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情种 > 第5章:宝玉的好感度【求追读】

第5章:宝玉的好感度【求追读】

    宝玉听了。

    心里无喜,又惆怅起来。

    只管追问别的东西。

    秦钟倚仗局外人的身份,对事情看得通透,什么都对答如流。

    贾宝玉问过一通,终让贾蓉捡到空隙。

    “鲸卿那日说起,若要完全无忧,还得身上有职。这是何意?又该怎么得?”

    “天下父母,谁都想家里孩子有出息。蓉大爷要有一官半职,自能讨得珍老爷欢喜,珍老爷出去也有面。”

    秦钟摸着下巴一边说着,一边琢磨。

    贾蓉挨打,更大部分还是贾珍觉得这家伙不上进。

    剩下的,

    要么就是见不得儿子在自己面前偷懒耍滑,

    要么是想拿儿子给别人立威立信。

    秦钟又给贾蓉出主意。

    “蓉大爷得个虚名散职也简单。宁国府本就有爵,可练半载骑射,先谋一个龙禁尉候补。等哪日骑射精通,过了校阅,便为禁宫侍卫。”

    “啊……我只怕练十年也过不了初校。”

    通过初校就能成为候补侍卫。

    想通过初校也简单。

    原著里,戴权上宁国府收了一千两银子,就给贾蓉题了个龙禁尉候补。

    秦钟是记得很清楚的。

    而且,据他所知,大楚统一六十年。

    买官卖官的行为,早已遍地,毫不稀奇。

    “我给蓉大爷出一法子。花些银子,请大明宫掌宫戴内监题个候补,多少也算有个官。等哪日真想当官了,还能去参加一年一度的校阅,提升为禁宫侍卫。”

    贾蓉听了,暗叹一声。

    做侍卫,哪有在家里逍遥来得自在?

    “我不想做那劳子侍卫。”

    只是他们却不知,隔壁旁听的中年人听到这里,已经紧皱起眉头。

    更让身边人留意他们三人样貌身份。

    秦钟这时笑道:“不愿为官,谋个虚职也好,好歹大爷也是宁国府嫡长子。该有的身份,还是得有。有了这虚职,又娶了才貌双全的媳妇,往后再做些讨老爷欢喜的事。岂不齐美?”

    贾蓉琢磨一顿。

    “虚职也能讨得老爷欢喜?”

    “有个虚职总比什么都没有强。你可是宁国府嫡子,唯一继承人,总不能一直是个白身吧。西府的琏二爷都捐了个同知,你岂不是被比下去了?”

    秦钟看着贾蓉的眼睛。

    发现提起贾琏与之对比时,贾蓉眼里竟闪过神光。

    果然,贾蓉对王熙凤有歪心思。

    不然,为什么贾蓉总是舔狗一样给王熙凤办事?

    根本说不通。

    “鲸卿所言甚是,反正虚职也不用自己出力。”贾蓉神色犹豫,干笑两声。

    除了这法子。

    秦钟倒还有一歪办法,针对贾珍爱好的歪办法。

    不过这次,没有明说。

    只提点一下。

    贾蓉便满脑子女人、打牌、喝酒之类,兴奋大笑起来。

    “鲸卿真神人也!这般主意,绝对讨老爷喜欢。”

    【贾蓉好感度+1,阳寿增加1天】

    秦钟也听到脑中提示,虽也欢喜,却不太多。

    看着贾蓉兴奋的样子。

    他有些担心。

    ‘我的好大哥,希望你不会冲动,让贾珍给打死了!’

    【剩余阳寿:两年半(920+21天)】

    今天共收获21天阳寿。

    其中宝玉独占20,贾蓉占1。

    在贾宝玉20点好感度的对比下,这1点实在是可怜。

    他只觉说得口干舌燥。

    秦钟、宝玉、贾蓉三人在大愧树下又歇一阵后,牵马而去。

    华服中年男人见三人背影,不满哼一声:“这点事,连清河镇孩童都知道了。”

    旁边数人,竟无一个敢言。

    男人剐了所有人了一眼。又忍不住叹到:“这孩童倒有些意思,小小年纪不仅把人心摸得透彻,还能玩弄别人人心。”

    只听男人又接一句:“偏偏谁也看不透你们的心。”

    众人把头埋得更低了。

    一路顺着清河往上走。

    一行人才走不远。

    他便看到那孩童牵着马在岔路口等着。

    “这位大爷是来找我的罢?还没请教大爷如何称呼?”

