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封神之法水东流 > 第44章 元始布局谋先机 南极聚众借仙旗

第44章 元始布局谋先机 南极聚众借仙旗

    眼见帝辛三十年东征伐纣的日期越来越近,但因为云中子操作失误,惧留孙管束不严,让闻仲死里逃生。封神已经不按原来的进度行进了。

    坐镇玉虚宫的元始天尊,不得不再次推演天机,察看情由,理清来龙去脉。

    按照构想,闻仲在绝龙岭一亡,大商被灭只是时间问题。元始看着锁在玉虚宫闭门思过的云中子,叹了口气。

    云中子一脸愧意。他已经闭门思过了四年,得知闻仲整顿朝纳,斗杀雉鸡精、玉石琵琶精之后,逼着帝辛贬了千年狐狸。

    “都怪弟子一时失察,没防备土行孙借地行之术救走闻仲,如今弟子已经大悔,愿下山助子牙师弟一臂之力。”云中子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坦诚。

    元始道:“你没有犯这红尘之厄,如果主动下山,你通天师叔到时也会派弟子下山,事情就不好办了。”

    元始倒不是担心通天横加干涉,只是子牙东征,闻仲一直这样挡着,自己贸然出手,免不了以大欺小的口实。

    “那师父该怎么办?”云中子见师父不同意自己下山,颇感意外。

    元始沉吟了一会,对云中子道:“我推算了几次,发现问题出在西方教的那个香严道人身上。”

    “他?”云中子感到意外:“那个香严道人一直相助我教,助子牙守城,破红砂阵、破黄河阵。收羽翼仙,收马善。怎么问题在他身上?”

    元始道:“世事复杂,凡间之事,岂是我能管得尽。况在封神时期,人心难测。那香严道人至今未杀一人,看似相助,实际上是在提醒商朝那边。比如破十绝阵,他就说出了十绝阵的不足。破黄河阵,却放了三宵归岛。赵公明打碎他的洞府,他都没有痛下杀手。”

    云中子细细想了想师尊的话,越想越觉得,这香严道人相助阐教,显然在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诉求。

    “那老师,我们该怎么办?”云中子想不出应对之法,便小心问道。

    “贫道将你改头改面,用你以前入我教的名子许文素,然后下山。”元始天尊说道。

    云中子道:“师父,申公豹到处拉人,来和子牙师弟作对,我要不要下山,将他打杀?好让姜师弟东征少了阻碍。”

    元始天尊道:“不可。此人和姜尚有百世之仇,须在这封神劫中了结。此人联络阐截二教下山应劫,也有微劳。你下山之后,先找到他,然后如此如此。”说完,元始天尊以神念对云中子密语了一番。

    云中子听了,连连点头:“弟子许文素这就下山,定不负师尊所托。”

    元始将上清仙光一挥,恍惚之间,云中子变了形容,化成了另外一种模样。辞别师尊,驾起土遁找申公豹去了。

    元始对白鹤仙人道:“喊你师父来,我有话说。”

    不一时,南极仙翁来到:“不知师尊叫弟子有何吩咐?”

    元始道:“殷郊和殷洪,阻住周兵,你现在就下山,当如此如此。”南极听了,出宫出了。

    元始又吩咐白鹤仙人:“去通知你广成子、赤精子、文殊、普贤、慈航、拘留孙师叔,到西岐会齐,听从你师父调遣。”

    元始吩咐毕,高坐在八宝云光座,一丝神念分身,往西方而去。

    接引和准提,正在七宝讲堂,宣讲无上妙法,接引突然止讲,对准提道:“师弟,去迎接贵客。”

    准提知其意,出了讲堂,起在虚空,果然见到元始一丝神念。

    此时天雨妙花,梵音声起,各种祥光呈现。元始神念一显,然后消失。

    准提道人回到讲堂,对接引道:“元始来我教之意,我已知晓。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教东传,即将要和东土结缘。”

    接引道:“我从未离开这清净之乡,此事就由师弟去执行,我不出极乐,留一转环余地。到时自有说辞。”

    准提道人道:“师兄,我理会得。向者收了马元,心缘收了羽翼仙,东土圣人不闻不问。现在元始派了文殊、普贤、慈航,还有惧留孙下山,即是我向教示好,如今又以神念相告,我教行于东土因缘,比以前更加深厚了。”

    接引道:“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师弟去收孔宣,然后传心缘十行之法。心缘之徒天祥念佛这么多年,已经一心不乱,到时将他带回我清净之乡一心修行。”

    准提道人应了一声,走出了七宝讲堂。

    西岐城外,李德、黄庚和金素得了心缘的三个仙桃,无限欢喜:“香严道人不失信于我。”

    心缘道:“三位道友,此处兵山火海,何不远离,静诵黄庭。太师阻住周兵,已有三年之久。所谓事不过三,天命难违。赵公明、罗宣、吕岳等辈,以胜负之心,想只手补此残商败朝,可见一斑。封神不过这数十年时间,修道人无念无住,何必贪恋红尘,道友,你等还是回去吧。”

    李德见了,心下颇为踌蹰:“若从修道人角度来说,大是有理。只是我和闻太师师兄弟之情,一时难以割舍,若就此离去,反倒见我无情。这如何是好?”

