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茬

    就在项子风带着几人玩你猜猜我猜猜的游戏时,文会外面突然安静了下来。

    项子风疑惑的看向一直安静的“裁判大人”——项子雨。项子雨也没多言,示意他自己往台上看去。

    只见一位蓝衣壮汉走上了圆台,先是向四周都见了一个礼,才扬声道:“适才,县令大人与几位家主商议了一下,本次文会拔得头筹的奖励纹银30两,依次是12两、10两、8两、6两、4两、2两、1两,望大家多多参与。此次文会,一县令及四位举人……”

    项子风听道这里就没有继续细听,毕竟,成个县城的才子汇聚再此。那奖品什么的还轮不到他。

    倒是在场的学子们,一听添加了彩头,个个兴奋得跃跃欲试。

    原本没打算凑热闹的这会儿也打算上去较量一番了。

    有的人埋头苦思,有的人连喝两杯水,调整调整自己的状态,有的人忙着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腹稿,一再的仔细推敲。

    可以说,鲢鱼之笔,点在了关卡上。因为奖品刺激,间接的提升了这次文会的质量。

    为什么地主老才们突然就这么大方了呢?

    这还要从文会之初说起,对于进门后的感官,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随着一个个大人物的到场,有人迫不及待的期待着将要开始的盛会,有人依旧和友人谈笑风生,有的人对着会场若有所思。

    县令大人就位后,和他在同一观台的,是本县出名的学者以及颇有威望的乡绅文才。

    说道县城,有不得不说的三堂四家,这7股不一样的势力,当然,也有近些年才崛起的家族,比如活鲜鲜的师爷一家,师爷本是属于外来户,因着和本地势力有联姻,家族势力可以说是迅速而立。

    除官方代表的春秋学社必须到场外,(毕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来的还有私立的书社也不少,当然,能和县令站在那里的,至少也是院长级别的存在了。

    也就是这些个代表和县令大人同处一室的时候,一个声音突兀地在众人耳边响起:“筹备这会场的童家失算了阿,这楼间距颇大,传题小厮今天可要跑断腿了。”

    众人回头看去,正是主管着县城八成衣布生意的张友全张家主。

    “张家主你这话就不对了,童家主要没本事,又怎会包揽了举办这次文会的重担呢?”

    “刘家主说的是,没看见这小吃,点心茶水什么的堪称县城之最了吗?”

    “不说别的,这站台上说话的人也破费嗓子不是?”

    ……

    “童某谢过各位的抬爱了。”被点名的童家家主这时一脸淡定。

    心里则一直在忐忑,自己怎么就放权给那臭小子了呢?真希望儿子这次能兜住,不然,他这老脸舍了也要把这事给圆了。

    县令心里也不禁泛起了嘀咕,要知道,一场文会下来,对联诗句什么的传送少说都有几百次,这跑来跑去的,可别闹出人命了才好,不过看童家家主满脸的淡定,这样的安排,兴许真有什么过人之处吧。

    “要不这样,我们都出点彩头,算是给童家下人们的跑腿费?”

    “这提议好!”有几个声音连忙附和道。

    “我出3两吧,毕竟在下身上的银钱也就这点了。”

    “我出一两。”

    “我五钱。”

    ……

    在众人的壮举中,童家家主成功了成了黑脸人士。

    随着文会的进行,费嗓子的事情没有发生,倒是那奇怪的圆台上,几个唱诗唱对联的人一个时辰下来还游刃有余的样子,顶多费点儿口水。

    而小厮奔走相告的壮举也没能出现,因为在每个包厢的门口,都有两名跑腿的孩子在侯着,有什么对联递出来之后,交到楼层管理员的手里后,就没他们什么事情了。

    找茬的人没有得逞,倒是童家家主,笑嘻嘻的看着自己眼前的一堆银子。

    “县令大人,童某也出十两银,把各位家主的心意奖励给有需要的学子吧!也算是锦上添花一把了。”老爷子说得诚恳,县令大人当然也乐意成全。

    于是乎,一句句赞美话从一群黑君子的口中飘出来。

    又是一阵寒暄过后,大家都齐齐看向了台上的男子,期待着后续学子们精彩的表现。

    随着一声铜锣敲响全场,文会再次开始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