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照夜行 > 第四十二章我欲乘风

第四十二章我欲乘风

    不得不说,叶攸安如果开坛讲道一定听者云集,因为他讲法,循循善诱,条缕分明,就算是萧钧这样白纸一样的人,最后也大概听明白了。

    到暝色袭来的时候,萧钧明白了一下几件事:

    一、此界修道者之所以能修成真气,源于外界元气,是为炼精化气,因此,这元气至关重要,元气纯则为灵气、清气、宝气等,修炼事半功倍,元气浊则为秽气、邪气、瘴气等,倘若不修邪祟之法,则身处其中事倍功半,而幽冥之气就是让天下人闻风丧胆的至凶、至邪、至恶之气,当然,幽冥教除外。

    二、此界如今修炼极难,而且越来越难,只因元气原来越杂,虽不至变成邪气,毒气,也已远不如从前,而且元气中阴阳失衡,又夹杂了暴戾之气,修炼之时,吞气吐纳要格外小心,否则一个不甚就会滋生心魔,身死道消。

    三、修入坐忘,可以天地共鸣,其中包括元气,因此吸摄元气也会变快许多,坐忘之下与之相比,犹如萤火至于皓月,不可以道里计,而且坐忘境可以在外界元气中吸摄灵气,灵气生灵力,以此灵力修身淬体或是对敌,远胜寻常真气。

    坐忘以下各品以上中下名之,以上各有其名,坐忘依次为御风、洞渊、神通,其中御风可淬体,淬体得洞渊,洞渊生神通。

    四、逍遥洲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人飞升了,依照叶攸安所说,最少也有八百多年了,而且,逍遥洲修士的修炼境界不停降低,有时数百年一降,有时数十年一降。

    八百年前,七十二人中多半为云霄境和起念境,后来则大部分为坐忘境,连看花境也屈指可数,如今……则连七十二人之数都凑不满了,仅有半数。

    因何如此,无人知道,有识之士多认为是因元气驳杂,阴阳混乱之故,至少叶攸安就是这样认为。

    简而言之,长江后浪追前浪,代代旧人胜新人。

    五、此界宗门无数,但数千年来,以十宗为首,分别是太虚门、剑宗、星月宗、幽冥教、阴阳宗、清虚道德宗、东山盟、天心宗、咒法宗、亡篌山驭兽门,其中驭兽门和咒法宗已经湮灭,东山盟分崩离析,最终由鹤鸣山慕容世家承继,太虚门已经没落,苟延残喘,至于清虚道德宗,百年前曾生内乱,元气大伤,已经封山,鹤鸣山受其牵连,一并封山。

    草木枯荣,人事兴衰,旧的宗门已经老去,新的宗门则层出不穷,如今在逍遥洲,四神宗、绝北门、东湖陆家还有灵犀山云符宗算是后起之秀,蒸蒸日上,不过云符宗宗主黄策五年前突然失踪,长子黄微继位,修为不足,宗门声望大减,不复从前。

    至于修炼,叶攸安也讲解甚细。

    一、十境为根本,依照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逐次修炼。

    二、十宗之法门,各生变化,各自不同,剑宗修剑,入水天后,丹田自生剑胎,剑胎随其境界不同,生质性、虚实、真幻、神意、灵识、身外身、生灭种种变化,是此界第一大流派。

    三、十境之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何时丹田中修出水穷云起之象,即可破境飞升,天地逍遥,不再受轮回之苦。

    叶攸安递给萧钧一个玉简之后,就走了。

    这玉简只须往其中注入真气,凝神默想,心中自会有云纹字迹出现,自后天周天之境到先天水天之境,诸多法门,一应俱全。

    萧钧拿到玉简时,手都在颤抖,他的心霎时间回到了遥远的照夜村,想起了踏上前来叶城之路的一幕。

    明媚天光。

    喜不自胜,萧钧现在就是这种感觉,以至于他差点连叶攸安说的最后一句话都没听见。

    “熟背《铁骨锻藏法》和《宝洞飞霄绝玄剑经》,今夜子时我来找你。”

    子时,叶攸安如约而来,他来时,萧钧正等得坐立不安。

    溪水边,夜色朦胧,叶攸安开始讲解他让萧钧熟背的《铁骨锻藏法》和《宝洞飞霄绝玄剑经》,一连讲了三夜,才堪堪讲完,不过讲授的基本都是剑经,《铁骨锻藏法》只是一带而过。

    第四夜,子时。

    萧钧盘膝坐在溪水边,叶攸安为他护法。

    按照叶攸安所说,他要修成周天和锻藏,学全七法,贯通《铁骨锻藏法》总要花几个月的功夫,谁知萧钧盘膝端坐,运转法门,不过一个时辰,就见眼前有晦暗晃动,又不时有清气掠过。

    “晦影摇动,清气东来。”这正是七法贯通,锻体成功之象,萧钧见状心下惊骇,但默察周身,却又不觉有“烘炉烧空,烈火锻身”之感,至于泥浆满脸,秽臭遍身,更是半点都没有,不禁惊愕万分,生怕自己练错了。

    “抱元守一,凝神屏息,依照我讲解行功入境之法速速修炼。”叶攸安的声音有些颤抖,以致于模糊不清。

    萧钧不敢分神,便依言运行法门,行功境只是筑基之法,乃修道之始,共分炼气、炼体、炼心三法,气为本,体为表,心为要害。

    其中炼心在《宝洞飞霄绝玄剑经》中别开一章,名为《消魔智慧破邪经》。

    叶攸安说,此经以前没有,只是后来无数弟子在修炼吐纳时突然烦闷躁动,滋生心魔,身死道消,即便有些弟子道心坚定能抵挡心魔,道行进境与往日相比也难以同日而语。

    此种状况并非剑宗独有,其他宗门弟子也都遭遇此事,后来大家想来想去,觉着与元气有变有关。

    后来,剑宗有位前辈苦心孤诣创出此《消魔智慧破邪经》,方解此厄,虽然终究不如从前,但有胜于无,剑宗也因此声威大震,执此界之牛耳。

    简言之,此经专为破除心魔,清净身心之用。

    行功三炼,炼气为本,也是修道之始,故而,萧钧默诵《宝洞飞霄绝玄剑经》中的一篇炼气经文,开始炼气。

    “《三天正法元气经》云: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因缘运会,积精聚气……法天象地,含阴吐阳,分错五行,以应四时,眼为日月……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

    经文如流水般从萧钧心田缓缓流淌。

    凝神、存思、漱津咽液、吐纳元气、抱元守一……

    片刻功夫,萧钧丹田中生出点点清光,犹如萤火散列,渐渐越来越多,最后凝聚成气,形如汩汩泉水。

    出河车,入绛宫,散之经脉,入于百骸。

    忽忽然不知过了多久,体内真气如沸,奔流不息,较往日快了不啻一倍,陡地一声轰鸣,萧钧只觉丹田中金光大放,光芒所及,周身经脉百骸真气流转,绛宫以及泥丸宫,靡不毕现。

    “金光照天地,金光既生,便可内观,已入下品。”

    萧钧欣喜不已,连忙运转法门,霎时间心里仿佛生出一双眼睛,可以看清周身窍穴,观照肺腑。

    他急忙凝神守一,静心内观,只见丹田微微放光,清气缭绕,云蒸霞蔚,登时心中更喜,心意一转,清气飞入经脉,须臾间即在经脉中走了一圈,只觉浑身舒爽,飘飘欲仙,仿佛全身每个毛孔都张开了一般。

    “我欲乘风,做个神仙。”

    即在修炼之中,萧钧的嘴角也微微上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