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风中独 >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七章

    李淳忠被捕入诏狱的事三日后远在江南的李子风便收到了消息,此时李子风一行人正在嘉兴宋濂府上作客。隆庆帝让利一分的圣旨,将宋家在嘉兴的两个港口拿下,李子风觉得这也太过简单。据传宋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踏遍大夏北阳,有三千门客跟随,若是这么简单就让他轻易交出两个港口,这江南三大文豪也未免有些不堪了。

    果不其然,李子风一行人整整在宋家待了三日,每到李子风让宋濂交接港口事宜时,宋濂总以各种借口搪塞过去,拖了一天又一天。

    “二皇子殿下,这就是你所说的求人要低声下气?我们就白白在这跟他耗着?”李子风终于忍不住抱怨起来。

    萧瑟讪讪笑道:“陛下的旨意已到,我也无可奈何了。”

    李子风闻言忍不住白了他一眼。“宋家此时恐怕也在想法子再向其他人求助呢。”

    萧瑟见他说完这句话就一直沉默着,不知李子风是否想着京都的事。“现下京都的事,你怎么看?”萧瑟终于忍不住问道。眼下京都武信侯被捕入狱,圣旨列了七大罪,每一条都是大罪,足可诛九族的大罪,但是眼前这个人却好似一点都不担心,仍将全部心思都放在着江南之上。

    “我怎么看?”李子风抬头看了看他,接着又道:“殿下也觉得我爹真是蓄意谋反?”

    萧瑟不禁皱起眉头。“大夏谁谋反侯府都不会谋反的。”

    “可是圣旨上写的清清楚楚,难道你一点也不担心吗?”萧瑟问道。

    “担心?若京都真坐实了我爹谋反的罪名,殿下觉得我还能安然无恙的在这江南?”

    “你是说这件事是陛下与武信侯唱的戏?”萧瑟急问道。

    李子风却摇了摇头,他也不清楚这事情的原委,自己离开京都,自己的爷爷在北阳被卢子鸣捉获,不到半个月又传来自己的父亲在京都被捕,这些事怎么都像是有预谋的一样。

    自从老侯爷在北阳被抓,武信侯北上后,京都的水就开始慢慢变得浑浊起来。从一开始的洪武被罢,到如今的武信侯被捕,这些事明面上看起来毫无关联,但是李子风总觉得这些事之间就像有根线牵着一样,只是他一直找不到这根线的源头。

    “这些无关紧要。眼下三件事刻不容缓。第一,野猪岭的私兵一直北上,虽然行动迟缓昼伏夜行,如今也到了岳阳一带。第二,便是眼下打通海外商贸的事。这宋家如果这样一直拖下去恐怕年底难以完成陛下交给我的差事。第三就是你在沿海四省查的粮案。虽然今年缺的粮食找了回来,但是往年的呢?这条利益链没有断来年他们一定能续上,抓了一个霍正龙无关紧要,整条利益链还在,沿海四省贪墨粮食的事还会继续发生,更有可能比之前还要嚣张。这三件事一定要尽快了,再拖下去今年这场战就难打了。”李子风总觉得这三件事跟京都和北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是却怎么也连不起来,这其中一定是缺了什么重要的线索。

