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巅:吾为水神 > 第十章:秦日天学成归来,李世民振兴九策

第十章:秦日天学成归来,李世民振兴九策

    公元184年,秦昊正式从鬼谷子那里出山,在游学的期间里,身为穿越者的秦昊给他的父亲制定了复国九策,。

    为什么说家里有一个高政治人才就是好,李世民也是早就知道看似繁华的汉王朝的表象之下,也是酝酿着乱世的基础,所以他早已做好打算,给李渊上书了重振李家九策,提议应当如何在乱世中作准备,李渊在看到后也是连连称赞,心中一股壮志油然而生,李家必定将在他的手中走向兴盛。

    李世民给的九策中这样写道:

    1,以商敛财。这一点李家也是如此干的,如今也已经在陇西成了土霸王,控制着整个陇西郡的商业走势与经济发展,至少在商业上不会落后于人。

    2,暗中购粮。这一点李渊也早已想到,早就带领着李家的商队做着粮草生意,而且因为凉州多产良马,他也带着商队与西域的商人购置了近千匹良马,普通的马也有近万匹,暗中增强着军事基础。

    3,选择根基,李世民提议选择凉州作为根据地

    其一,虽然凉州土地贫瘠,战事丛生,地广人稀,不是发展民生的好地方,但是北地民风彪悍,百姓只要是男子多多少少会些防身手段,可以很快拉起一支有着战斗力的队伍

    其二,凉州多产战马,且与西域交往密切,时常有西域商人路过,可以带来战马与战略物资。

    其三,凉州南极蜀地,西接司隶,北通匈奴,西往西域,而且控制了凉州就等同于控制了丝绸之路,可以从中获取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况且凉州与司隶,必要时可以直接进京勤王,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由于与匈奴相距不远,所以秦昊抗击匈奴时亦可以分一杯羹。

    4,找到靠山

    并非说我李家一定得居于人下,而是我们目前实力尚且不足,虽在陇西是个土霸王,但这也远不能让我李家振兴起来,所以我们必须得找一个靠山来生存,若是我李家表现得过于突出必定会引来其他凉州世家的不满,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

    孩儿看那凉州牧董卓不失为一个好的靠山,此人胸有大志,却没什么才略,身边之人能力也并不算突出,如今新来凉州,正好是我们的上司,对其示好乃是必然,我们不妨寄居于其下,再等待时机一飞冲天。

    而且董卓在见识到李家的实力,与众人的能力后,也定然会重用父亲,故而父亲可以表现出想要功利的样子,人有所求,才好被掌握,这样浅显的道理,董卓肯定也知道,过于无欲无求,只会被他怀疑另有所图。

    5,人才储备

    战争其实就是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碰撞,谁的能力强谁就赢,我陇西李氏自西汉起传承至今,虽没落,但仍有人才,请父亲,多发现氏族中的人才,任用家族中人,远比任用外人来得强,希望父亲不要吝啬资源,传承给旁系子弟家族功法与武艺,只需加强对其思想教育,保证其忠于我李家即可。

    6,情报组织

    反抗汉朝,复兴李家,必须以战争的形式来推翻,而战争的成功率比拼的除了人才之外还有谁掌握的情报更多,《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足以见得情报组织的必要性,只是以目前李家之资源无法建立一有规模有体系的情报组织,故而我们还得发育一段时间,依附于州牧的麾下,从而壮大自身。

    待我们有能力构建情报体系后,就有能力脱离州牧掌控,自立政权,反抗汉朝

    7,安插细作

    此乃情报组织无法构建的平替之举,李家有许多旁系子弟,若其不善武艺与智谋,便可让其去到其他势力担任细作,不指望能内应外和,但求传回情报,具体事宜,父亲可与长孙先生商议一番。

    8,养寇自重

    李家身处陇西,直面羌人,羌人的侵扰,即是忧,也不失为一件好事,父亲完全可以将这件事上奏给州牧,从而暗中扩军,为之后争霸天下做准备,保存军事力量。

    9,广行仁政,不滥行杀戮,秦因暴政而亡的错误示例仍历历在目,因此法律只起到一个规范百姓日常行为的效果,不可太过,同时,取消徭役,不大兴土木,获得人民的支持与配合也是复兴的重要因素之一,必要时杀一而儆百即可,不必做得太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