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夏蝉之秋 > 第十四章梦魇计划

第十四章梦魇计划

    四月份,天气微凉。

    某中学,二年级四班,教室中传来学生朗读的声音。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是民重死而不愿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向望,鸡犬之声想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窗户边慢慢垂下一条纤细地丝线,末端悬挂着灯笼似得小蜘蛛,微小地身躯漆黑一片。

    崭新地桌面上,纸在风的吹拂下,轻轻翻动着,一页一页。

    项涛默默背诵着诗文,脸上却有些无奈,身为完美主义的他,自然要在所有方面超越一切人,什么都要做好,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为了这个目标要不断地努力,一点点地靠近,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他有点厌倦这样的生活,毫无挑战,毫无新意的世界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或许接触一下那些无聊的东西是个不错的体验。

    不过好像也没啥有意思的。

    手里拿着碳素笔转了转,咔哒掉到了桌子上,正好指向了窗户外面,却没有注意到一角的网。

    项涛转头望着远方,看着远方隐约的山川和火红的太阳,陷入了沉思。

    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随着熵增,混乱会不断加剧,人类定然无法永存。

    不不不,若是到某种极限就会逆转呢?

    太大了,要是放到地球上呢。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合理使用资源使人类能永恒生存呢?

    还是太大了。

    要是只是一个国家,一个城镇,或者一个村子,甚至一间小屋。

    屋子里有树,可以生产氧气,树可以结果,可以缓解人吃饭,人产生的废物通过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被树吸收。

    这样就达到了一个平衡点。

    但人类并不是一个整体,无数的个体拥有无数的思想。

    假设除人以外,其他过程中产生的传递变量不会发生变化,设定为x。

    树吸收了x的能量加物质,传递出x的能量与物质,被人吸收,人也需要x的能量和物质满足下一阶段的运行,保证循环稳定。

    假设物质与能量的波动量为y,在满足x+y或者x-y之间的情况下,能量与物质传递是可以维持循环稳定进行的。

    那就需要在人类这个变量满足条件。

    自然界的复杂程度远高于此,人会砍伐树木,会直接采集无机物使用,x的数值一定会减小,在发生了自然灾难打断了进程呢?

    项涛越想越觉得恐怖,难道无法逆转吗。

    灭亡是注定的?

    取之自然,取之自然,取之自然……

    那归于自然呢。

    x的数值是不是就能保持平衡,人类活动定然要统一规划,或者统一的默契。

    砍一棵十年的树就要种植一棵十年的树,以此维持平衡。

    但并不是什么都是短时间可循环的,那些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资源又当如何?

    难道发展科技是一种错误吗?

    不,科技合理发展,即使短时间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稳定,也可以恢复。

    自然界数亿年的变化,却没有人类发展短短数百年的变化之大,人类的地表修改能力远远强过已知的所有物种。

    就像树干与分支一样,只要保证主体的稳定,就还有希望。

    那么要怎么保证主体稳定,又怎么确定什么叫稳定。

    有句很可笑的话,“天下愚民之多,不知饱暖。”

    不过更可笑的是,“天下共愚之人,未觉自醒。”

    能察觉自己是梦里,还是梦醒,本就不难,但梦里梦外都是自己,倒是让人分不清什么是谁。

    想到这里项涛不由地笑了笑,感觉说的有点像是梦魇。

    好像有个很经典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庄周的人和一只蝴蝶。

    里面的蝴蝶常常以为自己叫庄周,而庄周却感觉是自己梦到了蝴蝶。

    众生于蒙昧中忽然知我为何物,如梦初醒而思求变,可谓通灵。

    神说我叫耶稣,我说耶稣是神,哪我为何物。

    项涛摇了摇头,拿起一旁的碳素笔,又转了起来。

    人追求的是什么,我追求的又是什么。

    开开心心,然后呢?

    没有愧疚,然后呢?

    好像没了。

    让别人幸福,让自己快乐,这应该就是终极目标了吧。

    第一步要怎么做呢?

