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封神之法水东流 > 第58章 李哪吒缘成八臂 惧留孙挑弄通天

第58章 李哪吒缘成八臂 惧留孙挑弄通天

    就在龙吉公主说出救治哪吒的方法之后,天庭、玉虚宫、八景宫、七宝讲堂四个地方的圣人都已知晓。

    作为元始天尊三代嫡系徒弟,哪吒借母亲住胎成形之前,乃是元始手上的灵珠子,应运下世。

    但灵珠子前世,却是西方一夜叉,原名阿哪吒,其父是须弥山北面郁单那的毗沙门天王。夜叉速度最是迅速,他飞到东土,在瑶池之中,感应到了金母的精血,便在瑶池之中沐浴,不防被守护的小龙用龙尾打死,一股怨气化为珠。

    其父毗沙门天王,召其他三个兄多罗咤、毗琉璃、毗留博叉,告知此事。

    毗琉璃是四人长兄,他仔细观看珠子,说道:“这珠子是侄儿怨气所化,寄有神识,幸好人族在池中游泳无分别心,让怨灵减了不少报复之气。如果滴入一些大能的精血,能活过来也未可知。”多罗吒道:“向者有瑶池金母来东胜神洲巡视,不慎落下一滴精血,为我所收,也许有用。”毗留博叉道:”此次是那小龙结下这段因果,就由我调动地水火风之力,将精血输入这珠子里吧。”

    其他三位天王默然同意。毗留博叉大喝一声,挥动琵琶,调动地水火风,多罗吒将精血,仗地水火风之力往珠子一送,那珠子就起光华。化出一个大夜叉来,长十万丈,力大无穷。神识探得仇家在南边,即刻怒从心中起,一拳朝南边打去,不防正触着了须弥山,那须弥山眼见就要纷纷而碎。

    却说元始天尊正在玉虚宫宣讲玉清道法,忽然心血来潮,已知其意,对太乙真人道:“你且到北海边去来。若见一大力鬼,须得如此如此。”真人领法旨,架云去了。

    四大天王见须弥山将倒,齐将法宝祭起,此宝大低是地水火风之数,须弥山一时即定。那大夜叉暴怒起来,径直飞过北海,往南赡部洲寻仇。

    太乙真人见一恶风中,播土扬尘,飞砂走石,已知其意,口中念念有词,将仙剑往风一指,那大夜叉落将下来,二话不说,扬手往太乙真人打来。太乙真人忙将杏黄旗招展,便有千朵金莲护住,夜叉之手不得下来。

    真人忙将混天绫一裹,那大夜叉不得自由,倒在海上,不想有二妖童在此观战,沾了一身水。二妖童将一支弓,搭上箭往大夜叉身上一射,那夜叉全身即燃。真人忙收混天绫,却是一粒珠子。真人忙驾云回赶,向元始天尊复旨。

    元始天尊观看此珠,道:“此珠有杀气和灵气,久有必有大用。”吩咐白鹤童子收了。却听得空中一片仙音嘹亮。原来是女娲娘娘驾到,元始出迎接着。

    女娲道:“此来无别事,听闻道兄收得灵珠子,我这有九龙神火罩一个,阴阳剑一套,就与道兄获喜。”元始谢过。

    女娲又道:”这珠子得自北海,却有天庭灵气。想来却是北海鬼王之属。我想此鬼原有三头八臂,准提道友擅长此技,但西方道友久不出面,只怕这灵珠怨气难平。”

    元始沉吟半响,道:“大抵俱是劫数,我也不能强求。”女娲与元始聊了一会,自回宫去了。

    四大天王,回到北俱庐洲,思量阿那吒尸骨无存,却无由寻得,不由动了一念无明,起在空中,想为子侄报仇。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四人不经意间,四件法宝往下一落,竟落于南赡部洲一人家中,及至四人收时,已来不及了,法宝戈矛,将一小孩穿心而死。

