃率军攻打蕲春!”

    “什么?!”

    孙权听罢大惊失色。没想到曹丕来的这么快,看来只能赶紧跟刘备和谈了。

    主意打定,孙权立即派诸葛瑾来江陵与刘备和谈,和谈十分顺利。

    和谈内容基本跟第一次湘水之盟差不多,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

    和谈成功后,刘备便将吴军俘虏放回,由陆逊率领前去与孙权会合抵挡曹丕大军。

    “恭喜大王夺回荆州!”

    江陵城议事厅内,关平、法正率领众将恭贺刘备道。

    “同喜、同喜!”

    刘备呵呵笑道。这次幸亏有关平、法正等将领鼎力相助,才能顺利夺回荆州,刘备不禁喜上眉梢,等回到成都看那些反对伐吴的大臣还有什么话可说。

    “启禀大王!”

    法正拱手说道,“如今吴魏交兵,我军可趁此机会暂回蜀中休整。待吴魏两败俱伤,再出兵北上讨伐曹魏!”

    “嗯!”

    刘备点了点头。法正所说也有道理,毕竟打了这么久的仗,也该让军队好好休整一下了。他环视了众将一番问道,“那谁来留守荆州呢?”

    “这个嘛……”

    法正看了一眼关平,对刘备说道,“此次夺回荆州,关平将军劳苦功高,又熟悉荆州情势,可留守荆州!”

    刘备听了心中一凛。

    这次收复荆州可以说关平功劳最大。他本就有一支万余人的队伍,这次又收了一大批荆州降军,实力大增;若是让他留下,难免自成一系难以控制……

    关平听了法正的话也不禁吓了一跳。

    此次夺回荆州他已经是功高震主,倘若再要求留在荆州难免会引起刘备的猜忌,毕竟自己不是关羽;再说此次荆州失而复得,以后荆州方面也是立足防守,将来北伐必然是以关中方向为主了。

    “启禀伯父!”

    想到这里,关平双手抱拳上前一步说道,“小侄久离伯父膝下,愿与伯父同回蜀中;荆州可由赵云、黄忠二位将军留守!”

    “也好!”

    刘备听了这才放下心来;关平说的也不无道理。赵云、黄忠都是蜀汉方面的大将,留守荆州也可以放心;再说黄忠本为荆州人士,赵云也曾任过桂阳太守,让他们留守荆州也算是合适的人选。

    “就依贤侄!”

    刘备微微点头答应道。他看了一眼关平说道,“此次收复荆州,贤侄劳苦功高,孤一定要重重赏赐于你!”

    “小侄岂敢?”

    关平见状连忙推辞道,“此次夺回荆州,全靠伯父指挥有方,众将士三军用命。小侄何功之有?这是有功将士名单,请伯父过目!”

    卫士接过名单,转交刘备。

    “哦?”

    刘备一看,长长的一串名单,全是关平部下,不禁暗暗吃了一惊;他收起名单,不动声色地说道,“好、好!尽皆封赏!”

    “谢伯父!”

    关平见刘备似有疑虑之色,心中不禁暗笑;幸亏自己早有准备,保证刘备打消疑虑。于是继续进言道,“小侄还有一个请求,万望伯父应允!”

    “贤侄但讲无妨!”

    见关平还有要求,刘备顿时心有不快,不过还是作大度状说道。

    “请伯父登基称帝!”

    关平双手抱拳单膝跪下说道。

    “请大王登基称帝!”

    法正也率众将单膝跪下跟着说道。

    “这……”

    刘备眼中闪出一丝惊喜,旋即恢复平静,假装生气地说道,“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孤岂效逆贼所为!此事万万不可!”

    “非也非也!”

    只见屏风后转出一人,正是诸葛孔明,拱手说道,“曹丕篡汉自立,王上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

    “孔明军师?”

    刘备大吃一惊,连忙问道,“军师如何也来到荆州了?”

    原来,自从曹丕称帝以后,诸葛亮便令蒋琬等人留在成都辅佐世子刘禅,自己率许靖、谯周等大臣来到荆州,策划请刘备称帝之事。

    “启禀大王!”

    太傅许靖奏道,“今大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弑,王上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王上为君,为先皇帝雪恨。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

    “启禀大王!”

    谯周曰:“近有祥风庆云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见于毕、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应汉中王当即帝位,以继汉统,更复何疑?”

    “这……”

    见众臣一齐劝进,刘备犹豫了一下道,“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恐天下人议论……”

    “伯父容禀!”

    关平见时机已到,刘备已有称帝之意,于是从怀中取出献帝密诏说道,“伯父即位,名正言顺,有先皇帝血书密诏在此!”

    “哦?!”

    刘备听了不禁吃了一惊。没想到关平居然有先皇帝遗诏,就连诸葛亮、法正等大臣也都惊讶不已。

    卫士呈上密诏,刘备左瞧右看没有看出什么特别的,这跟上次他在董承那里看到的衣带密诏差不太多嘛。

    “取火烛来!”

    关平命人取来蜡烛点燃,将密诏在火焰旁边烤了一会儿;众人一齐过来观看,只见密诏空白处隐隐出现一行小字。

    “……若朕有不虞,以皇叔备绍承大统,兴复汉室!”诸葛亮小心翼翼、一字一句地念道,众人侧耳恭听;一旁的刘备听了也不禁心中砰砰直跳。

    “启禀大王!”

    诸葛亮拱手施礼道,“此乃先皇帝血书遗诏,如今大王名正言顺,请择日以行大礼!”

    “请大王择日以行大礼!”众臣齐声说道。

    “好、好!”

    刘备听罢,假装推脱不过,只好勉为其难地点头答应道,“既然是先皇帝遗诏,孤若不从,便是抗旨。既如此,孤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众臣大喜。

    诸葛亮令博士许慈、谏议郎孟光掌礼,筑坛于江陵城内。

    诸事齐备,多官整设銮驾,迎请汉中王登坛致祭。谯周在坛上,高声朗读祭文曰:

    “惟建安二十五年,皇帝备,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残忍,戮杀主后,罪恶滔天;操子丕,载肆凶逆,窃据神器。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罚。

    备惧无德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遐荒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

    读罢祭文,孔明率众官恭上玉玺。

    汉中王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曰:“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孔明奏曰:“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复何让焉!”

    文武各官,皆呼万岁。

    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立妃吴氏为皇后,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封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赏。大赦天下。

    关平立于阶下,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感慨不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方的道路坎坷不平、布满荆棘,还有很长很长……

    ……

    (全书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