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修唐 > 第三十六章 新式餐厅

第三十六章 新式餐厅

    信义坊的百姓们纷纷鼓掌,杨同也赶紧重重的擂鼓,倒是那些富户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商会会长为什么会来?”一个富户疑问道。

    “嗨,肯定是衙门让来的。”

    “这小子竟然能找到商会会长来站台。”

    梅乾对何太元道:“何会长,里面请。”陈火忙上来引导着何太元入内。

    “接下来我将介绍我们酒楼的经营方式,我们分为大堂和包间,包间有最低消费要求,两百文一餐。”梅乾继续介绍道。

    “啥?两百文?”有人惊讶道。

    “没错,两百文一餐,不要觉得贵,当你用过餐后你会觉得物超所值。大堂没有最低消费限制,可以根据需求点菜,但是有些菜只能在包间才能点。此外,大堂内还有一部分,我们提供自助餐。”

    梅乾的介绍显然调动了参加典礼的宾客的好奇心,有人提问道:“什么是自助餐呢?”

    “自助餐就是不能点菜,我们提供固定样式的菜品,客人们付钱后可以享用这些样式的菜品。”

    “那会不会不让多吃?不会每样就只让拿一点吧?”

    “不会,我们提供的菜品都是不限量的,可以随便吃,但是记住,自助餐只有一个时辰的用餐时间,而且不要贪多,取了餐没吃完是要处罚的。”

    “这个好,自助餐多少文?”

    “自助餐每个人二十文。此外,我们还会给自助餐客人提供一些大堂和包间点餐的体验菜,并且是不收费的。”

    “有意思,有意思,我要试试这个自助餐。”

    “别急别急,接下来我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开业活动。”梅乾又伸出双手压了压。

    “今天我们主要有两个活动,对于包间的客人,可以在进入酒楼时在柜台处抽奖,里面有五十文到免单不等的小木牌,看各位的运气了。”

    顿了一顿,梅乾继续说道:“对于堂食的客人,我们将进行一场游戏,根据游戏的得分来对换优惠。优惠的力度根据游戏的得分而定。”

    这时几个信义坊的年轻人搬来了一只铜壶,壶中插着一些羽箭。

    “这是要投壶啊?”一个宾客笑道。

    “没错,每人十支羽箭,投中一支可获得两文钱的优惠。”陈火回答道。

    自从开始筹建酒楼,梅乾就发现陈火其实是个挺勤快而且脑子很聪明的人,所以他就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给陈火,结果陈火都完成的相当的令人满意。

    宾客们本来就酷爱投壶游戏,这个游戏自古便是上流社会宴乐时进行的一种投掷游戏,最早由射礼演化而来,春秋时开始流行。到了唐朝演化成了一项更为简洁的游戏,省去了很多繁文缛节,变的更受民众的喜爱。甚至在《新唐书》中《艺文志》还专门收录了一则《投壶经》,足以说明投壶在唐朝时的流行程度。

    大部分宾客都开始围拢上来参与投壶游戏,门口的热闹吸引了很多过路人,过路人听到旁人的介绍后有的人也参与到游戏中,有的人则选择进酒楼抽奖试试手气。

    本来没有一个人选择去包间尝试,但在第一个抽奖的人抽中免单后,有些宾客就开始跃跃欲试了,当第二个抽奖人也抽中免单后,三五个宾客便也要选择包间并要求抽奖。

    梅乾给柜台后的吕峰递了个眼色,吕峰点点头转动箱子后的一个把手,第三个人伸进手去拿出一只小木牌,上面写着一百文。

    “虽然不是免单,但是也已经很不错了,欢迎体验我们的包间。”梅乾安慰道。

    那宾客想了想也有道理,便带着几个朋友抬步上了二楼。

    接下来几个人抽奖则是五十到免单各不相等的优惠,抽到免单的自然皆大欢喜,抽到优惠的也只能认自己运气不济。

    投壶游戏结束后,拿着优惠木牌的宾客们都各自入座,有的选择堂食点菜,但更多的是选择了自助餐那边。

    几个服务员端着托盘来到点菜的客人面前,每张桌上放了一只小铜壶,铜壶里装满了水,下面吧嗒吧嗒的在滴水,水滴落在铜壶底部的一个接水盘中。

    一个宾客问:“这是干什么?”

    “客官,这是本店的上菜计时器,如果在水滴完之前还没给您把菜上全,本餐免单您还可以获得一张五十文的代金牌。”

    “这个好,以前在得月楼吃饭上菜那个慢啊!哎,小哥,跟你们后厨说我们不着急,有的是时间,慢慢来啊!”

    自助餐区域此时已经有人摆上了十余个木盆,木盆里都是各式常见菜肴,选择自助餐的人见菜量确实足够,考虑到价格足够实惠,便没有抱怨什么,纷纷端着盘子取餐。

    待取餐完毕后有服务人员推着小车走到桌前为客人添加了几样小菜,这几样小菜便是从没见过的菜品了。

    “客官请慢用,这是本店的特色菜,正常只能在点菜区和二楼包间吃到。”

    有人迫不及待的品尝了一下那道油焖大虾,又尝了尝那一小碟红烧肉,便大叫道:“能给我转到点菜区吗?”

    “可以的,客官,但是您要额外付费了。”服务人员回答道。

    “付费就付费,这菜太好吃了。”

    听到这话的其他客人也纷纷去品尝刚刚上来的小菜,又有不少人自愿转到点菜区,结果没多久本来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满的点菜区就人满为患了。

    看着这一幕,梅乾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吕峰道:“关键还是要菜品有特色,味道要好。”

    “乾哥儿,老吕真是服了你了,怎么想出来的这些法子?”吕峰满眼崇拜道。

    我总不能告诉你这特么都是前世的餐饮业玩剩下的吧?但面上梅乾还是一脸得意道:“吕兄,好戏还在后头呢,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到时候给你续个弦如何?”

    吕峰脸一红道:“我,我还过不去心里那道坎。”

    “不急不急,你忙着,我去楼上看看。”梅乾拍了拍吕峰的肩膀道。

    二楼上本来设置了十三个包间,每个包间用一个时辰命名,分别是子包间、丑包间、寅包间等。第十三个包间名叫墨韵包间,这个包间比别的包间都要宽敞许多,里面除了吃饭的饭桌之外,还有一张书案,并提供了笔墨纸砚。

    当时设计这个包间的时候,梅乾是希望这里能成为杭州城的文化沙龙,以后有大量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墨宝,一方面给楼外楼打广告,另一方面把那些墨宝收藏起来将来好增值嘛……

    今天包间大概只有七八个有客人,梅乾一个个走过去,待走到最后一个时,一个络腮胡子的汉子指着他吼道:“你这鸟店,为何只给这么点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