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山间夺笋 > 中二之谜

中二之谜

    终于揭开了中二之谜。今天和同学聊天,我问当年老师怎么了,为什么持续不断找咱们麻烦。她一语道破,他只是想和我们一起玩。

    当时的中学语文老师喜欢拿《活着》骚扰学生。以文学为由头引入的学生反感的话题,很不好。中二的学生真正喜欢的,是乱世佳人、傲慢与偏见、大卫科波菲尔、绿山墙的安妮,这些干净清爽、有人格魅力的书籍。

    很多严肃语境的书,有名也有价值,但不是教育书籍。就像火箭的某个部件,对大众没什么指导。不知道为什么好书如浩瀚烟海,他们视而不见。

    如果这书里的人物,值得中学生分析咀嚼,它会以片段的形式出现在课本里。既然没有,说明不适合少年人群。

    学生的世界纯净美好。如果来个老师,抱着一本活着,一种“写的正是我的生活”的喜悦之感和共鸣,与学生分享。那只是他们个人跑偏的审美趣味。

    打个比方,严肃文学的意义,有一部分人类史料意义。就像一本记载大自然的百科全书,每个作家负责自己擅长的一部分,供植物学家生态学家深入研究。所以有人描写大树的雄伟,有人赞扬野百合的美。这时候有人发现,在肮脏河床有数量众多的草扭曲在蛆中间,这个生态闭环和变异挺值得深思,便事无巨细记载了下来。然后问题来了,你给小树苗、小花种子看什么书?是告诉他们树与花之美,还是扑在那个河床,扎进泥与蛆里的草的生态没完没了呢?

    文学对于孩子们的意义之一,是有朝一日若你陷入泥沼,记住世界原本的阳光与美丽。而不是你虽在阳光中,不妨和老师讨论一下泥沼里的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