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修唐 > 第七章 献策

第七章 献策

    张大悦让李泌的官威震的倒退了好几步,他解释道:“下官所言句句属实……”

    “你还狡辩?自去岁末本官上任以来,已要求各官军及节度使如需征调兵丁必须经过刺史衙门,不得直接向下属各县摊派。”李泌冷冷的盯着张大悦道。

    张大悦额头沁出冷汗,他回忆起最近半年似乎确实没有收到真正的征兵调令,自己刚才扯的谎在李泌面前岂不是不攻自破了。

    “不若把那对父子提到这里来,本官亲自询问一下吧。张明府一起在旁听一下。”李泌轻哼一声道。

    张大悦擦着冷汗解释道:“或许,或许有下面不知死活的胥吏假传调令……”

    “张明府!”李泌陡然提高声音道:“本官刚才说的话你听不懂吗?”

    张大悦忙是躬身道:“下官……下官领命。”说罢他转身就要出去带人去大牢提出梅家父子。

    “你就不用去了,让刺史府的亲兵跟你的衙役去提吧。”李泌提笔写了个条子递给了张大悦。

    ……

    钱塘县大牢,梅公明父子所在的牢房中。

    梅公明和梅乾相互倚靠着在墙角打盹,昨夜整个牢房里的呼噜声让父子二人都没有睡好。这会二人正在趁着他们白天不打呼噜补一补觉。

    “梅公明!”突然有人叫道。

    梅公明猛地睁开眼睛四下查看,见所有人都在往牢房门处看着,那里果然站着几个人。其中两人作衙门的差役打扮,梅公明认出来这两人便是先前去梅家坞的人,他心下奇怪道,怎么军士摇身一变成了衙门的差役。

    梅公明站起身走上前问道:“官爷,可是叫我?”

    那两个差役打扮的便是刘大刘二兄弟,他们借着牢房中的微光看了看梅公明,互相对视一眼后道:“这位郎君,带上你的儿子,请随我们来。”

    “你们……你们要做什么?”梅公明心下一惊道。

    “不要多想,是李使君提审你。”

    听到这话,牢中的其他人投来了震惊的目光,不是说好的得罪了张大悦吗,怎么今天又成了使君?

    梅乾倒是喜上眉梢,他明白自己离开这里的机会来了,便也起身跟着父亲准备离开牢房,突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脚腕,他低头看去竟是那个一直在角落不说话的犯人,他直直的盯着梅乾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救我!”

    阿水见状赶忙上来扒开他的手,对梅乾道:“你不要管他,快出去吧。”

    梅乾转头看了看牢房里的众人,经过了一天的相处,梅乾了解到这间牢房里关着的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犯人,个个都是含冤入狱的百姓,这即将离开之时不禁升起了恻隐之心。他躬身一揖道:“如有机会定帮诸位申冤!”

    “行了行了,别说这些场面话了,你还是先自求多福吧。”阿水摆了摆手道,他只当是这孩子说的胡话。

    梅公明父子便随着刘大刘二等人离开了牢房,在狭窄昏暗的走廊上,刘大刘二突然停下脚步。

    “二位,在去见李使君前,我们明府有话给你们,如果你们肯认罪,明府愿意给你们十两银子,待风声过去再将你们放出去。”

    梅乾奇怪道:“认什么罪啊,这么值钱?”

    刘大刘二便是将张大悦吩咐的转述给了这父子,无非是让他们承认是受到梅梁忻的欺骗,以为是要去河北打仗,一时气急才想着去刺史衙门的。至于梅梁忻那边,张大悦自然也是差人前去收买,这样自己最多也就是个查案不明的罪名,算不得什么大事。

    梅公明看了看儿子,梅乾点了点头,刘大刘二便满意道:“一会去了刺史衙门可就按刚才说好的来,如果敢乱讲,我们可不敢保证你们的下场如何。”

    父子二人随着差役离开了大牢后见外面有一队兵丁等着,一行人沿着大街走了不久便到了前日到过的刺史衙门。守门的兵丁一眼就认出了梅公明父子,他指着二人问:“你二人怎么成了囚犯了?”

    梅公明摇了摇头没有作答,便跟着差役和亲兵们进了刺史衙门,剩下那守门兵丁在那里挠着后脑勺捉摸不透。

    值房中,李泌看着梅公明父子又看了看张大悦,手指轻敲桌面道:“说说吧。”

    张大悦对这对父子也道:“对,你们自己说说吧。”

    “我父子本是想向使君献杭州之策的。”梅乾道,然后他示意老爹赶紧开始表演。

    梅公明会意忙是从刚取回的书袋中拿出了两份图纸,他仔细的展开后问道:“李使君,可否允许某将此图纸呈上?”

    “哦?递上来吧。”李泌饶有兴趣的盯着他手里的图纸。

    李康上前接过两张图纸,放到了李泌的桌案之上铺平,用两块镇纸压住了边角。

    “李使君,我们所献之策关键也就在这两份图纸。”梅公明沉声道。

    张大悦一听脑袋有些懵,这和自己设计的台词完全不一样,这天杀的刘大刘二怎么没搞定这个书呆子?他回过头投去了疑问的目光。

    门口的刘大刘二摊了摊手表示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

    “这两张图纸代表着什么?”李泌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图形和符号以及标注问道。

    梅公明清了清嗓子,按照之前梅乾给他设计好的说辞,开口道:“杭州城,紧邻钱塘江,因海潮的缘故,江水与井水多咸卤。居民因其水而不愿居于此,故杭州人丁不兴,商贸不繁。”

    李泌听到这里,兴趣陡然提高了几倍,这也正是他上任半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时的杭州正是因为江水以及地下水苦咸,不适合饮用,导致杭州人口始终增长不起来,商业贸易也不繁荣,与周边的润州、越州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李泌最近正在苦苦思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就有人来献策了。

    见李泌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梅公明继续道:“然西湖水清甜可口可作饮用,但周边已被富户占据,普通百姓取水不便,今献上图纸以解此结。”

    “去把周长史和吕参军也叫来一起听一下。”

    李泌听闻是与治水有关的事宜,便是让李康去把本州的长史和掌管工程的录士参军叫来一同参详一下。

    大唐在各州除了设置刺史、长史外还设置了负责具体事务的判司,所谓判司是指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六参军,与朝廷的六部对应,分别掌管本州的官吏考课、礼仪、赋税、仓库、户口、驿传、刑狱和工程水利各方面事务。

    李泌又对梅公明招了招手道:“近前说话。”意思是让梅公明到跟前去解释图纸的含义。

    梅公明在梅乾肯定的目光中走到了李泌的桌案前,向他解释了两种图纸分别的用意。第一张图纸是杭州城的地图,梅公明在地图中选择了六处标注了“井”,意思是要在这里开井,从这些井到西湖之间用虚线点出了一些轨迹,这代表的是地下的暗渠。整体的用意便是从西湖修筑地下暗渠通往城中这六口大井。

    第二张图纸便是如何具体的施工的图纸了,将竹子中间掏空作为导水的管路,铺设在渠中,从西湖的湖底一路通到那打好的水井中,便可以让城中的百姓喝到西湖的水了。

    李泌听罢沉思片刻又问道:“如果建成,真能解决杭州城内饮水问题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