    心缘见了李德等人情状,继续道:“太师仙道难成,所以下山辅佐君王,受人间富贵。你师兄弟三人,有成仙了道之机,所谓富贵浮云,心为所累,如何了道成仙。不管商朝,还是这西周,如风聚沫,皆在无常,虚影空花,妄结空果。赔上无生,实在不划算。”

    李德等人见了,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心缘见了,料他们三人已经心动:“太师为国尽忠,是尽人臣本分,你三人与他虽有师兄弟之缘,但各人道路不同,你等已助太师三年,仍未成功。若你出手对付西岐,你等不过太乙玄仙修为,赵公明前镜可鉴。”

    李德听了,长叹一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求道态度,如今在这却成了逆天而行。罢罢罢,二位师弟,我们还是回山罢。等子牙封过神,再作区处。”

    黄庚和金素听了,皆有愧色:“只是我等如何面对太师,以全同教之情。”

    就在这时,那殷郊走出营来,见李德三人已有归退之心,大怒:“我为殷商太子,天命所在,阐教专好收买人心,西方教也不例外。三位道长万万不可听信这虚妄之言,失去助商之心。”

    心缘见殷郊一脸怒容,正瞪着自己,笑道:“你欺师灭祖,忘却母后大仇,反助杀子屠害忠臣的无道昏君。况且你这相貌,如何做得殷商之主。你报应只在顷刻,还在此痴心妄想。你被子牙公打神鞭打中,足见你是榜上有名之人,现在回归,尚有一丝生路。若执迷不悟,逃不脱你所发受犁锄之誓。”

    殷郊见了大怒:“妖道乱言,吃我一印。”便祭番天印打来。心缘见这印,带着无限威压。

    心缘无念无住无相,受了他这一印,只打得身上金光乱放,却未曾伤到分毫!

    殷郊见了,摇动这落魂钟,心缘莲华化生,何惧这钟。

    李德自思:“殷郊虽然助太师,回朝后必然弑帝辛自立,这般模样,如何做得天子?”

    李德三人想定,皆化土遁而去。

    殷郊知是心缘劝退三人,更加大怒,一方天戟刺来,心缘任他刺,只当不知。殷郊祭雌雄剑来斩心缘。

    心缘见这殷郊恃宝而行,有心杀一下他的威风,便起在空中,手中千辐轮动,化了一座我慢高山,朝殷郊压来。

    殷郊难逃这一山之压,在地上不能动弹。

    心缘道:“你背叛师门,仗宝行凶,不知悔改,何不早降?”

    就在这时,广成子、赤精子和文殊、普贤、慈航、惧留孙皆来到阵前。

    广成子叫道:“香严道友,殷郊合受犁锄而死,请道友手下留情,让他应誓。”

    心缘见了,心念一动,收了这我慢山,殷郊爬将起来:“师父,各位师叔,非是弟子逆天而行,要怪,就怪我是殷商太子,身不由己了。”说完,就要回营。

    广成子道:“如今商营,郑伦和洪锦归周,李德三人被劝退,就你兄弟二人,还有那孔宣,伴着这闻太师,如今回头,还来得及。不要自负誓言。”

    殷郊头也不回:“师父好意心领了,徒弟别无选择。”

    慈航道:“师兄,良言难劝该死鬼,殷郊榜上有名,定数难逃,师兄还是随缘的好。”

    广成子长叹一声,和赤精子、三大士和心缘回到庐篷,子牙和众三代门人接着。

    不一时,天上仙音嘹亮,香气扑鼻,广成子知道是大师兄来了,便出篷迎接。

    南极降下云头,和各师弟、心缘叙礼毕,叹道:“为这周家八百年,尚费这许多功夫,不得不来。子牙公,金台拜将之期已近,贫道特来为你解释怨厄。”

    众门人齐道:“愿听大师兄(伯)调遣。”

    南极道:“向者云中子师弟因不慎放走闻太师,致使误他上榜时辰,造成这般后果,师父已将云中子师弟受了天罚,身死道消,重入轮去了。”

    在座二三代弟子听了此言,俱各大吃一惊。最受不了的却是雷震子:“大师伯,你是说我师父?”

    南极摇了摇头:“定数在先,岂可更改。雷震子,你要一心辅佐周主,以你功德,你师父还有重见之日。”

    南极说完这话,杨戬心头一动。在此前,他的师父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只不过说的是助周伐纣圆满,功成之日,可以见到亲生母亲。但他现在亲生母是谁也不知道。

    南极说毕,道:“赤精子,大老爷的太极图借来了吗?”

    赤精子道:“已借来了。”

    南极道:“须得如此如此,可除得殷洪。”

    赤精子叹了一口气,将太极图拿了出来。

    南极道:“殷郊乃是太子,有人皇之气,须得要四方宝旗镇压他的气运,才能收伏。“

    广成子道:“这杏黄旗就在子牙师弟这,离地焰光旗在大老爷那。青莲宝色旗乃西方所有。只不知这素色云界旗在哪里。”

    内中有龙吉公主道:“素色云界旗在我母亲那,须得仙翁亲去,方能借得。”

    连日来,心缘感觉这龙吉公主似乎认得杨戬,但杨戬却不知道龙吉,而龙吉也在掩饰自己认识杨戬。别人也许看不出,心缘却看了出来。只是不做声罢了。

    南极道:“既然如此,各位谨守庐篷。广成子去借青莲宝色旗和离地焰光旗,我去借素色云界旗。四旗齐聚,即可破闻仲和殷郊兄弟,以免误了子牙金台拜将之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