    毗琉璃天王不由叹道:“无端竟然造成这业果,不偿还是不行了。”其他三位天王问其故。毗琉璃天王道:“我曾至极乐世界听法,佛言,我四人于佛教有大因缘。今侄儿身死,想来俱是业缘果报。不如三千前后,以轮回身,投南赡部洲东土,来应那劫数罢。”

    其他三位天王闻得兄长如此说,料应不错,叹道:“冤冤相报何时了,我等无意中竟误杀一人,想是定就前因,本该如此。既然与佛有缘,我等就皈依了罢。”四人一心合掌,向极乐世界遥为礼敬。

    又想着偿还业果,毗琉璃天王道:“想是我有此一劫,遇此障难,想我身青色,穿甲胄,手仗青云宝剑,住须弥山琉璃埠,我投身后就叫魔礼青吧。

    毗留博叉道:想我身红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持混元珍珠伞,我投身后就叫魔礼红吧。”

    多罗吒道:我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本想叫魔礼白,想那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我就叫魔礼海吧。

    毗沙门道:我,身绿色,穿甲胄,手握神鼠——花狐貂,本应叫魔礼绿,想四大部洲,我北俱庐洲人寿最长,我就叫魔礼寿吧。”

    这是哪吒灵珠子一段因缘,那杀死哪吒的小龙,后来成为龙王三太子,被哪吒九湾河所杀。

    二妖童后来成为石矶娘娘童子,也被哪吒误杀。而四大天王用法宝误伤之人,后来变成黄天化,用鑽心钉,一阵杀了魔家四将。

    这正是这数人段因果。也正说明,哪吒乃夜叉化来,与东土有缘。

    如今哪吒中化血刀回金光洞,不一时,南极仙翁来到太乙真人洞府:“奉师尊之命,将天帝琼浆三盏,玄都火枣三枚送来。”

    太乙真人收下。正与南极默坐。灵宝法师和度厄真人到:“西方教主送来阿伽陀药。以完前缘。”

    南极拍手笑道:“因这哪吒乃和三教有共缘,因此东方西方响应。如此一来,哪吒四首八臂成了。”

    太乙真人礼谢南极和度厄、灵宝,只等子牙打破汜水关,就派哪吒下山。

    此时,心缘在妙胜洞中圆悟十行,多宝道人在界牌关下完善诛仙阵。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正在默运元神,忽然白鹤童子来到:“弟子奉师祖玉符,让师叔下山,如此如此。”

    惧留孙听了,忙拿了一根捆仙绳,借纵地金光法往汜水关而去。

    自从余化刀伤了哪吒之后,雷震子仗着风雷翅,去夺黄飞彪、黄飞豹的人头,也被余化一刀砍中风翅。

    雷震子没有哪吒那样幸运,他的师父没来。眼看危在旦夕,运粮官杨戬,到了蓬莱仙岛,化身余化,在余元那骗了丹药,救了雷震子。余元听得余化被杨戬雷震子杀死,便下山来,为徒弟报仇。

    这余元乃金灵圣母嫡传,碧游宫正宗,一身道法通玄,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子牙仗着人多势众,围攻余元。余元犹然不惧,一人打多人,未及十数合,被惧留孙祭困仙绳在空中,命黄巾力士半空将余元拿去。

    不想余元修成了仙体,所以任何兵器、法宝都砍不伤他分毫。

    杀,杀不得;放,又放不得!姜子牙和惧留孙二人一琢磨,想出一个阴招,他们命匠人打造了一只密不透风的铁柜,将余元关进去,沉入北海海底,闷不死他也淹死了他。

    其实这是惧留孙故意为之。让余元借水遁去碧游宫,激起通天教主怒火,让他认定阐教已不顾二教情分,让通天教主放手一搏。

    果不其然,余元借水遁到碧游宫紫芝崖下。

    看到狼狈的余元,并得知余元悲惨的遭遇,看着以及门下弟子尤其金灵圣母的愤怒,通天教主也坐不住了。

    通天教主自思:“这余元也是我写到榜上之人,当时失于计较。二师兄果然派了惧留孙如此羞辱我的三代门徒。”

    教主给余元解了捆仙绳。

    众弟子一齐叫道:“向者有广成子辱没我教,今又有惧留孙把我截教弟子这等戏弄,请教主为弟子做主。”

    通天暗思,这是二师兄激我,我若中了他计,必然有灭教之祸,若此时听之任之,恐怕这门下弟子,还我的话也不会听了。这如何是好?

