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婴幻宇宙 > 第一节 超乎超流体的现象

第一节 超乎超流体的现象

    (特别声明:本著作故事发生在平行宇宙,历史背景为架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时间:2098年7月3日。

    投浮于半空的形状不一、大小各异的静息成像立体影屏,其中一约60寸的模块正显示着此刻“朝辉共和国军事机密研究所”(简称“朝机所”或“Z机所”;注:本文设定朝辉共和国简称朝国或Z国。)西海区内部环境监测数据报告:

    ......

    平均气温:

    25℃/79.16℉--------------舒适

    平均气压:

    101.325kPa/760mmHg---标准

    空气成分:

    种类------------------------比例

    氧气----------------------21.035%

    二氧化碳------------------0.031%

    氮气----------------------77.988%

    水蒸气--------------------0.002%

    ...----------------------------...

    氦气(稀--------------0.000053%

    氖气(稀)------------------...

    氩气(稀)------------------...

    ...---------------------------...

    平均辐射量:----------------...

    ......

    (以上省略号为作者人为处理)

    陈凡一交臂环胸、一膝略抬地立于有序排列的浮屏群前,以其严谨、细致、敏锐的思维,速览排查各浮屏模块上跳动的静动态数据。突然他眉锁轻蹵,缘于室内环境监测报告中关于空气成分的第四行关于稀有气体氦的数据“氦气0.000053%”。这行数据表明空气中的氦含量含量较之昨日未作任何变化。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却让他油生不可释怀的思绪。于是他联想到了昨天亲自参与的一项实验...

    早在20世纪就有科学家发现,当温度达到接近于绝对零度(注:根据热力学,绝对零度=-273.15℃,是理论上宇宙中的最低温度值)的t1≈-271℃(注:为超流现象发生的最高温度)以下时,氦3的内摩擦系数变为零,此时它可通过10的负5次方厘米的小孔或毛细血管。科学家把这称为超流现象,而超流现象中的液态氦被称为超流体,是氦的一种新的相变形式。

    陈凡一回想起昨天实验的场景。仪器启动一刹那,液氦如往常一样消失了,只不过,却不似往日化作一缕无形无色无质,但肉眼尚能捕捉识别的“轻烟”,即超流体,快速穿墙透壁而去,而是...就这么消失了,不附带任何形态变化,如同被隔空取物了般消失得无影踪可寻,而室内各项仪器数值显示正常。

    估计参与实验的同仁们或都有那么一霎间的疑虑,但终以为是灯光眩晕作祟,且眼力不及迅雷电捷,故液氦转化成的超流体漂悬离去时未被看清而已。

    唯陈凡一将疑惑保留在了心底,直到读过今日的环境监测数据...以往每次液氦低温试验中的超流现象发生后,环境监测都会显示区域内部的气态氦会微增至某个特定值,而这次却例外了。现在他可以大致确定,昨日的实验中,液氦在到达温度低于t1=-271℃的某固定值t2(t2介于绝对零度t=-273.15和t1=-271之间,大约为-273.14℃)时很可能并未转化成超流体,而是直接凭空消失了。

    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手段和艰难的努力而不时被改进的“核控超冻”制冷技术,使得各路科学家们未间断地刷新可获得的人工最低温度值,而迄今为止,陈凡一团队的科学家们人工制得的世界领先的最低人造温度t2,它很可能就是某个临界值,致使液氦发生科学价值超过“超流现象”的某种从未让科学家们发现过的变幻现象。

    存在的物质湮灭成无物,从唯物的观点看,是被转化成了能量,除此外,还有什么奇妙的原理能解释这样的现象呢?

