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封神之法水东流 > 第42章 旗门遁内戏洪锦 妙胜洞中化天祥

第42章 旗门遁内戏洪锦 妙胜洞中化天祥

    闻仲也不知道这洪锦是怎么想的,竟然敢单独约战香严道人。

    闻仲不敢托大,派了郑伦,还有两名小将桑元和马德押阵。

    心缘独自出城,来到阵前。

    心缘看那洪锦,生得眉疏眼俊,神采过人,背后有二将:一名柏显忠,二名季康。

    洪锦见心缘独自出阵,大声喝道:“你是香严道人,不在西方享那清净之福,来我东土惹此红尘,今日会你,你可不要后悔。”

    心缘笑道:“你是截教弟子,不守圣人门规,挑起干戈,在此大言不惭,我慢心高,何能了解成仙?你是太乙玄仙,有何本事,尽管施展开来。贫道接着就是。”

    洪锦见了,道:“既然如此,你进来。”说完,将一皂幡,往下一戳,把刀往上一幌,那幡化作一门,洪锦连人带马,迳往旗门而去。

    心缘见了微微一笑,知道那是阵法。

    “为何这些截教弟子这么爱好摆阵?难道就等着让人来破吗?”心缘叹了口气。“自身修为不足,不从心内寻求,一味自恃阵法,如何了道成仙?”

    心缘在站前坐定,相好庄严身进了洪锦所立的旗门。

    旗门内,就是一方小世界,洪锦隐在阵中,见心缘进阵,身形无比殊胜庄严,便抡刀往心缘砍来。

    心缘微微一笑,那刀砍在身上,金星乱冒,心缘只当不知。

    洪锦大惊,他是玄士,正想用玄门法术,却不见了心缘。

    他往旗门外看去,心缘也不在阵外。

    这道人哪里去了呢?

    洪锦正欲寻找,哪里找得着,他自恃在阵中,有隐身法相护,便到处找寻。

    此时心缘用那大小相融之术,将这旗门遁举将起来,放在手中,一念周至,越过了南赡部洲咸水海,进入第一重香水海,将洪锦往下一丢。

    洪锦在遁中,忽然感到已经移形换位,整个大阵正在急速下坠,却不知是哪个所在。

    而在商军行营前,众人看见的,是洪锦所立旗门没了踪影,而那香严道人仍在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心缘已经看出,这洪锦前身乃是昊天座下的侍酒童子,在倒酒之时,和昊天的女儿相视一笑,种了情根,所以下界。

    洪锦隐在旗门之中,忽然感到巨大的威压朝自己袭来。而这种威压,自己根本无法抗拒。

    在旗门遁中,因为对外面的未知,洪锦不由自主地生起了一丝恐惧。

    “洪锦道友,还要玩旗门遁么?”就在这时,心缘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并且近在眼前。

    洪锦四处张望,却没有见到心缘。出于本能,洪锦将刀乱挥。

    就在这时,心缘的身影出现在洪锦的刀尖上,若不是仔细看,根本不会发觉。

    洪锦见了,用起奇门遁甲,将刀变成大火,要烧心缘。

    心缘在火中,游走不定:“道友,你这火炼金身,贫道无感啊。”

    洪锦大怒,催动三昧真火,心缘化阵清风,到了洪锦的盔甲之上,小如芥子。

    就在这时,这旗门遁已经快掉到香水海了。

    心缘出了奇门遁,端坐在青连台上。

    洪锦只得收了旗门遁,起在空中。

    刀砍无效,旗门遁无功,洪锦无计可施了。

    心缘道:“道友,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你虽然长得一副好皮囊,但道法修为,不可以貌取人。贫道去也。”一刹那间消失不见。

    洪锦虽会土遁,但这里他从来没有来过,但见这里是重重无尽的大海,却不是东海,而这山似乎也重重无尽,没有尽头。

    在商营前,殷商众将见心缘独自一人在阵前而坐,郑伦道:“突然不见了洪将军,此事必有原因。

    郑伦等不及:“这道人在此故弄玄虚,不若一齐将他捉住,交由太师发落。”

    说完,众将一起向前,要害心缘。刀砍斧剁,却莫能伤他分毫。

    郑伦道:“这妖道想是修了金刚不坏之术,看我拿他。”说完,哼了一声。

    心缘莲花化身,哪惧他也小小摄魂之术。

    就在殷商众将手忙脚乱之明,突然有九个香严道人,从其他地方而来。

    殷商众将大惊:“如何有这么多道人。”

    闻太师见营个纷纷乱嚷,骑了龙马出营,见有十个香严道人,正是如当年破黄河阵时所化一般。

    不一时,十个香严道人合成一个。心缘在商营前站了起来。

    “香严道人,你把洪锦弄到哪里去了?”闻仲见情形不对,只得相问。

    “洪锦只知有已,不知人有,贫道将他放到了一个好所在。”香严整理了一下僧伽黎,笑着说道。

    闻仲知道心缘的厉害,便道:“你是西方教下高士,我乃大商太师,你不得多管闲事,将洪锦退回来吧。”

    心缘笑道:“太师想以一身之力,妄图挽回乾坤,简直痴心妄想,不如归隐海岛,静诵黄庭,等周兴商灭,如何?”

