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试手

    话说郝家三兄妹回到家,不用多说,自然是春晓下厨捣鼓了一顿有面、有肉的饭菜,大家总算是吃得心满意足。

    容氏知道了春晓把钱都花了买材料,有些错愕,问她想要干什么?

    春晓说:“我想着过两天到太平观那里去摆摊子,卖吃食。”

    “卖什么吃食啊?”

    “那平时道场有什么卖的?我们跟人家不一样就可以了。”春晓答得很轻松,然后问三郎:“阿哥,道场上有卖什么吃的?”

    “我见过有卖窝丝糖的,”小郎抢着答,“还有大饼。”

    三郎仔细想了想,“应该有卖面的,糖葫芦、煎饼、瓜子、枣儿什么的,挺多的。”

    春晓想了想,说:“那也不要紧,只要我们做得好吃,自然有人愿意买我们的。”

    小郎扑到春晓身边,瞪着大眼睛,问:“阿姐,那你决定做什么吃食?”

    春晓在厨房看了一转,突然看到门边的大南瓜,这是新摘的头一茬,不由得眼睛一亮,“我们做这个吧!”

    南瓜?

    小郎疑惑了,“阿姐,这南瓜煮着卖还是蒸着卖?”

    春晓笑着摸摸他的头,“炸着卖,大家先休息吧,明天我试着做看看,如果可行,我们就去摆摊。”做个南瓜炸糕能有多难呢,她以前也做过,只不过现在的材料和设备都不趁手,需要摸索一下罢了。

    虽然劝大家早睡,但春晓是睡不了的。她买的肥猪肉是要炼油的,这个虽然也不是什么高难度的工作,但也是颇费时间的。

    三郎执意要陪她,小郎也拿着书本凑在厨房的灶火边上陪着她。容氏觉得他们兄妹几人忙得其乐融融,她喝了药犯困,就不相陪了。

    三郎帮着切肉。春晓先是烧了热水,将肥肉过滤一道,其实这个时候的猪,都是喂的天然饲料,猪肉杂质倒没什么,白沫基本没有。

    然后,便慢慢小火熬猪油。

    结果越熬越像,小郎看着锅里的猪油渣只咽口水,“阿姐,我们不会去卖猪油渣吧?”

    春晓笑着铲了一小块,晾凉了给他,“这样吃还不够香,我们可以后面慢慢炒着吃,猪油渣可以放好些天呢。”

    三郎是哥哥,虽然也是少年郎,但还是能忍耐一下的。春晓也铲了一块给他尝味道,他摇摇头,“改天再吃。”

    第二天,郝家的孩子依然是早起的。

    郝三郎决定继续进山,一是打柴,二是捡菌子。

    春晓让小郎在家里帮她打下手。她将厨房里的瓮瓮罐罐都找了出来,但失望地发现只有家里的锅是铁的,但那也太大了,她昨天本来是想买个小一点铁锅的,要油炸的东西,用陶瓮容易裂,可是手头上的钱买了粮食就不够买别的了。

    春晓想了想,万事开头难,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能先考虑在家里炸好了再送到集市上卖了,虽然口感上要差一些,但现在天气热,应该影响不大。

    南瓜是头茬,不够粉,但味道是有的。春晓在小郎的帮助下,去了南瓜皮,蒸熟南瓜。家里的面粉不多,在试验自然不好做太多。春晓不记得南瓜炸糕是比例是多少,她先是南瓜、面粉1:1比例地放,不知是不是南瓜不够粉,还是比例不对,没炸好,但小郎尝了,觉得还行。

    春晓便一点一点改进,虽然是小火慢炸,但春晓还是被溅起的油点子给滋了几下。试到第三次的时候,放了黄糖,炸出来又酥又粘,很是可口,容氏尝了都说好。

    然后有做了十来个,都比较成功,大家十分高兴。

    “阿姐,这个肯定好卖,我觉得很好吃。”小郎吃得相当开心。

    “我也觉得应该有生意。”一个个南瓜炸糕,李子一般大小,“对了,给阿哥留几个,你再给王大伯他们家送几个吧,我们还请他们家帮忙孵小鸡呢。”

    容氏在门口坐着绣花,听到春晓这么一说,心里宽慰许多,她原先是秀才娘子,又是镇上人家,在村里本来能说上话的人就不多,这也是当初他们愿意搬到村外住的原因,这样避免了村里的流长非短,但也让他们跟村里人多少有些隔阂。

    之前春晓被她拘在家里,也少跟村里人打交道,这下慢慢懂得人情往来的,倒比她要能干许多了。

    小郎听话,便拿了个碗装了七八个果子,端着往王家走。

    春晓一看,不对了,这左邻右舍的,拿碗倒是便宜,但是在道场上,人来人往的,总不能让人端着吃啊,又不是粉面之类的,再说家里也没那么多碗。

    春晓想起澜江边上有几丛芭蕉树、还有一小片竹林,便问容氏:“阿娘,江边的芭蕉树和竹林是谁家的?”

    “那片地是孟家的。”

    “那我们家有竹林吗?”

    “有啊,就在屋后头啊。”容氏指着西边一角,“你爹当初种的。”

    春晓眼睛一亮,又问:“我能不能去砍点芭蕉叶?”

    “一般来说,孟家倒不会因为一两张芭蕉叶子的事情跟人计较……”容氏想了想,“你要芭蕉叶子干什么?”

    “装这个果子啊,总不好让人家徒手拿。”

    容氏恍然大悟,“那也不一定要芭蕉叶子,我们家今年种的南瓜多,你用南瓜叶子吧。”

    对哦,南瓜叶子也行。春晓咧嘴一笑,亏她还自诩聪明呢,也就死脑筋一个。

    容氏又说,“山上也有野芭蕉树的,改天让三郎砍一些回来也行。”

    这就更好了,不用担心后头没有东西包果子的事情。

    春晓想拿刀去砍竹子,其实她砍不动,不过她也不用砍整棵的竹子,要一些竹枝修成巴掌长久可以了,到时候用竹签子成串卖。

    她刚刚想动手,却发现家里只有一把柴刀,而还让三郎带上山去了。

    想了想,她想去王家去借,刚刚打开门,便看见小郎端着空碗,蹦蹦跳跳地跑回来,“阿姐,石头说那果子可好吃了。”

    “我刚想去他家借柴刀呢。”

    “我去,我去……”小郎把碗塞给春晓,又一溜烟往回跑了。春晓刚想让他慢点,却看见一队商队从奉城方向过来,忙侧过身子。可小郎还没回来,又看见一辆马车从镇子方向过来……这驿道行人倒还挺多的……有一个念头从春晓脑里一闪而过,而她一下子没抓住。

    小郎回来了,陪着春晓去砍竹子,竹子有点高,春晓没办法,只好选了一根小一点的竹子砍了,但两人实在力气太小,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还是没能把竹子拖出来,没办法只好等三郎回来了才拖出来的。

    然后,三郎有根据春晓的意思,修了一小筐的竹签子出来,这可真费功夫。

    过了一天,春晓又做了一种比较简单的葱油饼,就是面粉糊和大把的葱花,放到油锅里炸到喷香,就可以了,这个趁热吃特别的香,但家里只有一口锅,而且实在不适合扛到道场上,毕竟他们都不熟悉地盘,要搭个灶台也不容易啊。

    所以,春晓想着先在家里做好,然后拿到道场上卖,应该也差不了多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