    为证实自己的判断和猜想,小憩过后陈凡一放下手头工作,迫不及待地独自进行额外的实验。

    Z机所下辖三个部门——后勤指挥部(同“后指部”)、信息资源部(同“信资部”)和科技研发部(同“科研部”)。于此背景之下,Z机所迅速组建成立,受命于危难之间,旨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其录聘方式和保密措施严格至极。Z机所分所分列七处——东、南部海域近岸,西北部沙漠边缘,东北旧工业基地,西部高原中海拔荒区,南部热带雨林,中部城郊环林山区,均遁匿于地底、海底或山体内部的掩体内,且外覆可透明内部电磁信息的屏蔽装置。无论间谍卫星还是无人探测机都无法侦查到,外人鲜有知其存在者。

    (注:Z机所机构框架设定可见《背景设定》)

    随着世态的逐渐安定,全球的战争气息才稍显从容,Z机所的宗旨内容亦未变,只是将创立初衷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前后调换了语序,成了现在的“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安全”。在波谲云诡的国际舞台上,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对抗一直在交错演绎。实际上,当今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屏障已不止于世界性战争的隐患。如果没有了别有用心的政客和激进极端的好战份子,人类应该还要团结防御两个现实的共同敌人——“自然环境的恶化”与“自然资源的耗竭”。这两大敌人幻化成了一个定时炸弹,其威力不亚于核弹,正倒计时地算计着人类的死期。如果人类还忙着战争,那就太愚蠢了,可是据说,愚蠢亦是人类天性之一。

    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臭氧层空洞扩大,空气、淡水、土壤、海水污染,森林锐减荒漠蔓延,物种灭迹及生物链失衡,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耗尽...还有由以上因素所导致的人民动荡,社会骚乱,政治对抗,阶级矛盾,民族冲突,国家纷争...这些都似上帝的神谕,刻着因果相循的咒章,预示着要像上古元祖灭世再创那般,只待章印盖世,重启生灵新纪元。我们赏阅着越来越无常的雷电风暴,领略着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欣然接受神主恩赐的白绫,将它高高地挂在历史的横梁上,以此昂首傲胸,可是,当末日真正到来时,人们才会发现其实自己是多么的虚伪,竟会不愿踢掉助自己脖颈高升凌悬于白绫的登梯。

    不出例外,每到午时,Z机所便要进食以补充精力。陈凡一不虚几日辛劳实验,果然取得不小的成就,但要收获总得付出,现在的他目露倦意,饥疲交加,缓步端餐并临时选座于食堂一角。他只想平静地吃完午餐然后去休息,没有气力再与他人进行愉快的交谈,虽然在食堂的相聚是许多人欢乐的交际时光,这对于从事繁重工作的Z机所成员们来说尤其如此。他看到已经有一个人坐在了那里,端着餐盘徐徐走到其相对位子坐下。

    “你好凡一,我是哲学家魏徕璎”。

    “你好魏徕璎,我叫陈凡一”。

    看来二人并不太熟识,互相介绍地也比较生硬。

    钱道勤与西海区信资部总顾问兼信资部心灵研究处顾问师蕊灵一同端着饭盘来到了陈凡一的餐桌,见陈凡一抬头回望,相互示意了下,便在陈凡一的两边分别坐下。

    若说陈凡一的挚友有谁,钱道勤和师蕊灵无疑是其中两个。

    钱道勤年过五旬,辈分上与陈凡一(32岁)亲如父子,此外钱道勤还是陈凡一的直接上司——西海区科研部先科处(“先进科技研发处”简称)顾问。

    钱道勤向师蕊灵闲聊起了前几天的“紧急演练”,这是Z机所每季度都会举行的应对入侵、战时等紧急情况的全员演练。

    陈凡一听到钱道勤对师蕊灵说“这次演练出现了一个异常”。

    师蕊灵问钱道勤:“出现什么异常呢?”

    钱道勤说:“似乎是一点小问题,我在指挥部看到量子信息系统出现异常警告字样,不过夏有穹很快就排除了这个异常警告。”

    师蕊灵问:“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后果吗?”