    闻仲叹了口气:“老夫身受托孤之重,我师说我仙道难成,这是我命中注定,道友还是不要操心了。”

    心缘见了,将手往虚空一捉,那洪锦连人带马,出现在阵前。

    洪锦见了,大怒:“好香严道人,竟敢用幻术戏弄于我。”

    闻仲喝道:“洪将军,你够了。香严无伤你之意,将你放回,他要是动了杀心,你早就身殒虚空了。还不退下。”

    洪锦羞惭满面,只得退下。

    心缘朝闻仲一礼:“太师,封神大势不可逆转,商灭周兴不可阻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即刻就要回山。愿太师珍重。”

    闻仲内心不由得生起一丝悲凉。也向心缘施了一礼:“我命中注定,道友不可多言。你去吧。”

    心缘道:“我明年就将三个桃了给你三位师弟,以践前言。”说完,消失不见。

    到得庐篷,文殊和玉鼎见心缘道术精奇,和东土不同,各各称赞。心缘道:“洪锦心高气傲,大抵心有缺陷之人,必是有漏,所以贫道才能得手。此间事情已了,贫道要与诸位作别了。”

    玉鼎道:“我等原为西岐瘟疫和马元而来,如今马元已伏,吕岳逃遁,羽翼仙也已归正。我等也得回山了。”

    子牙见众师兄和心缘要回山,闻仲那边精通道术之人不少,便有心相留。

    文殊道:“子牙公,你应天顺人,遇到危难之时,自然有人解释,不必担忧。”

    香严道:“到时,金吒三兄弟之父李靖师兄也会下山,助你一臂之力。子牙公要坚定信心,排除万难,东征必定有期。”

    心缘带着天祥,回到妙峰山妙胜洞。心缘只有十三岁,却力大无穷,枪法如神。心缘默默请了西天历代祖师,让天祥跪在洞中,面向西方,授了三皈依,又说了五戒。就在洞中修行。

    天祥毕竟少年心性,一时来到这洞中,又不能出去,只得在洞内打坐,后园观鱼种菜,每天按时洒扫,以备炊饮。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天祥就坐不住了,洞中寂寥,非王府可比。

    “师父为何还不教我道术,让我也像师父一样风光?”

    心缘笑了:“好你个黄天祥,你现在走路都不稳,就想跑,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可师父都能稳坐莲台,还可以身外化身啊。”

    “我教法门,修心为上,道法为末。你现在心不定,这种种神奇的道术,你是修不来的。”

    “我想学,师父就教我嘛。”

    心缘见天祥性急,便道:“如此最好,那我和你玩个游戏,你把你的心找出来,我就传你。”

    黄天祥想也不想:“当然是心在身内啊。”

    心缘道:“既然心在身内,你现在穿了这么厚的衣服,为何你要用眼才知道,心在内,应该会感知到你的五脏六腑啊。”

    心缘想了想,道:“认为我和人们能知能见的心,在身外。譬如一盏灯光,燃亮在室内,这个灯光,应该首先照亮室内的一切,然后透过门窗再照到室外的庭院。世间的人,事实上不能自己看见身体内部,只能够看见身外的一切景物。犹如光本来就在室外,所以不能照见室内。”

    心缘道:“你说这个明明了了,能知能觉的心,存在身外,那么身与心就应该各不相干,心所知的,身体不一定能感觉得到。如果感觉在身上,心就不知道。我现在你身外一举手,你眼睛看见了,心内就有分别的知觉吗?”

    黄天祥道答:“当然有知觉。”

    心缘笑道:“既然身外一有举动,你心内在就有知觉的反应,何以认为心在身外呢?所以你说,心在身外是错误的。”

    黄天祥见了,便道:“这心不在内,不在外,那应该就在中间了。”

    心缘道:“既然是中间,那用什么参照?东看成西,南观成北,你这个中间在哪里?”

    黄天祥见心缘这样说,便道:“那这个心,什么都不执著,应该就是心所在了吧。”

    心缘道:“你所说的无著,究竟有一个无著的境界存在呢?还是没有无著的境界存在呢?如果没有无著境界的存在,根本就是没有。等于说,乌龟身上毛,兔子头上的角,没有就没有,还有什么可以说无著!如果有一个无著境界的存在,那就不能认为没有,必定会有一种境界与现象。有了境界与现象,事实就有存在,怎么可以说是无著呢!”

    天祥见自己说了心所在的四个地方,都被师父所破,便道:“我是个初学,哪知道这么高深的道理,师父,你说,心到底在哪里?”

    心缘道:“你用的是分别意识心去找心,当然这不是你的真心。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给你半年时间,给我找真心去。”

    黄天祥听了,才知道自己修学还差得远,便道:“师父让我找,还请师父指条明路。”

    心缘道:“那可以,你就参这个:谁在思虑,思虑是谁。”

    天祥道:“徒儿天天坐去想,脑袋会炸了,师父还是换个方法吧。”

    心缘将念珠解了下来,递给心缘:“那你来拔念珠,拔一粒珠子,念一句南无阿弥陀尊者,从佛头这里拔,拔到108粒到了佛头,再转过来拔,你用这念南无阿弥陀尊者的一念代万念,念到风演水动,皆是一念的时候,才算小成。”

    天祥接过心缘递过来的念珠,这可是燃灯道人之宝,共108粒。。

    心缘道:“我告诉你,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你要转乱为定,乱烦恼成菩萨,转识成智,久了自然见功。”

    天祥喜不自胜,拿了念珠,到后园念佛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