    “你的意思是说跟北阳的战还没开始?”萧瑟听出了他的意思。

    李子风点了点头,道:“不错。北阳这次令司马清风率着三十五万的新兵前来送死,殿下可想而知这是多大的勇气?即便是我大夏也不敢让三十五万大军去送死,北阳这次是真的打算要与大夏一争高下了。离京时我向陛下夸下海口十年可马踏北阳,但是我们却算漏了一点,就是北阳会不会给我们十年的时间。与北阳的大战,这才是开端。仅仅一个照面北阳就敢拿数十万新兵前来一探我大夏的虚实,我估算接下来才是硬战。亦或者这三十五万新兵与司马清风不过是个诱饵,又或是北阳还有更大的阴谋。这些都是对我大夏不利的,我不知道我爷爷在北阳的谍网是否还握着北阳的什么信息传不出来,我更不清楚京都如今是什么样的局势,也不知道现下我弟弟在北边到底是怎么样的部署。我所知晓的都是一些零零总总的消息,我根本就不能从中获取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北阳三十五万的兵马是一探虚实还是别有用途,现下谁也不知道。在司马清风南下时,野猪岭上葫芦口的私兵又拔寨北上,京都的洪武又突然被罢,自己的爷爷也是在那个时候被北阳擒获,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关联,李子风也想不清楚。

    从沿海四省的粮案,到岭南两县的毁堤淹田案,所牵扯的事实在是错综复杂。仅沿海四省每年不见的粮食高达数十万石,这十几二十年不见的粮食到底去哪了,到现在都没有眉目。若非今年那些人胆大包天,敢去炸毁岭南两个县的大堤以谋取更大的利益,恐怕这沿海四省的事都不知道何时才能事发东窗。

    而岭南两县的毁堤淹田案,又意外的让李子风从周安和小鱼的口中知道了野猪岭上的坑尸案,从野猪岭上的坑尸案李子风又发现了葫芦口的私兵,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丝毫不差的扣在一起,李子风难免不会不将这些与现下跟北阳发生的事连在一起,但是这其中又少了重要的环节,所以他一直想不通北阳到底要做什么。

    其实这中见还有许多的事,也是让人捉摸不透,但是李子风知道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沿海四省海外通商的海道和那数万私兵的去向。这两件事迫在眉睫,一个关乎到大夏将士的军饷,稍有意外,那么接下来跟北阳的大战极有可能会大败。一个关乎到大夏共主的安危。那伙私兵明显是北上朝着京都的方向去的,恰巧此时北阳又大举进攻,李子风不得不往这个方面想。所以他猜想司马清风这次率着三十五万的新兵来送死,背后是有阴谋的。但是若仅是这数万私兵又何至于司马清风不顾自己的安危和三十五万新兵的生死?这数万私兵真能攻入京都吗?京都有十万禁军,再加上禁军、守备军,这几万的私兵够吃吗?所以李子风不知道这北阳的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更不了解如今京都百官的态度。

    “现下各州府的兵马基本都在往北边调兵,恐怕京都也知晓了此次北阳的动作,所以在集结各地的兵力。如此以来,这葫芦口的数万私兵在我大夏腹部就犹入无人之境。所以你要派木叔盯着私兵?只是木叔一人如何能抵得住这数万私兵?”

    “我现在就差一根线就能将这些事都连起来,但是这些事错综复杂,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是缺了什么。你担心各州府的兵马调动到了北边,这一支私兵要是直往京都的话这一路上就尤入无人之境。这个我也想过了,我已经让木叔沿途打理好了一切。从岳阳一带到京都,途中只要有几千兵马阻拦这支私兵三日,就能等到援军支援。他既然敢北上,就说明他对此次北边的战事了如指掌,知晓大夏各州府已然调兵前往北边。这军队调动的个中事宜,即便是我侯府也没有那么清晰,这支私兵的领头人却能精确的知晓,我怀疑这支私兵上面的人来头不小,恐怕北阳那边也有消息泄露给他,或者是二者互利。如果这支私兵真有北阳的手脚,恐怕这次两国交战没有那么简单。”李子风想的越多越是心惊,北阳在大夏安插那个身居高位的卧底到底是何人竟然能让北阳如此信任,不惜用三十五万的人性命来试探?还是说用来隐藏阴谋?