    钱道勤说:“目前没发现,所以我说应该只是个小问题,夏有穹解释这是个系统偶发性漏洞。”

    钱道勤转而对陈凡一说:“之前阅过了你的报告,也已呈交给了曾总顾”,钱道勤提及的曾总顾是钱的直接上司——Z机所西海区(同“西海所”)科研部总顾问曾杰。

    陈凡一总结的实验报告中有段内容写道:热力学极限理论中,原子温度t到达绝对零度时,围绕原子核的电子云终止布朗运动,原子内部所有亚原子粒子停止活性运动,它们全都变为“冷静粒子”,此时会处于静止/匀速状态,部分原子可能因为电子散逸(匀速直线运动造成的散逸)而改变性质;当t从绝对零度逐渐上升但未到达“启动温度区间”临界值时,冷静粒子运动态势逐渐增加,但粒子仍保持静止/匀速状态;直到t上升至“启动温度区间”的最低温临界值的一瞬间,粒子获得能量并复苏——由绝对静止跃迁至运动状态,原子性质复原,在这个接近于普朗克时间的极其短暂的跃迁过程中,冷静粒子发生“启动”,原子及原子内部粒子群瞬间产生共振,其频率、速度、波长,构成“德布罗已”物质波公式的等量关系,从而发生矢量为正方向的“超空间传送”现象。

    报告中接着写道:而实验证得的是上述的逆过程,利用最新的核控超冻人工制冷技术,将t由自然常温冷却至启动温度区间的最高温临界值t2时,运动粒子趋向于绝对静止状态,并在跃迁至冷静粒子的瞬间便触发矢量为反方向的超距(即超空间)传送...

    贯穿实验报告的新名词、新概念、公式、图示,如果出自一名文学作家,那只能是具有半调子预言色彩的科学幻想,但出自陈凡一真凭实据的实验与逻辑推演,则为切切实实的经得起考验的科学理论、假说。

    启动温度区间的最高值t2被称为“上帝温度”,也是当前为止人类所制得的最低温度。

    陈凡一心神分散,却努力聚焦自己的双瞳对钱道勤说:“宇宙是唯物的,始终毫厘不差地遵循质量、能量守恒原则。正是因为坚信这点,才让我一直没放弃最初的判断和猜想。另外能取得这样的结果还得多亏了核控超冻技术的进步。”

    陈凡一的最初判断和猜想就是,存在的物质突然消失,如果它不是湮灭成能量,就只可能是隔空传送到了另外的空间位置。

    “粒子在核控超冻条件下,竟能使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应用在原子级层面,相当不可思议。我很看好这项新科技的前景,已经向上级申请成立专项。若研发项目成立后能获得成功,便是史无前例、前无古人的伟大成就”,钱道勤情不自禁称叹道。

    师蕊灵顿时求知欲膨胀:“不懂你们又做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伟大实验,什么德古拉的波?是发现吸血鬼了吗?”

    面对师蕊灵的一脸疑惑,钱道勤简单解释:“是德布罗意物质波(又称概率波)。20世纪曾有位全球科技最高成就奖得主,他由光的波粒二象性导出万物皆能传送的假说,并通过实验证得电子的传送”,钱道勤嗟了口咖啡,接着说道:“而凡一的实验深入实践这个理论,将实验对象从电子拓展到原子,真是不可思议,也许我们还没意识到,这可能会是一次科技界的重大变革,如果它的可行性得到了确认,未来世界又会变得不一样了。”

    (注:1、1924年法国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认为:自然界在许多方面都是明显地对称的,既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则实物粒子也应该具有波粒二象性,并由质能方程以及量子方程出发,推得了德布罗意波的有关公式;2、1927年,克林顿·戴维森与雷斯特·革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他们在贝尔实验室将电子射向镍结晶,发现其衍射图谱和布拉格定律(原用于X射线)预测的一样,电子与光子都适用于德布罗意波长和波动表达式,证实了基本粒子也具有波的性质,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

    “世界又会变得不一样了”,世界曾几何时,几次发生了“不一样”的转变啊——假如一个生活于冷兵器时代的人突然穿越到现代都市的大街上,突然看到被我们司空见惯的摩天大厦、无处不在的高架桥、夜间炫目多彩的霓虹灯、人群前卫的奇装异服、穿梭如飞的交通车流,和随手可触的智能高科技产物......目览了光怪陆离的全景,却难以消化和理解眼前的世界,顿时大脑无法处理由视网膜接收并通过脑神经电化学信号传输来的高含量信息,他们可能会立马癫狂,而后木若呆鸡,只以为自己是已死之人而来到了天堂,而百感渠集。