    先起个名字。

    就叫梦魇计划吧。

    好像有点随便,那就随便点吧。

    然后知道有什么,有多少,能做到什么程度。

    常念道,心静自然凉。

    心静自然开心也行吧。

    按这样想,心的想法和自己感受是挂钩的,思维又限制了人想法的高低。

    那计划就可以这样做。

    项涛随手在一旁的本上写了起来,越写越兴奋,字迹不由地潦草起来。

    看着勾勾涂涂的纸张,痴痴地笑着。

    第一步制造虚假幸福,信息限制,树立绝对思维禁区,人人自得其乐,生如世外桃源中。

    第二步将思维禁区逐步撤离,让部分人知晓真相,就像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第三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那个真相,定会不断告诉后人,让他们从中悟出点点线索。

    第四步直到所有人都知道真相,但却没人敢打破僵局,打破它,让人对现实厌恶,或者看不下去,决定改变创造一个新世界。

    第五步在不断的毁灭中找到幸福,但具有次数限制。

    我果然是个天才,项涛高兴地叫了一声,引得全班的人都看向了他。

    “不好意思。”

    项涛连忙道歉。

    众人这才收起了目光。

    下课后,秦棋走到项涛身旁问道。

    “上课做什么,看你那么高兴。”

    “没事,就是想到些好玩的东西。”

    “什么好玩的,让我看看。”

    项涛拿出拿着这些潦草字迹的本递给了秦棋。

    “这是什么,梦魇计划?”

    “让世界走向美好的方法。”

    “让世界美好?”

    “是的,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论,来解决人类分配不均的方式。”

    项涛笑了笑。

    “这里的思维禁区是什么意思?”

    “这个啊,我给你打个比方,比如学校学生,初中生毕业后用初中的知识,能吃一块馒头,高中生能吃两块馒头,大学生能吃三块馒头,这是我们就会想初中生不嫉妒高中生和大学生吗?这算不算分配不均,这时就需要思维禁区来发挥作用,虽然我吃的少,但我很开心,这就足够了。”

    秦棋还是有些不懂,便继续问道。

    “那为何还要打破思维禁区呢?”

    “解决我刚才说的分配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有思维禁区存在,那思维禁区到这时已经名存实亡,继续存在会导致分配问题加剧。”

    “那为什么要在毁灭中找到幸福。”

    “没有毁灭就无法建立新的秩序。”

    项涛随意地说着,并没想到未来因为他一句话导致了多么巨大的风波。

    “原来是这样。”

    秦棋仿佛恍然大悟,这真是一个绝世天才的计划。

    “不错吧,如果未来有人能利用这个计划,一定能使人类走向幸福。”

    项涛沾沾自喜,却没想到让秦棋深受触动,这个计划一定要执行下去。

    “你的目标真是高不可及。”

    秦棋深深地感叹道。

    “说什么呢?夸我会骄傲的。”

    项涛回答道。

    “世界到处都是幸福,那样的世界真的能存在吗?”

    秦棋像是自言自语地低声说了一句。

    “以后一定会有的。”

    项涛认为自己能想到的事情,未来其他人也一定会想到,幸福总是会降临的。

    这个计划还不完善,需要不断的修改。

    项涛只是写了个大概,还需要很多其他计划辅助同时进行才有可能实现他说的目标。

    现在谈论这些都还太早,思维禁区也不是想要布置就能布置上的,需要国家级的势力才能完成。

    一个国家全体进行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宏大的计划。

    看着秦棋目不转睛地盯着本子上的计划,看了又看品了又品。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可言。

    项涛没有要回本子,他想看就看,反正也是一个这辈子都不可能实现的计划。

    没有经济和人脉的支持,任何的计划都只能是纸上空谈,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单单是制造思维禁区,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打破已经成型的现状,这是冒着多么巨大的风险,将一个国家的秩序更替,这是拿着灭国来做赌注。

    更何况到那时,打破的人一定会成为众视之矛,随时都有赴死的风险。

    这个计划一旦开始,就像丢入湖中的石头溅起的波纹,无法控制地蔓延开来。

    这就使得计划完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加上即使有人完成了计划,那就真的创造出美好的世界吗?

    什么才是美好,这根本没有定义。

    而一切成果有都源自于打破现状的那个人所认为的标准来执行的,那个人认为是,那就是,认为好,那就好。

    这样还面临了国家与个人的矛盾,个人与个人的矛盾,等等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下,就使得计划越做越难以完成。

    也就是不可能实现的计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