    “你说北阳安插在大夏的卧底,到底给了北阳什么好处能让北阳司马清风都甘愿前来送死?”李子风实在想不明白。

    “你是说我朝有人向北阳许诺,北阳才让司马清风是来送死的?”萧瑟惊问道。

    “只是心中有这个想法,还不确定。更不清楚到底是多大的利益才能让北阳拱手将三十五万人马和一个司马清风送来受死。所以我想不懂,实在匪夷所思。”李子风摇头叹息道。

    这件事超乎常人,根本不能理解。

    不一会,长信从岭南赶来汇报,李子风离开岭南时,安排子木跟着那支私兵,而长信则被他留在岭南去查另外的事。

    “公子,我在岭南没有找到您说的地方,那些铁铺我也都问过了,没有人在岭南找过大量铁匠。”

    “奇哉怪也。”李子风不禁疑惑,难道自己真的想错了?

    “怎么了?”萧瑟急问道。

    “我离开岭南来闽浙时曾吩咐长信待那支私兵全部拔寨后检查四处有没有炼铁制兵的痕迹,还有野猪岭附近有没有铁矿被私自开采的痕迹,长信查了这些天都没有见到,所以我觉得古怪。”

    数万军队隐藏在野猪岭的葫芦口,粮食是从沿海四省运去的,沿海四省不见的粮不止养着这支私兵,还有倒卖到北阳,今年更有甚者炸毁了岭南两县大堤淹没了数十万亩的两天以谋利益。这葫芦口私兵的粮食有了来处,月前这条线被萧瑟打断,李子风觉得他们是少了粮食才拔寨北上。但是这其他军需从何而来?数万兵马的铠甲、马镫、兵器等每年更换都需要的铁来打造,李子风猜测他们是在岭南私自开采铁矿,但是长信并未查到岭南有私自开采铁矿的痕迹,所以他才觉得古怪。

    萧瑟听罢,顿时便明白了李子风的意思。“这支军马藏在岭南时日已久,军中的器械等应会定时更换,你想得不错,就地取材却是可剩下诸多事宜。但是长信在岭南查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这确实是有些古怪。”

    “难道这些人是从别处运来的兵器?”长信随口说道。

    李子风看了他一眼,长信脖子一缩,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这铁器想要大量运输,没有朝廷的批文和府衙的押送,谁敢去做?更何况是数万兵马所需要的兵器,那些刀枪剑戟,如何能运的来?

    忽然,李子风猛地一惊,即刻伏案研磨。

    “公子,眼下离陛下订的日子没多少天了你还有心思在这写写画画?”长信上前问道,从李子风手中接过磨石研磨。

    “殿下,我现在就上疏,你同锦衣卫八百里加急递往京都。”李子风抬头看着萧瑟郑重地说道:“如今局势,就只有另外一个可能,这支私兵的主子不只有一个。我之前怀疑他们拔寨北上是你断了他们的粮食,但是眼下的局势却不能不让我往另一个方向想。长信说的不错,如果这支兵马的兵器是从别处运来的呢?现下他们又匆匆北上,此时又正与北阳交战之际,我不得不防。如今的局面,我之只信得过你,这一趟就麻烦你了。”

    “你是说这支私兵的主人在京都?”萧瑟惊诧不已。

    李子风摇了摇头,道:“眼下我还下不了定论。倘若他们的兵器真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殿下想一下,这些人的势力到底有多大?今年入秋以来,从京都军火库运出火药,炸毁了岭南两个县的大堤,沿海四省的粮案,牵扯出这岭南的私兵,从霍正龙的口中牵扯出大理寺卿。这个中牵连的人,有中书省的侍郎,年年拿着户部的批文清点,最后死在回京的路上,有兵部的尚书大人,运粮的个中细节若非有兵部参与,难以成事。算起来京都户部、尚书、中书、兵部,宫中的司礼监、军火库、制造局、河道衙门、兵仗、惜粮等都有参与。但是这私兵的来历你我仅靠猜疑是猜不到的。如今这支私兵北上,各州府的兵马都在紧急凋亡北边,这时机太巧了。如果这支私兵的兵器是从别处运来的,那我之前的猜想和推断全部都是错误的。我起初怀疑他们拔寨是缺粮,但是就眼下局势,如果他们的兵器是从别处运来的,那么既有可能是从北阳运来的。这样一来就能说明为何他司马老儿要带着三十五万人前来送死了。殿下兹事体大,这封奏疏你一定要替我交到陛下手中。”

    萧瑟听罢满头大汗,随即又想到武信侯李淳忠被捕之事,又问道:“如今京都局势动荡,你父亲被捕入诏狱,子风,你真的不担心?”

