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玉门度 > 第十四章 鹰书

第十四章 鹰书

    李淳风走后的第六日清晨,嫦儿受召进宫复命,但在太极殿后,接应她的不是自己未曾细细瞧过的唐宗皇帝,而是皇帝贴身的太监蒋公公。嫦儿小心翼翼的随着侍女走上殿后空旷的栏杆亭台,这里正是几日夜宴时他和淳风相遇的可以观览长安景色的高处,她正心想着怎么会只召见她一人来此,就看到背对着她的蒋公公身侧石柱上,一只硕大无比的黑鹰栖落梳理着自己的羽毛。

    这鹰让她不禁有些害怕,虽然这种巨大的生物自己也曾在纪录片里,在野外考古时见过,但这近处的、活生生的,又老实巴交站在人身边的大鹰,还是有些与周遭的环境不符,让她不敢上前。

    “不妨,萧大小姐,”蒋公公听闻她到了,就转过身来,“这鹰是友善的。”

    只见蒋公公身型宽厚露着福相,他面带微笑,双眼微睁,有着大公公那种运筹帷幄的架势,他摸了摸黑鹰的脖颈,眼缝中打量着紧张的嫦儿继续说,“它送来了李侍郎大人交予你的家书,喏……”

    嫦儿惊喜的看到一枚微小如山果的帛袋被蒋公公拎在指尖并伸向她,嫦儿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意,双手接过了袋子,正要打开,却被制止:“不急,萧小姐,这鹰书是静央公主自鄯州发来,鹰儿本也是长期互通圣上太极殿与陇右公主府之间,但公主在信里交代,说此后鹰儿更了栖落位置在你府上,你只需要在收到信后速写回信,并向西方扬洒粟谷吹哨,它便能从附近落回府中取信至鄯州。”

    嫦儿感激的连连道谢皇上和蒋公公的恩典,蒋公公并未多言,只是提醒了她多加小心,此事只得此时的两人知晓就疾步离开了栏杆高台。

    嫦儿手握来自淳风的信,心里像是一块石头落地般站在原地,那鹰并未离去,犀利地左右转动脖颈,嫦儿鼓起勇气慢慢走向它,试图伸出手触摸它的羽毛,正当她碰到微微落尘、绵密又坚韧的翅羽,黑鹰却振翅飞起翱向远处天空,在太极殿上空盘旋,嫦儿吓得跌坐在地上,又马上起身。

    惊喜与惊慌间,她匆匆离开了栏杆,紧紧攥着淳风的信的手掌已渗出汗水,在宫门处寻到了等候多时的若楠,两人就乘车回往府中,一路上,她掀开帘子朝着天空寻觅黑鹰,果然看到它一直盘旋在极高的地方,似乎在一直在视察着自己的车辆方向。

    回府后,嫦儿坐定,小心翼翼、双手颤抖着打开这封来自淳风的“家书”,字体纤细有力,墨渍似乎根本说不尽,直延伸到了纸张的末端。

    “嫦儿,见字如面。我已顺利抵达地点,事关机密暂且无法详细说明情况,还望嫦儿见谅。我在此地一切都好,嫦儿万勿担心。至今想起当晚向嫦儿求亲时的场景仍旧历历在目,遗憾的是次日便紧急动身前往异地,无多余时间像你细细解释,至今仍觉十分愧疚,想来嫦儿也是对我日夜思念。待我归来之时,定要置办一个盛大的场面来娶你过门。嫦儿近日里如何了,身体可曾康复?一定可要注意好自己的身子,切勿多做劳累。”

    一阵鼻酸和安心,嫦儿放佛是在黑暗中切切实实的抓住了本就远离的淳风的手。

    撰写完回信,嫦儿就速速用蒋公公教给她的方法扬了谷子,吹了哨,只见黑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的远处准准地落在自己闺前栏杆上,象征性地啄了一下粟谷,就站直了身子,等待着嫦儿,嫦儿没有犹豫,直径走向它,在鹰坚硬如槐枝的苍黄腿骨上紧紧拴上了这联系了淳风与自己的小小信卷,拴毕,她闭上眼睛,一声有力的振翅飞起,带给嫦儿脸前一股子飞禽气味的翅风。

    再睁开眼时,鹰已经渐渐消失在远空。

    嫦儿已经再也不相信这一切是巧合。

    随着淳风离开后这几日自己对《舂陵西境轶考》渐渐深入的阅读和探查,她已经大致梳理出了心中几个问题的答案。

    这书稿本是以前的嫦儿十三岁随父亲母亲出巡西北边地时记载的民俗轶志的集成,书稿一共分了三卷,首卷是她从民间采集的西北边地各部族族源轶闻、神话,次卷是鄯州以北的西海到鄯州以南的积石山的山川地貌和风物传说,末卷则记载了当时鄯州及其周边地区盛行的风俗仪礼祭祀等习惯。

