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杨戬后传:熙落长安 > 第三十章 主动登门

第三十章 主动登门

    杨简离开太子府的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孝恭踏出大门正准备进宫早朝,就被斜刺里杀出来的一个身影挡住了去路。

    李郡王一个激灵正欲呼喊,来人伸手从胸前掏出了一根碧绿的玉簪,从容平静的声音响起,“郡王爷,我有河间郡主的事情与您相商。”

    李孝恭定睛一看,这玉簪是李婉熙及笄之年郡王妃送给她的生辰礼物,玉石之珍贵、手艺之精巧可谓这京城独一无二。

    李郡王闻言大为震惊,如今关于李婉熙的消息是这王府的头等大事。他微一思忖,立即安排小厮到宫门口通报自己身体有恙今日不能早朝,然后亲自带着杨简来到了王府内的书房。

    二人进屋后,李孝恭迫不及待地问到:“敢问阁下尊姓大名?为何会有这玉簪?”

    “鄙姓杨,单名一个简,京城人称杨二郎。郡主逃婚之时,曾受崔公所托,查探郡主行踪。”

    李孝恭呼了口气稍稍安心,他打量此人并无浪荡阴邪之气,反而周身散发着一种坦然磊落、另人信服的气场。

    “十几日前我得崔公消息,说小女身在晋昌坊。可我派人前去搜查,小女早已不知所踪。二郎君可知她如今身在何处?”

    杨简略一沉吟,“几日前她在返回郡王府的途中,被太子所劫,如今正囚禁于东宫。”

    “果然如此!老夫也怀疑是太子所为。我这几日派人留意太子府的一举一动,却还未发现任何异样。小女现下可好?”

    “她......”“不太好”三个字刚到嘴边,就被杨简硬生生压了下去。与其徒增李郡王的烦恼,不如尽快查清事实真相更重要。

    “郡主暂时安好。郡王爷可知那太子为何如此肆无忌惮?竟敢关押堂堂郡主?”

    李郡王听闻瞳孔微缩,有些戒备地看向面前的男人。

    杨简微微一笑,“王爷不必如此警惕。李婉熙是我的朋友,我不愿她身陷囹圄,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他往桌案前走了两步,自顾自坐在了蒲团上,悠闲地把胳膊架在膝盖上,继续说道:“更何况,王爷就算不肯说,我也有办法查清太子遇刺的真相......”

    此话一出,李郡王“刷”得变了脸色,他万万没想到此人竟然也知道太子遇刺之事。此事关乎郡王府和崔家上下的生死存亡,折磨的李孝恭日日寝食难安。

    李孝恭思忖良久,深深地叹了口气,终于开口道:“我当年为先帝经略巴蜀之时,曾安排自己的亲信孟长青留任益州,他早年随我征战残了右腿,我念他忠勇,来了长安之后就一直照顾他京蜀之间的贸易。这几年京城里的竹器制品几乎全都来自他名下的蜀竹。那刺客所用的暗器,正是由长青经营的蜀竹制成。”

    “这也不能证明您就是幕后指使啊。”

    “不错,单从这点的确不能证明与我有关。但是我儿李崇真是魏王李泰的伴读,二人从小就惺惺相惜、情同手足,如今魏王得圣上龙宠,力盖东宫,大有夺嫡之势,朝堂之上早就已分成两派暗中抗衡。我李孝恭淡泊名利,不愿参与这朝堂之争,无奈因着我儿之故,太子一直对郡王府心存芥蒂......”

    “再加上阁下与崔家联姻,而这暗器中的毒药又被查明与崔家有关,所以郡王府与崔家为保魏王夺嫡而刺杀太子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李孝恭心下暗惊,这杨二郎知道的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得多。

    “正如二郎君所言,如今所有的证据全都暗有所指,我与崔公竟毫无辩驳之力。只是此事确实不是我与崔公所为,更不知从何查起......”

    “如今太子以此相要挟,逼阁下将郡主嫁给他,您......同意了?”

    “怎么可能!老夫就这么一个女儿,只求她一生平平安安、衣食无忧。太子与魏王,无论谁最终继承大统,婉熙都不会善终!我又怎么可能亲手葬送她的前程!”

    “可就算不牺牲郡主,您又如何保全郡王府的命运?刺杀太子的罪名怕是谁都承担不起吧!”

    “唉......如今老夫能拖一日算一日,等到皇上发落此事,老夫便一人承担、以死谢罪,到时只能求皇帝念及旧情,莫要累及无辜了......”

    杨简听完无奈地摇了摇头,起身掸了掸衣襟,说道:“郡王爷,此事疑点重重,切莫轻易行事。我只问您一句,刺杀之事有无可能是魏王所为?”

    “绝无可能!魏王虽恩宠加身,但一直安分守己、从不逾矩。况且就算魏王有此异心,何至于出此下下之策?除掉郡王府与崔仁师对魏王有何好处?”

    杨简抬手行了个礼,淡然道:“多谢王爷实情相告,在下告辞!您再多等几日,再做打算不迟。”

    说罢大步走出了房门,离开了郡王府。

    此时刚过卯正,街上行人稀少。杨简独自行走在巷曲之间,仔细思考着所有线索之间的联系。

    这两个月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自从接下了崔仁师的单子开始,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命运之手,一步一步引着自己深陷其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