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崇祯十七年的春天。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称帝后的李自成在金殿上封侯拜将,拜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位列丞相。宋献策为军师,刘宗敏为权将军。增设六尚书,设弘文馆等官制。准备向明政权发起最后的攻击。

    正月初八,李自成兵分两路向北京进军。命大将军刘芳亮出河南,经卫辉,彰德等府进入河北,经邢台,赴保定,会师北京。李自成自统大军经太原,宁武,宣化等地到居庸关进取北京。

    李自成以狂飙扫落叶的气势渡过黄河,攻陷太原古城。接着尽屠宁武百姓。大军来到大同城下,明朝总兵开城投降。继后,守卫宣府的总兵王承胤也开城投降。三月十五日,守卫居庸关的明朝总兵唐通也献关投降。

    居庸关是北京的屏嶂,居庸关失陷,等于打开了北京城的大门。

    三月十六日。昌平陷落。李自成的前锋已扺达北京城下。明朝大将襄城伯李国祯率领三大营官兵投降了李自成。

    三月十七日。潮水般的大顺军将北京城围成铁桶一般。拂晓,攻城战大规模地展开。冲天的烈火,惊心动魄的炮声,雷鸣般的鼓声,号角声和蔽天盖日的旌旗,狂飙骤雨般地撕扯着大明京畿的根根神经。

    美丽,巍峨,庄严,雄伟的紫禁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帝王之都笼罩在血雨腥风的恐怖气氛之中。

    大顺军架起云梯,前赴后继地猛攻西直门,阜成门和彰义门,守门军士抵挡不住大顺军的猛烈攻势,开门投降了大顺。接着,守卫宣武门的太监王相尧打开大门迎接刘宗敏入城。随后,守卫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和守卫朝阳门的戚国公朱纯臣也相继投降。

    血光火花中,紫禁城先后落入李自成之手。

    深夜。星光朦胧。乾清宫内一片狼籍。一位蒙着面纱的锦衣卫都司趁着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嫔妃太监,溃军乱兵疯狂抢掠金银财宝的时候,径直闯入曹化淳的卧室,用剑逼着掌玺太监要他交出传国玉玺。

    掌玺太监用颤抖的手指将玉玺交到蒙面都司的手中时,胸中已中了狠狠的一剑。这一剑刺得是哪样的深,竟将他一剑贯通,睁着恐惧的双眼倒地死去。蒙面都司将玉玺揣入怀中,不慌不忙地离开了乾清宫。

    蒙面的锦衣卫都司前脚刚走,惊惶失措的崇祯皇帝也闯了进来。此时,他已听说曹化淳开城降敌,怕他将大明的传国玉玺献给李自成,便匆匆赶来。取到印后,他要将它交到太子朱慈烺手中,让他号令天下,抗贼复明。

    崇祯进入室内,看到倒在血泊中的掌玺太监时,大吃一惊,急寻宝印。打开抽屉一看,宝印却不翼而飞,自己终归来迟了一步。想到国宝落入贼手,大明气数终结。崇祯又气又急,又悲又恨,只觉喉咙发甜,当下大吼一声,喷出大口大口鲜血。满腔悲愤的崇祯皇帝拔下掌玺太监胸口上的利剑,状如疯虎般地冲到殿外逢人就杀。

    这时,披头散发,满面惊惶的袁贵妃右手拉着十六岁的长平公主,左手拉着年仅六岁的昭仁公主跌跌撞撞地狂奔而来。看到崇祯,袁贵妃仿佛看到了主心骨,悲声说道;“皇上,我们总算找到您了,贼军已攻进来了。我们快逃吧。”

    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也惊喜地拉住父皇的衣裳,急声喊道;“父皇,父皇,我们快逃吧。

    巳经失去理智的崇祯皇帝暴怒地挥剑厉吼;“贱人,你敢逼朕逃跑。”雪亮的利剑带着可怖的啸声,闪电般地在空中划过,血花立时漫空飞溅。袁贵妃惨呼一声,倒在血泊中。

    “父皇……”长平公主惊得魂飞魄散,瞪着恐怖的星眸看着凶残的父亲。她根本不敢相信这位提剑杀人的竟是慈祥善良的父亲。

    昭仁公主吓得肝胆俱裂,瑟瑟发抖地缩在姐姐怀中。长平公主将妹妹紧紧搂在怀中。

    崇祯厉声道;“贼兵进城,你们迟早都得死!与其遭受凌辱,玷污清白,不如今日死了干净!”剑光闪处,年仅六岁的昭仁公主已被砍死在袁贵妃的怀中。

    崇祯提着血淋淋的宝剑,指着瘫在地上的长平公主悲怆地说道;“不是父皇心狠要杀你们,谁让你们是朕的女儿呢!”