    至于为什么叫“舂陵”,嫦儿还不得而知。

    但至少,通读的一开始,她就抓住了这件事情本质的问题,此时已是淳风离开的第七天。书稿通篇都不离“鄯州”这个地方,淳风说他和虞大人借此书有用,那么根据蒋公公的描述和这书里的对象地,必然这个出了急差的未婚夫不是去了鄯州就是在鄯州附近。

    第二个引了她注意的是一则鄯州周边流传的神农氏的神话,神话让嫦儿开始思考淳风此行的目的。轶事考中提及,当地人始终相信积石山脚曾是神农采集粟果的地方,某一日神农正在采果,无意中点化了一处山石为神玉,并借助翱鹰之力将这个神玉置于积石山覆着雪的高峰之巅。后人为了寻找神玉攀爬山峰,却屡去而不得返。因此当地人们就相信,这神玉所在的高耸入云的山巅就是天庭与凡间的交汇之处,后人不得再次探访,否则就是扰了山神天界,会遭大殃。

    这则神话换做以前的岚汐去听,肯定会觉得与华夏大地的各处神话记载没什么不同,甚至不会多看一眼,但此时,当嫦儿翻阅第二卷却发现,随后的几个传说很好地衔接了这个记载,这让本有着丰富文献经验的嫦儿马上就有了新的想法。次卷的山川风物传说记载了几则类似于“烂柯人”的传说,说当地人在秦汉时期就聚居在积石山附近,但有一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从山脚返回村中,见了人便满口胡言乱语,不知所言,细细问来,老者竟说自己是弱冠之年去往山巅寻找神玉,明明在山中只过了一日,返回后却发现世间已过千年,世事变迁,不过许久,老者便显示不敌苍老孱弱,很快仙逝。这则传说在周边不同区域的异文也附在了注解中,有的异文中说是老妇,有的则附回了当时的闻名地方节度使之称呼,可见这传说不单单是一个事件或一个流传地的复刻。

    嫦儿渐渐开始将神玉所在的山巅和时间概念的异常联系起来,异文中屡次出现的胡言乱语、失去记忆的老者更是让她联想起了莫名其妙穿越而来的自己。

    她不敢继续想,但却停不下来般的向后翻越着末卷的祭祀仪礼记载。直到她看到关于祭祀神山的民俗志文,说当地不同村落中都有每年上巳节前祭祀神山的习俗,人们借助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和巫者通了灵般的预言,审时度势,指导开春进行的耕种和村落民生事宜,曾有巫者在预言说一旦政事失策,边境受扰,上天就会降下预兆,慧石坠地、海湖异潮、人丁失忆、孩童癫痴……

    这已经是嫦而闭门阅书,不出房门的第四天,家中人丁都以为她这是未婚夫婿离别后的伤感之态并不敢打扰,但事实上,在伤感这种背景音的进行下,嫦儿确实是在成堆的书卷中细细寻觅着重要的线索,同时也在等待第二封来自鄯州的鹰书。

    已经接近子时,嫦儿放下书卷,在书案前闭眼沉思,并未理会若楠小心翼翼的叩门询问,油灯燃尽的时候,她不禁想到最近几日自己得知的有效信息,很好地将这一切一一串联:东海异潮、盐田浸没,民不聊生,西北鄯州附近定是出了慧石坠地、人丁失忆等异象,因此朝廷才会召集善于观星测时的太史局司辰淳风去辅助处理地方民生舆论,工部侍郎虞大人便是在决策过程中充当建设某些地方工事的职责以保证边防军务安全顺利进行,而从自己的这本书稿现有的阅读者来看,自己也许和两位侍郎大人一样,都将被一件具体的要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穿越后,自己就是冥冥之中被人推着向前走的样子。

    她没有继续再想,多日的劳神已经有点上了头,刚刚好的鼻炎似乎是又想找上门儿来,她赶忙洗漱更衣后入寝而息。必须得把自己照顾好,这是她答应淳风的。

    夜色笼罩,府中人早已入眠,嫦儿在浅浅的睡梦中似乎寻到了淳风的面容和风沙漫天的景象。

    一阵令人窒息的烟尘入鼻,嫦儿陷入死寂的沉睡。

    再次醒来时候,已经不是自己熟悉的闺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