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愿入江湖终不悔 > 第二章 将王之交

第二章 将王之交

    领头的黑衣人见到突然出现的敌人实力太强了,仅仅是两剑便使他们死伤惨重,继续战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他转身向身旁的一名黑衣人打了个眼色,那人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双手拿着几颗黑珠向着凌玄几人甩去。

    黑珠落地瞬间,爆炸而起,烟花四溅,眼看着可以利用烟雾逃走。

    突然间,几声嗖嗖的声音响起,几枚暗器从烟雾之中朝着凌玄等人飞来。

    凌玄迅速反应点地而起,挥舞剑的剑气将暗器击退,白衣男子和黄杉女子也迅速躲开了来袭的暗器。

    等到浓烟缓缓散去的时候,黑衣人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凌玄想要继续追击,但被黄杉女子拉住了他。

    此时,除了凌玄之外,其他三人都已经疲惫不堪,无力再战。

    本就在此之前击退了两次刺客,若是再去追击,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危险。此时,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安全,至少现在他们还是安全的。

    凌玄将剑收回剑鞘,轻轻踢了一下地上的尸体。

    他弯腰捡起一把刀,疑惑不解地望向黄杉女子:“这好像......”

    “是官刀。”

    三年后。

    建光元年三月下旬,一个雨过天晴的午后。

    南宁郡王府。

    这座王府分为前后两院,布局规整,端方有序。左右殿内均设有屏风和宝座,用以接待贵客。前院门庭对面还建有一座牌楼,上书“金戈铁马护河山,玉宇琼楼享清闲”。

    沿着旁边的廊道再入内便可见一方院子,四面抄手游廊,中间亭台楼榭,绿柳垂绦,院内的桃花盛开,繁花似锦。

    在院中,桃树下站着一个十四五岁年纪的少年郎,身穿着金色锦服,头戴玉冠,系着绣金腰带,端庄而典雅。

    他的容颜俊朗不凡,皎如玉树临风。此人便是前段时间被封为南宁郡王的赵锦楼。

    他站在树下,手握酒杯,抬头仰望蓝天白云,似乎有什么烦心事萦绕在心头,眉头紧皱。口中自语:“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少年突然低头,放下酒杯,拿起了身旁的剑。

    按剑在手,倏地点剑而起,眼光随剑而动,剑如游龙穿梭。周身涌动着的剑气让院内桃花花瓣都随其飞舞。

    在天盛皇朝,郡王虽然没有实质的官职,但也无需上朝,只是一个虚名而已。

    整日在府中消闲,每日耍耍剑,喝喝小酒。

    赵锦楼偶尔去宫中探探他皇叔,也就是如今天盛皇帝的口风,看看自己什么时候能去封地。

    他从小就在天都城长大,很少有机会出城。

    小时候住在东宫,总听萧昕说城外有多美好,早就让他向往,迫不及待要离开天都城去江湖游历。

    前几天赵锦楼按耐不住,又去找他的皇叔请旨去封地,这一次他皇叔终于把圣旨颁下,准许他参加完清明祭祀大典后就去封地。

    赵锦楼正专心练剑,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从院外跑来。

    女孩头戴螺髻,容颜粉嫩可人,笑声舒爽,高兴地叫着赵锦楼:“哥哥!哥哥!李叔说再等半月便可去南宁了。”

    赵锦楼迅速将手中剑藏好,对女孩说道:“锦云,练剑之时勿迎面而来,刀剑无眼,很容易误伤的。”

    “这不是没伤到我嘛。”女孩眨眨眼睛,扮了个鬼脸。

    赵锦楼提醒道:“刀剑无眼,下次小心。”

    女孩嘟着嘴转身走开:“我下次不会再犯的嘛。”

    赵锦楼欲要打女孩,正当要动手时,一位老者出现在他们面前。女孩急忙躲在老者身后,向他吐了吐舌。

    赵锦楼无奈道:“李叔,你不要每次都护着她,过分溺爱不齿。父王母妃早已不在,如不好生管教,此纨女必变呆小。”

    老者脸上浮现温和微笑:“王爷,管教有度,打骂总归还是要少些。”说着,他将一封信递给少年:“这是方才一个小孩童送来的信,王爷请过目。”

    那信封上面全是湿淋淋的糖渍,封面一片空白,没有署名。

    赵锦楼接过信件,丝毫没有嫌弃它,反而脸上还漾出一抹微笑。

    他收剑后拿出小匕首,轻轻划开信封。赵锦云好奇地凑近想看,却被他轻轻推开,把信藏在怀里。

    “哼!小气!这肯定是萧昕哥哥送来的,每次都不给我看!”