    长平公主刚才被父皇疯抢昭仁公主时已弄得精疲力尽,呆呆地望着父皇。

    鲜血淋漓的宝剑再次挥动,在撕心裂肺般的惨叫声中,长平公主的左臂伴着明黄色的大袖霞帔落在昭仁公主的身上。

    崇祯仍不死心,举剑欲砍,血泊中的袁贵妃却苏醒过来,紧紧抱住崇祯的双膝,哀泣;“皇上,虎毒尚不食儿……她俩……还是孩子……”说着,便饮恨而薨。

    崇祯猛地一震,理智渐渐恢复。看着血泊中的宠妃和爱女,泪若雨下。匡镗一声,剑掉在了地上。他怔怔地立在血泊中,不知所措。

    白发苍苍的老太监王承恩气急败坏地奔到崇祯面前,抱着皇帝的双腿失声恸哭:“皇上……皇后……在坤宁宫悬……梁自尽了……”

    崇祯泪流满面,悲怆地说道:“死得好!这才是朕的好皇后!”他用剑尖挑起浸满女儿鲜血的霞帔在宫墙上奋笔疾书:文武百官个个可杀。百姓不可杀。写毕,将剑掷地,大声悲鸣:“苍天啊!列祖列宗啊!朕非亡国之君,奈天意如斯,非朕之罪也!”

    王承恩深惧大顺兵寻至宫中,生擒皇帝,急忙跪在地悲泣:“皇上,快走吧,贼兵……快到了……再不走就……”

    崇祯满面茫然,问道:“走?咱们又上哪儿去呢?天下虽大,哪里又有朕容身之所呢?”

    王承恩泣道:“皇上乃一国之君,如果被贼兵抓住……”他不敢再说下去,拉着崇祯,踏着斑驳陆离的小径匆匆急走。夜色苍茫,加之心慌不择路径,竟不知不觉地奔上了煤山。

    此时,紫禁城内外,火光升腾,硝烟滚滚。暗夜中传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

    崇祯泪如雨下,喃喃悲叹:“完了!完了!一切全完了!

    煤山顶上有一株歪脖子老槐树,正值槐花盛开。银色的花朵在血色凄蒙的星辉映照下,显出一种令人心碎的凄清冷韵。

    气喘吁吁的崇祯皇帝再也跑不动了。扶着树干,远眺寒空疏星,悲音切切:

    “朕还年轻!朕今年才满三十五岁啊!苍天啊!朕真的不想以死殉国啊!列祖列宗啊!朕求您们显显灵吧,朕还有雄心壮志,朕要匡扶中华!中兴大明啊!朕不想死!朕真的不想死啊!”

    崇祯皇帝石破天惊的哭喊声惊飞起栖身树上的寒鸦,它们惊鸣着,飞舞着。

    正在山麓附近搜索的大顺军士兵,听到惊乍乍的鸦声,立即喊道:“山上有人!”

    李过将军凝神细观。当他看到被火光映红半个天空的煤山顶上立着俩个人影,十分惊异。待看清其中的一人头戴乌纱折角的翼善冠,穿着明黄色盘龙衮服的人影,欣喜若狂地喊道:“大明的狗皇帝就在山上!闯王有令,谁生擒朱由检的赏千金!封万户候!”

    “弟兄们!狗皇帝就在哪儿!咱们冲上去剥他的皮!抽他的筋!用他的头当咱们的尿壶!”

    “弟兄们!冲啊!为死难的兄弟报仇的日子到了!”

    “冲啊!冲啊!!冲啊!!!”

    此起彼伏的吼声宛如大海啸,一波接一波地响彻云霄。呐喊声中,成千上万支火把朝煤山涌去。

    崇祯看着漫山遍野的人流,自知大限已到。他脱下衮服,咬破中指,用鲜血匆匆急书:朕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后无面见列祖列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书毕,平静地吩咐王承恩:“朕的时辰到了。服侍朕上西天成佛去吧。”

    王承恩领了旨意,用颤抖的手臂将一束雪曰的锻带抛在歪脖子树干上,打好活结,跪在树下,泪如泉涌。

    老槐树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什么,颤栗着,银色的花朵纷纷飘落……

    崇祯深情的目光最后凝视了火光中的紫禁城一眼,毅然决然地踏上王承恩的脊背,然后将头伸进飘拂的白绫……

    王承恩对崇祯皇帝行了九叩大礼后,悲怆而言:“皇上,等等老奴,老奴侍候您老来了。”言讫身动,银色的脑袋猛地朝树干上撞去,顿时气绝身亡。

    凄美的槐花轻轻地轻轻地飘落下来,静静地静静地洒落在他俩身上……

    历时276年国祚的大明王朝就这样尘埃落地。

    3月19日中午。大顺军统帅李自成在百余骑文武大臣的簇拥下,踌躇满志地经西长安门进入紫禁城。拉开了他在北京42天的历史帷幕。

    冥冥之中,似乎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变量。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历史的拐角处献关降清。接着,李自成抗清失败。在武英殿匆匆举行登极大典。随后退出了北京。

    清军在吴三桂的引领下,直扑北京。

    京都百姓听到吴三桂拥着太子进京的喜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时,才发现历史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来的并非是大明王朝的军队,而是背上拖着大辫子的清兵。

    再后来,清军统帅多尔衮干脆将大清国的顺治皇帝和国都一古脑地从盛京搬到了北京。

    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明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此时的大半个中国还是明朝版图。当年成祖皇帝迁都北京时,南京仍然作为陪都存在,保持着完整的中央机构。此时,只要有人扶太子振臂一呼,天下的勤王兵马就会滚滚而来。问题的关毽是:拥立谁为皇帝呢?

    崇祯殉国后,大太子被清兵擒获,斩杀菜市口。另外的两个儿子朱慈焕和朱慈灿亡命江湖,生死不明。

    在这种情况下,谁最有资格做皇帝呢?大明的孤臣遗老又想拥立谁为皇帝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