    李子风笑了笑说道:“你放心,陛下若真想对我李家作什么,我还能安然无恙的在这江南?这道旨意恐怕是另有所图。当务之急是这支私兵北上一定是往京都所去,你一定要说服陛下留下足够的兵力抵挡这支兵马,这第二件事就是这沿海四省的海道今年年底我一定要打通,无论是为了大夏还是为了我弟弟在北边能打的轻松点,就算拼了我这条残躯我也要打通。”

    “不许说这样的胡话。我回来的时候你一定要好好的!”萧瑟有些不喜道。

    李子风乐道:“好好好!一定好好的等你回来。”最后,李子风还是担心他,在萧瑟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将奏疏亲手交给陛下。

    “大公子,看来这二皇子在你心中的分量不轻啊。”柳仙源看着萧瑟离去的背影悠悠言道,李子风闻言,无奈地笑了笑。

    “你故意支开二皇子,是不想让他参与到这江南的事情来,只是这么做不知是为他好还是坏。”

    “现下局势,待在京都陛下的身边总好过待在我这里。最起码陛下的身边总归是必我这里安全的多。”

    柳仙源闻言无奈地摇了摇头。

    “大公子,你把二皇子支走了,接下来你可真是孤身一身了。就你方才所言,这支兵马的兵器虽然有可能是从北阳运来的,但是北阳到我朝岭南,需经过我大夏戍守北边的军队,此事是决计行不通的。恐怕您已经猜到这支私兵所需的军火器械是从何而来了吧?”

    “行不通?那从我大夏沿海四省贩卖到北阳的粮食又能畅通无阻?运点兵器什么的,不是更为容易?”李子风笑着问道。

    “北阳所缺之物,粮食铁器,此两者又是军队不可或缺的东西。大夏每年向北阳贩卖的粮食我戍守边疆的军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因为他们也能从中获取利益。但是你若真要从北阳运点铁器兵器什么的,是绝对不可能的。北阳本就铁矿稀少,每年从我大夏购买的铁石都不知几何,又如何会从北阳再运回来?此是其一。其二,侯爷在军中之时就曾下过命令,决计不能让铁器流入或流出,否则是死罪也难逃。”

    李子风闻言,已经知道这倒卖粮食的事想不到还有这么深的水,听柳仙源之言,倒卖粮食的事恐怕自己的父亲早已知晓却也不阻拦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难道这倒卖粮食的侯府也有参与?李子风思及此处,不禁骇然。

    柳仙源好像看出了他的心思,笑道:“大公子不必多虑,侯爷也是为了军中子弟着想,这件事侯府没有参与其中。”听到柳仙源的话,李子风才从惊诧中缓过来。

    “柳叔叔果不为鬼仙,我这小小心思在您面前是无所遁形。”李子风无奈地笑了笑,随即又道:“柳叔叔自来第一天就对我心有防备,如今可以告诉我此次前来的实情了吗?”

    柳仙源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又笑了起来。

    当日离开北阳确实是李子云怕那一战保不住四人才将四人调离战场,但是临行前李子云也嘱咐柳仙源到李子风身边一定要帮李子风出谋划策,查清沿海四省和打通海关之事,但是柳仙源一路听闻这位大公子的事,越听越是上了头,就想看此事李子风能否看出端宜,想不到这位下一次江南打出一个病虎称号的大公子,果然是名不虚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