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修唐 > 第五十一章 狮峰山

第五十一章 狮峰山

    两日后,杨记铁匠铺的杨同杨义兄弟来到了楼外楼找梅乾。他们的铁匠铺已经成了楼外楼的供应商,供应什么呢?铁锅菜刀等炊具以及榨油机械,此外梅乾还让他们在做一种小零件,古古怪怪的,谁也说不上是干什么用的。

    “乾哥儿,那东西做好了,你瞅瞅。”杨同从随身的褡裢中取出一个两头尖中间镂空的木头,上面几处镶嵌了几个铁件。

    梅乾接过来看了看道:“还行,照这样子给我来一千个。”

    “啥?一千?那我们得做三个月才行。”杨义皱了皱眉头道。

    “加人啊,我早就跟你们说过,我入股你们的铁匠铺给你们扩大规模,你们又不肯。”梅乾翻了翻白眼道。

    杨同呵呵一笑道:“毕竟是祖宗传下来的铺子,怕丢了不是?”

    “你们想岔了,我只是想着让你们提高产量和效率,对你们的铺子我可没兴趣,入股也是为了保证你们能给我优先提供产品而已。”

    “嗯,要不咱们再谈谈?”杨同给杨义递了个眼神道。

    一个时辰后,杨同和杨义在梅乾的屋里签下了契约,同意梅乾入股五十贯钱,并占有铁匠铺一半的股份,同时铁匠铺将更名为钱塘铁业。

    两人刚离开,陈火就推门进来了,他二话不说端起桌上的茶水饮了一口,然后抱怨道:“这茶怎么这么多粗渣子?”

    “有事说事,咱们又不是开茶铺的。”梅乾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懒得研磨细了就烹茶的。

    “我托人寻到一处僻静的草堂,就是稍微远点,还在山里,不过景色是真的好。”

    “哦?有多远?”梅乾问道。

    “到这里有十五里路,在西边山里。”陈火指了指湖对岸的山说道。

    梅乾点了点头说:“是远了点,但远了也就安静了。具体在哪?”

    “那处山头名叫狮峰山,在山上有一处泉眼,当地人称之为龙泓,早年有人建了草堂,也称作龙泓草堂。”

    梅乾眉毛一扬问道:“叫啥?”

    “龙泓啊。”

    “就那了,多少钱?”梅乾兴奋问道。

    陈火道:“那家如今也是破落了,也只要三百文一个月。”

    “我是说买下来,包括周围的地。”

    陈火挠了挠后脑勺道:“我猜也不过二十贯钱就可以买下那个山头来。”

    “行,你去柜上支钱立刻去买下来,明天找人把草堂修缮打扫一下,让我阿耶搬进去,找两个人陪他在那里,做做饭收拾收拾院子。”梅乾提笔写了个条子并用了印。

    “这……咱们五天赚的钱你一天就花完了。”陈火撇了撇嘴道。

    梅乾道:“我这叫投资,将来你就明白我这些钱花的有多值了。”

    陈火无奈摇摇头拿着条子去了楼下,吕峰见条子就给陈火支取了二十贯钱。

    “吕掌柜,你不问问这钱是干什么用的?”陈火道。

    吕峰摇摇头道:“既然是东家写的条子,又用了印,那就是东家的事了。我们给东家做事,不是管着东家的。”

    陈火吐吐舌头道:“还是你想的明白,是我多事了。”说罢就带了两个小厮出门去了。

    三日后梅乾带着几个信义坊的小厮背着东西去送梅公明入住草堂。春子在酒楼呆不住,非要跟着去看看。

    一行人沿着西湖东岸折向南岸,沿着南岸走到青龙山脚下,梅乾喘着粗气建议大家停下来休息一下。

    走在前面的陈火和梅公明倒是毫无疲累的感觉,陈火喋喋不休的给梅公明介绍那一路上的风景,梅公明则是看个没够。

    “看来是找对了地方了。”梅乾指了指梅公明对春子道。

    春子笑着说:“大伯喜欢就好,咱们走了有一半了吧?”

    一个小厮答道:“差不多一半了,后面都是山路,不过还算好走。那日我们上去后从山顶隐约还能看到西湖,景色真是一绝。”

    梅乾问春子:“你们娘俩把那鞋的做法研究透了吗?”

    “嗯,都研究好了,现在已经找人在弄鞋帮鞋底了。”春子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荡着双脚。

    梅乾提醒道:“那鞋帮可不要用麻布,得用绸布才好。”

    这时候的平民主要是穿麻布,有钱人则是穿绸布,棉布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大规模出现,主要是草本棉还没有大面积引种,但在岭南已经出现了用木棉纺织的棉布,只是价格甚至还高于绸布,产量也非常的少。

    陈火在前面高喊了一声:“快些走了,不然天黑赶不回来了!”

    梅乾这才拉着春子起来又再次跟了上去。

    一个时辰后,众人终于到达了那个名叫龙泓的草堂,院子并不大,只有两进,院子里种了些花花草草,但好在房屋建造的还算牢固。

    梅乾围着草堂转了一圈,果然是景色优美,向上可以看到狮峰山向下可以看到远处的西湖,周围绿树掩映,翠竹成林,溪水潺潺,鸟鸣阵阵。

    “阿火,你觉得二十贯钱买下此处亏吗?简直是赚大了好不好?”

    陈火道:“又不能赚钱,离城里又远,怎么看都是亏的啊。”

    梅乾摇了摇头并不搭理他,带着春子山顶走去,经过那处叫龙泓的泉眼时梅乾特意捧了一捧泉水饮下,果然是甘甜清冽,沁人心脾。

    来到山顶后梅乾对春子道:“你跟我在这周围寻找一下,看看有没有野茶树。”

    “茶树?找那个干嘛?”春子不解道。

    梅乾道:“这里的茶与别处不同,我要采一些。”

    春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便跟梅乾四处找了起来,果然在不远处找到了一片野茶树,梅乾爬到树上采了许多嫩芽。

    “改日着人把这些野茶树引种满山,以后楼外楼就只喝这种茶。”梅乾从布袋里抓了一把嫩芽给春子看。

    春子道:“好像也没什么不同,这么嫩的芽子做茶团子能行吗?”

    唐朝时期盛行的饮茶方式是烹茶,烹茶用的原料是茶饼,又叫茶团。烹煮之前现将茶团放在小笼内烤炙,之后用茶撵子碾碎,过滤出细末,用于烹制茶汤。

    “谁说要做茶团子了?我是要炒茶叶。”梅乾诡异的笑了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