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道起玄微 > 第九章:谋未来,思玄微

第九章:谋未来,思玄微

    旬月时间,一晃而过,李道一当日所受之伤,也已然好得七七八八,并无大碍了。

    这一日,李道一在院中闲来无事,将得自柴山之上的三个如袋给拿了出来。

    当日他在柴山之上不仅受创颇重,还用掉了一张极为珍惜的极品黄符,这可是黄庐观主留给他保命用的东西。

    此方世界的符箓,有四色四品之分。

    四色为,黄,蓝,金,紫,分另对应修行四境,练气,筑基,金丹,元神,至余紫符之上,是否还有什么符箓,李道一就并不知晓了。

    而四品则分为,下,中,上,极四品,分另对应修行境界的前,中,后,和圆满四期。

    而极品黄符,已然是练气境所能施展的最高符箓,几乎有练气九层圆满之境的全力一击。

    而此种符箓,黄庐观主一共也就只给他留了三张,每一张都是保命用的东西。

    本以为就是一趟普通的捉鬼之行,结果却是一波三折,最后还用掉了一张极品黄符,方才保住了性命,他所有的损失,可就指望这三个如意袋来弥补了。

    将袋中之物都一一倒于桌面上,最后又将其分别归置好后,饶是李道一自认为自家心性不错,也不由地感慨道:“果然是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啊!”

    三个如意袋中,他一共得了元石二十余枚,丹药两瓶,还有三件剑形符器,和一些黄金白银,衣冠道袍等杂物。

    而符器也是练气境修士通用之器,往上还有法器,灵器,和法宝等物,不过却不是以他这等境界所能够接解和使用之物了。

    而元石则类似于世俗钱财,可用于修士交易,乃是修行界的主流货币,亦可用于辅助修行,总之用处颇多。

    将有用之物收归于自家如意袋后,又将一些无用之物收归于另一处,待收拾妥当之后,李道一便找到了县尊,向其辞行。

    终归在此处住了旬月有余,临行之时,还是应该向其说上一声。

    可待其出了寻阳县后,李道一苦思良久,也还是未想到可行之处。

    他此次出行,最大的一个目的便是为筑基做准备。

    可想要筑基,除了功法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也是一个拦住了无数修士一生的难题,那便是玉液华池。

    玉液华池,一种天地自然生成的灵机汇结之地,乃是筑基必须之物。

    想要修成筑基之境,有两种方法,其一便是以丹药之力强行筑基。

    可以此筑基,一身修为便如空中楼阁,筑基之后,不仅进步缓慢,而且基本便绝了大道之途,终此一生,恐也再难入金丹之境。

    故而有志大道之辈,除万般无奈之下,否则少有行此路者。

    而且,每一粒筑基丹的价格都堪称天价,还不一定保证就能筑基成功。

    除此之外,便是以玉液化池筑基,待功行道行俱足之时,内以真气为主,外以玉液化池为辅,由内而外,一举筑基,也只有以此筑基,方才大道有望。

    可难就难在此处,筑基丹纵然价格昂贵,可终归还有价可寻。

    但玉液华池这等天地奇物,却多数掌握在各个世家宗门手中,普通散修别说用以筑基了,连见都少见。

    “难道当真要寻一宗门拜师?”

    倒也不是他对宗门弟子有什么偏见,也并非黄庐观有什么限制,他若能加入一方宗门,他师父也只会高兴。

    于他自身而言,他当然也想寻一宗门加入,散修除了相对自由之外,简直无有丝毫可取之处。

    宗门弟子则是不同,除了有门规限制,相对而言,不比散修自由之外,其余的比散修强了不知多少。

    别的不说,修行四要,则侣法地,宗门弟子便直接具备,修行路上尚有师长解惑,出门在外,亦有宗门撑腰。

    而且不说玉液华池,便是黄庭真解,虽为玄门正宗功法,但说到底,亦只是一章筑基功法,不为根本,不得长生。

    至余直指元神的根本功法,李道一仅仅是想想就头大,大海捞针都不足以形容其难度啊!

    可这世家宗门并非是他想入就能入的。

    世家之辈便不说了,只收本族弟子,外人想要加入,除非入赘为婿,还得通过重重考验方可。

    可宗门也不是那么好入的,为保忠诚,宗门弟子一般是从小培养,少有收他这种半路出家之辈。

    且宗门收徒,大多会在其规定时间日期收徒,除非是真正的绝世天才,否则根本不会为其破例。

    当然,若是有辛认识某个宗门的宗主长老,或辈份之高之人,那自然另说。

    思来想去,也未曾想到什么可行之法,李道一还是决定找家宗门去碰碰运气。

    即已打定主意,李道一脑海中便不由地闪过东州修行界的各大道家宗门的信息。

    最终,一家名曰玄微道宗的宗门在脑海中定型。

    《玄微道宗》,此宗传承数万年,以星辰法立宗,宗门传承完善,其根本功法大道直指。

    除此之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他选定此宗的最终原因。

    他曾听他师父黄庐观主和他提起过,他老人家与玄微道宗的一位内门弟子有点香火情份。

    此事大约还是数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他师父尚且年轻,游历江湖之时,与此人相识,后来还曾去一同探险。

    也正因那此探险,他师父受了重伤,这才没能修成筑基之境。

    具体经过,他师父也没和他细说,他也只是大概知道,在那次探险之后,分配利益之时,他师父因为身受重伤,筑基无望,故而主动放弃了最大利益。

    而那位玄微道宗的内门弟子或是为了以示公平,或是为了心中道义,又或是什么其他原因。

    曾向他师父许诺,若是有朝一日,修行有成,定会报他师父相让之恩。

    如今,数十年过去了,他师父那位故人在与不在李道一也并不知晓。

    数十年过去,那人如果未死,不说金丹之境,怎么着也该有筑基之境吧。

    不过,李道一也只是想前去碰碰运气,数十年过去,那人说不定已然亡故,就算未曾亡故,也不见得就愿意帮忙。

    毕竟就当日之事,在李道一看来,与其说是他师父故意相让,不如说是怕对方翻脸,而所行的无奈之举罢了,更何况,所谓诺言,也不过就是口头之诺。

    不过,不论原由究竟如何,此人既然能说出报恩之言,想来至少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