    17世纪的人看到了18世纪的蒸汽机,一定会感到意外;18世纪的人看到了19世纪的电器,一定会感到稀奇;19世纪的人看到20世纪的先进信息计算机与航天器,一定会瞠目结舌....那么,钱道勤现在正预见性地遐想,下一世纪,遍布全世界的传送科技又会如何改变全世界呢?所有的交通工具和运输设备都将被传送科技设备取代而沦为古董,包括汽车,飞机,列车,石油管道,水管...甚至马路、隧道、桥梁什么的都将不复存在或失去实用性,除部分或被就地取材建成博物馆,腾出的更大地理空间则被利用来筑成更恢宏的建筑群以满足人口容纳需求;而因为精缩了路途奔波的时间,人类社会的工作效率又一次得到时代性地提高,人们也将更有能力去研发足以翻新世界的崭新理论,再去改变未来的未来...

    钱道勤解释完后,师蕊灵的表情从一脸疑惑变成了满脸问号。

    陈凡一一本正经地向师蕊灵解释起德布罗意波的概念,说:“电子传送利用了光子的衍射原理。兼具光子波粒二象性却与光子有着本质和体量上的天壤差别的传送电子,其迹象被缀以那位科学家的名字而命之为‘德布罗意波’。”

    “什么衍射什么波粒二象性什么‘得意不萝卜’,我只管得意地吃我的萝卜”,师蕊灵嚷嚷罢,就用筷子夹起了一片胡萝卜放入口中埋头嚼了起来。

    陈凡一说:“听不懂非得问,问了给你解释了又不听。”

    师蕊灵夹起一片胡萝卜扔到陈凡一的碗里,示意他闭嘴。

    陈凡一本就没多大精气神,也就不再搭理了。

    旁边的魏徕璎问钱道勤说:“我刚才听你说,上世纪就已经证明了电子的传送,那陈凡一的实验又拓展到原子,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钱道勤说:“有着量级上的巨大区别。虽然德布罗意物质波公式理论上适用于任何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但光子与电子的体积比,相当于一颗沙子和一个地球的量级比,相差约25个数量级,光子可轻易发生衍射,电子要发生就很困难,同理,电子和原子的数量级差又特别巨大,所以以前只是理论上认为万物皆有粒子性,但实际上几乎几乎不可能实现。凡一的实验证明了,当处于上帝温度时,原子内的粒子群达到发生传送的匹配频率,就像上帝用手抚摸了一下,原子便可发生超距传送。”

    “哈哈...虽然我外行,但我也坚信宇宙的唯物本性,这个我们看法一致”,这个边咀嚼牛肉咖喱饭边掩嘴讪笑的女人正是蕊灵:“哎,但我多么希望世界是唯心的,而我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女神,所有事物都以我的意志来转移,我让凡一爱上我他就爱上我...”

    师蕊灵就擅长哪壶不开提哪壶,滔滔不绝地酣述自己的畅想,末了,她又健忘地问了句“凡一啊你这几天做什么实验研究来着和我说说?”

    陈凡一向来不喜倾听灵驴头不对马嘴的发言,毕竟隔行如隔山,她对先进科技概念的认知程度就相当于幼儿园学生看到多元方程组那般,听到灵的点名他茫然朝她望去,然后利用自己的瞬时记忆本能去回想前一秒她说的问题,回道:“传送,不懂吗?大概就像武侠剧神话剧里的隔空瞬移那类...”。

    陈凡一想强打颓靡的精神来挑逗师蕊灵。

    但当师蕊灵看到陈凡一低垂的眼眸,里面杵着的无光的瞳孔时,她立刻灵敏地嗅到了什么。

    师蕊灵打断了陈凡一的话语,说:“凡一,你帮我看看我手里的表。”

    “现在是十二点二十三分”。

    “你帮我看下多少秒”。

    “拜托我的女神...经,谁问时间问秒钟”。

    陈凡一的目光伫立在表盘,任凭秒针旋搅。

    “看秒针,看秒针,秒针,秒针,针......”,师蕊灵的话语在陈凡一昏厥前回荡在他的耳廓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