    这时,道德已全的金灵圣母也坐不住了,免不了动了嗔心:“望老师慈悲,救弟子体面。”

    通天教主道:“众人不可轻举妄动。余元,你随我进宫。”

    余元进得宫来,通天教主取一穿心锁给余元:“你把惧留孙拿来见过。”余元得令,就要出宫。通天沉吟一番,又将余元叫住,道:“你拿他,不可伤他。”

    此时,通天教主依然对阐教存有香火之情!

    修道之人,首去妄心,如太上之忘情。通天已觉察到二师兄对自己有算计,但通天教主依然不想痛下杀手。

    余元听了,道:“是,徒孙理会得。”

    通天自知这余元乃自己内定上榜之人,后来成为道门监斋,必须要再次送他下山送死。只是,这穿心锁,就成为余元的伴生之宝,再也拿不回来了。

    可怜的余元,信心满满地来到了汜水关前:“请惧留孙出来见我。”子牙至军前,余元大呼:“姜子牙!我与你今日定见雌雄。”催开五云驼,恶狠狠的飞来直取。

    姜子牙手提剑赴面交还,只一合,惧留孙祭起捆仙绳,命黄巾力士将余元拿下,只听下一声响,又将余元平空拿了去。

    余元被信心满满地推到姜子牙面前,他相信,姜尚营中,无人可以杀他。

    既然余元是通天定下的封神榜上之人,怎可逃脱。就在姜子牙无计可施之时,武吉来报:“陆压道人来到。”

    余元听说是陆压,只吓得仙魂缥缈,面似淡金,余元悔之不及。余元曰:“陆道兄!你既来,还求你慈悲我。可怜我千年道行,苦尽工夫,从今知过必改,再不敢干犯西兵。”陆压曰:“你逆天行事,天理难容,况你是封神榜上之人,我不过代天行罚。”

    陆压祭起斩仙飞刀,余元斗大的头斩将下来,一灵往封神台去了。

    通天教主在碧游宫,神念与元始交谈:“师兄,我教众很多,他们很多虽然没有修成人形,但万物有灵。贫道给他们一条生路,师兄为何要紧追不放?”

    元始在八宝云光座上,同样以神念回复通天教主:“道不轻传,法不贱卖。贤弟不看根行而收,这些修道者心性不定,仙道难成。贤弟不可强求。”

    通天道:“可师兄你派惧留孙如此辱我门徒,令我教失了面皮。岂不坏了你我二教情分?”

    元始笑道:“贤弟难道忘了,这惧留孙乃是西方教下之人。他隐形投我门下,我岂不知。如今假他之手,行此难事。后人必然对西方教所作所为有不好印象。对于他教法东传,大大不妙。”

    通天教主面皮一红:“师兄如此行动,未免不光明磊落。”

    元始道:“余元本是榜上之人,难道贤弟留他在碧游宫?”

    通天叹了口气:“我教弟子,心性难平。经过此次余元之事,恐怕嗔心更加变本加厉了。”

    元始道:“贤弟以前广收门徒,我也曾劝过你。你却打着有教无类旗号,不择根行。若仙道人人可修,纵是旁门,也可以修成,那这仙道岂不如吃饭般普行天下?这成何体统。”

    通天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与大师兄无为之道不同,与你二师兄的注重根行理念也不相同。所以我们才分家。但三生万物。天损有余补不足,你那十二仙,才一个黄龙轮回修行,这太不公平了吧。”

    元始道:“这各有各的缘法。师弟不可一概而论。”

    通天知道和元始这样讨论下去也是无益。便收回了神念。

    面对元始的算计,通天觉得,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