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柳长街走在长街上 > 之后的缓缓与注释

之后的缓缓与注释

    从一开始有想法,到架子搭起来,再到收尾年初一的时候上架,前后拖着差不多四个月。原因很简单,只要是还活着的人,就都差不多。白天要赚钱养家,晩上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出门喝酒。

    于是只好拿着手机,一时间想起什么就顺手记下来,不然过几分钟也就忘记了,喝酒多了的人都这样。

    发了两篇,场景是之前写好的,上架之前再略改一改,之后决定先缓缓。啰嗦几句凑个字数,好在也与正文有关,还算不上跑题太远的瞎扯。本文最后有些对第一二卷的注释,虽然也有点不明不白,但好歹也是个注释。

    而有档次的作文,通常都会有注释。

    在刚开始写的时候,只是想着不能写得太啰嗦。而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写的东西就慢慢的变成了很不啰嗦,越来越不啰嗦。似乎每一个字都是多余的,一句话仿佛只需要用一两个字就要表迖出来。

    写得也越来越着急,如同有人在催着自已,由走变成了跑,从慢跑变成了快跑。如此这般写了下去,虽说的确也写下去了,但等到了过得几天回过头再来看时,自己也觉得别扭。

    活着,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身在其中的时候会一直往前跑,累也要跑,似乎那已是生活的全部。可一旦停了下来,过段时间再回头看看,就会觉得其实那也没什么意义,当初那个样子没有必要。

    写作文,自然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就如同在煮菜的时候,若是个有人一直在旁对你说要添加的各种作料,如何如何去做出来的菜才好吃。任何人,即使他是顶级的大厨,您大概都会抛下锅铲对他说句“你来”(丈母娘除外)。而如果按照他的说法做了出来,即使很好吃,那也是别人的。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食材和配方,却需要许多不同的厨师。

    不一而足与无限的可能,恰正是美食的魅力所在。

    而写作文,也应当是如此,用大家都在用着的同样的文字,组合成属于自己的美食。

    话虽如此,但若是要让别人看,却还是应该让看的人能够明白。所以,该啰嗦的时候,还是应该多加几个字。更何况,字数太少还不好上架。至于少赚钱。刚刚开始写,还没能看见钱,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不好,不好说。

    虽然写得太赶,现在再看却也不想去改了。因为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没有办法改变。更何况,书到用时少,知识的贫乏,限制了文字的精彩和戚家少奶奶的欣赏,改也不一定能好得到哪去。

    那就这样吧!全是废话

    注:

    1,《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宋]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这是目录

    2,九重门,宫禁。古制,天子之居有门九重,故称。

    3,元代安微属河南江北省,凤阳名临濠府,明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打败张士诚下令在此建造明中都城,与明南都、明北都并称明朝三大都,是明朝三大政治中心之一。事情发生在凤阳,也算都城,故标题用了“九重城”。

    4,广西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省名是在元朝,元朝曾在这里设立了广西行省,这是广西设省的开始。之前在316年,东晋时期,南宁正式成立,当时是晋兴郡的所在地,到了唐朝时期,李世民为改名为邕州。这里还会有事发生,发生在之前的一个月。郭灰灰与白白白的故事,先铺垫一下。

    5,“朱五四”,有个很有名的儿子。据说当年老朱家虽然自己有个豆腐店,但三代终究还是给地主放牛的贫农。虽然到第三代的时候除了放牛,还当过和尚造过反。而造反通常有会两种结局,在后来看来,朱家第三代应该是选了第二种,先有了儿子才有老子那一种。

    以前看三国的序,有一句话,好像说的是先有曹丕称帝,才追了曹操的魏武。

    6,二十世纪戴望舒的《雨巷》,后来竟把油纸伞,丁香,雨巷,说成了江南烟雨的符号。

    写到油纸伞时想起,就给胡乱加塞了进去。

    个人以为现代诗只适合少年。若到老了饭桌上,碰一杯二锅头,再来上两句。总有点为老不尊,想要去调戏邻桌美女的感觉。

    7,这个故事跟老朱家第三代没有关系。整个过程,应该是写的从八月初七黄昏,到八月初八清晨的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日期和卦象都是为了节目效果而编岀来,但既然叫重八,应该是八月初八的生日。其实整本书都是编出来,除了每一个文字单独的时候是真实的。

    8,土方离不是做土方工程的,原形取的是幕末新选组土方岁三。之后柳青衫与方红衣还会有故事,与这个不是做土方工程的土方有交集,也先(不是名字)铺垫一下。

    9,注释里的1到8,只是为让注释显得整齐有序,在原文没有标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