    赵锦云见他不给自己看,生着气走向院外,回头又给了他一个鬼脸,然后跑开了。

    赵锦楼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微微一笑,他转向李淮:“李叔,那孩童还在此地?”

    “方才拿到信,就立马给王爷送来,那孩童送完信就跑了。”李淮回道。

    赵锦楼听后抿嘴一笑,心道萧昕这小子每次送信的方式总是出其不意,这次不知道信里又写了什么。

    看完信后,他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沉思片刻后,急匆匆地走出院子,路上叮嘱李淮:“李叔,我今日晚些回府,让锦云不必等我。”

    赵锦楼比萧昕小几岁,因为他从小住在皇宫里,对宫外的世界充满好奇,萧昕每次进宫找他玩都会告诉他很多趣闻。

    两人从小无话不谈,如亲兄弟一般。其实他们如此相熟乃是因为他们父辈的交情。

    安平二年,赵锦楼的父亲是大皇子洵王赵钰洵,萧昕的父亲则是忠武将军萧庆云。

    萧庆云本是江湖门派中松风门的一位弟子,后来遇到前来松风门饮酒的九儒剑薛知礼,随后就跟随他一起前往军营,助文武帝抵御北厥。

    萧庆云手执银雪枪,一枪游龙入海,夺下北厥巴尔思叶的护首级。接着,他连破十座城池,扭转战局,被百姓誉为天盛战神。

    回朝受封之时,文武皇帝准备封赐萧庆云为忠武将军。

    但文武百官之中有人不满,当堂三驳文武帝:第一,萧庆云未武举直晋一品忠武将军,非国法;第二者,萧庆云乃江湖之人,世家无可查;其三,萧庆云未尝入营引将,将士惶遽不朝。凭此三者,萧庆云何以为忠武将军。

    当时文武百官皆不做声,萧庆云不过是江湖出身,无依无靠,自然没有人出面为他辩护。

    然而这时洵王挺身而出,为萧庆云说话。

    可是这时洵王出来为萧庆云仗义执言,洵王走到那人面前对其说道:江湖人何如?世家阀门何如?贵戚又何如?但能保此天盛山河无恙,能退北厥贼,取北厥巴尔思叶护首,使天盛大胜,他萧庆云自能担得忠武大将此位!汝有何不平?未入军亦何如?领兵打仗行兵布阵,他破北厥十城,还不足服众?忠武大将军他如何当不得!

    在洵王的辩护下,天盛战神萧庆云成为了忠武将军,洵王和萧庆云也成为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

    安平十三年,文武帝在逐鹿围场举办秋狝大典,已封太子的赵钰洵在围场被北厥刺客刺杀,一年后奉旨出征北厥的萧庆云也战死沙场。

    昔年萧庆云战死后,松风门掌门徐行来天都城,将陆寒轻和萧昕接回门中。

    赵锦楼和萧昕两人也就自此分隔两地,虽偶尔间会书信来往,但已有三年未曾相见。

    萧昕曾许诺他回门立即写信联系,但赵锦楼等了一年之久,才收到来信。

    当时在他几欲放弃之际,忽然收到来信,他回信过去好一番痛骂才舒心。

    萧昕的信用字磁珠玑,言简意赅,几乎不署名。

    赵锦楼初收信时,甚至以为别人送错,直到看到赵小楼三个字,熟悉字迹浮现,才确信是出自萧昕之手。

    萧昕飞鸽传书,或是官道信使来信,都是他在江湖上遇见的一些奇闻轶事。

    如是通过今日这种古怪方式来信,用萧昕的话说就是:此事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不可三人知。

    这次赵锦楼收到的信,就是那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不可三人知。

    正是隐晦不透之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