    男人闻言不由一呆,随后便饶有兴致打量身材瘦小的秦钟。

    “某姓陈,小哥儿怎么称呼?”

    秦钟一副大人样子,拱手道:

    “在下姓秦,表字鲸卿。陈大爷可是心中也有疑惑要求解?”

    秦钟也是到后来才发现对方在偷听,于是索性结束了和宝玉贾蓉的对话。

    他和宝玉贾蓉离开后,告别时竟又发现这行人跟了过来。

    其中还有几人不停往他身上打量。

    便猜得又是一个上门求解惑的。

    可惜,秦钟一心想着,看能不能从陌生人那里得到好感度。

    却猜错了别人身份。

    他更料不到,中年男子竟是刚登极三年的隆泰皇帝。

    只因……

    清河是来粮食运上京的主要途径,因此清河镇也是神京城外最大的粮食聚集地。

    清河,则是京杭大运河通往神京城的最后一段。

    今日,隆泰帝与户部官员巡察清河船运和两岸水旱码头。

    隆泰帝听秦钟这一言,便知秦钟误会了。

    玩味问道:“方才听你讲,可算出未来事,难道算不出来我为何寻你?”

    秦钟知道自己鲁莽了。

    结果遇上个硬茬。

    但没关系。

    本来就是为了测试从陌生人身上获取好感度。

    陌生人嘛,不用在意,瞎扯都行!

    “我一不知你身份,二不知你家住何处。哪能事事算来?”

    “小哥不如先算算我等身份。”

    秦钟认真打量一番。

    这些人,气质参差。

    但各个衣裳华丽。

    “想来不是户部官员,就是城里粮商了。”

    隆泰帝听他这么一说,还真来了点兴趣。

    “为何这般说?”

    “清河镇何等地方,乃德胜门外最大的集镇。天下粮食尽入清河,虽然夸张。但能够这般打扮,还多人出行的。清河镇里,也只有粮商和户部官员了。”

    隆泰帝轻捋胡须,笑道:“小哥算错一点,清河镇不仅是粮商聚集地。北来的羊商业聚集在这里,为何我等不能是羊商?”

    “圈羊之地,也不在此处,而在下游洼子里。”

    “那不能是其他官员?或是附近庄上的主家?”

    “清河镇大富的,只有粮商。至于其他官员,此时竟在清河边,算不算玩忽职守?”

    秦钟反问一声。

    隆泰帝笑一声,乐道:“果然善猜。你猜不错,我等正是粮商。”

    秦钟突然眯起眼来。

    这位陈大爷不老实啊!

    自称是粮商,然而所有人身上都没一点商人气。

    反而像大领导带队下基层巡视似的。

    这种情况,秦钟前世可见太多了。

    知道对方多说两家话,基本就能分辨出来。

    大领导味道太浓了!

    他别的不敢确定。

    但这位陈大爷绝对不是粮商。

    秦钟自信说道:“你是户部官员罢!来这里巡视清河运船,甚至还准备在这里修建皇家粮仓和水旱码头。”

    隆泰帝一惊。

    修建皇家粮仓的事情,虽有官员上书过,但他从未表过态。

    这次也是想着亲自来看看,还未下决定。

    “说说缘由?”隆泰帝眼色已有不同。

    秦钟却笑着指向清河里。

    “来往船只越来越多,水旱码头已不够用。若再不修建,只怕清河船运要拥堵成灾。至于粮仓,道理也简单。清河附近诸多军营,养他们可要不少粮食。”

    怎么没有好感度提升啊?

    难道真是粮商?

    陌生人的好感度就是难提升。

    秦钟又试探道:“我知道一件与粮食有关的事情,你们想听不想听?”

    秦钟早听了今年五月湖州大旱。

    竟与他前世上课时所听的1700年一样。

    也就是这一年。

    1700年,秋,钱塘江流域再次出现罕见旱灾。

    上一次钱塘江流域全局大旱还是1671年,钱塘江局部大旱是1684年。

    时为八月底。

    钱塘江流域旱灾正在发生,且未来两月会越来越严重。

    晚稻却还要一个月才能成熟。

    前世历史上,这一次旱灾导致钱塘江流域,以后多种植棉花而少种水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