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放0心 > 第五回 寸芳斋双子展文采

第五回 寸芳斋双子展文采

    翌日,旭日东升,朝霞满天,和煦的晨风吹拂着寸芳斋庭院里的一树树梅花。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寸芳斋是无量教的藏书之所。书籍的种类涵盖仙俗两界各家各派的名著经典。既有仙家各派的法术、炼丹、铸器、长生之书,又有有民间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书,甚至于工匠建造、酿酒茶艺、园艺农事等,真可谓汗牛充栋,浩若烟海!

    杭一子与坛前四弟子汇齐之后,从鹤壁楼沿着石阶山道蜿蜒而行,经过竹障松林,忽然满眼红云映在眼前。

    那正是寸芳斋外面的红梅林。时值盛花期,一株株红梅傲然绽放,犹如一片胭脂云。

    五人款步来到花前,只见那开了的梅花吐蕊斗艳,没开的花骨朵含苞待放。再看树的枝干,或虬劲,或挺拔,或曲折,或坚直,或粗壮,或纤柔,真是千姿百态,百媚千娇!

    邢松晏感叹道:“我无量教的梅花真是非同凡响,似这般有气势的梅花,天下再无第二处了!”

    杭一子道:“这些梅树,都是千年老树,比这寸芳斋还早。”

    林注海道:“下了雪才好看,白雪红梅,更有意境。”

    师徒五人边说边行,顺着一条伸向寸芳斋的石板路,赏着美景,闻着花香,不觉中来到寸芳斋的石阶之下。

    抬头仰望,写有“寸芳斋”三个金色大字的匾额高悬在大门的正上方,门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上写:

    万卷书中寻妙语,

    千杯月下觅佳音。

    五人拾阶而上,步履轻盈。

    进入斋内,迎面是一个大理石屏风,雕刻着“燃藜图”,转过屏风,挑空的二层大厅映入眼帘。

    大厅的地板上整齐地排列着一张张书案,这是供人读书之用。围绕着大厅,一层和二层楼上,全都是分门别类的储书室。

    此时,教内的弟子们都在练习剑术,所以并没有人在这里读书。

    五人缓步来到大厅尽头的一间静室外,忽然听得里面有人对话。

    “这我就不懂了,好比现在,我们把门窗紧闭,我看不到梅花,难道说梅花就不存在了吗?”一个声音说道。

    “花在与不在是对于你的心而言的,你看不到花,花开花落也与你无干了,且不等同于不存在吗?”另一个声音道。

    “可是花的的确确是存在的呀?外面不是开了一片的红梅吗?”第一个声音又问。

    “哈哈,良儿,这个你慢慢理解吧!”第二个声音道。

    “亨哥,给我讲个明白吧!”第一个声音道。

    五人听到清爽的对话声,不禁默默地相视而笑,脚步已悄然来到静室门口。

    “你们可是在讨论阳明先生的心学?”杭一子走到门口突然说道。

    室内说话的果然就是杭一子搭救的那两位男童。

    静室不大,两侧有几架书卷,靠窗的位置摆放着一张书案,地上有几个读书和打坐用的蒲团。

    那两个男童正讨论间,忽然听到这么一句话,慌忙站立起来,见是老仙师和几位师傅,便整衣拱手作揖道:“拜见仙师。”

    杭一子道:“不必多礼。”

    说话间,杭一子等已经步入了静室,看着书案上的一本书,书名是《传习录》。

    杭一子道:“你们果然是在讨论阳明心学。”

    说着话,杭一子转至案里,两位男童忙让出位置,杭一子慢慢坐在案旁的蒲团之上,感慨道:“好久没到这里坐坐了。”说罢,招手示意其他人都坐下。

    两位男童一边一个坐在杭一子身旁,林注海等坐在书案的另一旁,七人把一个书案团团围住。

    杭一子拿起案上的《传习录》,翻看了几页,又缓缓地放回原位。

    杭一子慢慢道:“你们刚才所论的可是王夫子的那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那个大点儿的道:“是。”

    杭一子看着眼前的这两个彬彬有礼的少年,不由得想起往事。

    “你是周元亨?”杭一子问那个大点儿的。

    周元亨道:“是。”

    杭一子又问另一个:“你是易观良?”

    易观良也点头称是。

    杭一子接着说:“你们来这里这许多年,我对你们照顾不周,实在于心有愧。”

    周、易二人慌忙说:“仙师说哪里话?我们受仙师搭救,还给了我们栖身之地,我们没有浪迹天涯多亏仙师照顾!”

    杭一子道:“我来这里看你们太少了,今日再见你们,着实都长高了,都不敢认你们了。”

    说着目光不住地打量眼前的两位翩翩少年,接着说道:“元亨多大了?”

    “回仙师,十七岁了。”周元亨答道。

    “我十五岁!”易观良还没等杭一子发问自己就抢先回答道。

    杭一子和林注海等都笑了。

    “十年了…时间真如白驹过隙。”杭一子自言自语道。

    “你们是怎么认得字的?”杭一子又问道。

    “小师傅们来看书,我们问他们的。”周元亨答道。

    杭一子听了微笑着点点头。

    “除了阳明先生的书,你们还看些什么?”杭一子问。

    “我比较喜欢读一些诗词。”周元亨答道。

    “哦?诗词,你喜欢谁的诗说说看。”杭一子道。

    “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就比较喜欢。”周元亨道。

    听到这里,林注海等无不点头,他们心中想:师傅所说果然不错,他二人果真是闲云野鹤一般的人物,小小年纪就喜欢陶渊明。

    杭一子道:“陶渊明的生活连我也羡慕不已啊!可惜我这一个山上之人比不得山下的人能够悠然地采菊啊!”

    “您是神仙,神仙最逍遥!”易观良插话道。

    “哦?你觉得神仙都很逍遥吗?”杭一子问。

    “那当然,要不谁还做神仙啊?”易观良天真地答道。

    “哈哈哈!有道理,有道理!”杭一子也不辩驳,大声笑着说。

    “那你们可也会作诗吗?”杭一子问。

    “回师傅,我作不来。”周元亨答道。

    “他会作,他还教我作呢!”易观良当面拆台。

    “别乱说。”周元亨反驳道。

    杭一子听后心中了然,笑盈盈地说:“不妨事,会就作一首,哪有爱看诗却不学着作诗的道理?”

    “老师傅,让我来吧,我来作一首,您说个题目?”易观良自告奋勇。

    杭一子听了易观良的话,手捻白须,笑盈盈地说:“那好,你就以这寸芳斋为题作一首吧?”

    易观良听后,举目凝思,片刻之后,一句一顿地吟道:“

    仙山飘书香,悟道不彷徨。

    人生何烦扰,心明气自芳。”

    “嗯,既有诗意,又有诗理,不错。”杭一子听后点头称赞道。

    “老师傅见笑了。”

    易观良虽如此说,却面露难掩的得意之色,还扭头看了一眼坐在杭一子另一旁的周元亨。

    周元亨目不斜视,端端地坐在那里。

    “元亨,你不作一首吗?”杭一子又问周元亨。

    “请仙师限题。”周元亨颔首道。

    “你就作一首以读书为题的诗吧。”杭一子道。

    周元亨沉思片刻,说道:“

    终日迷乱百事多,

    南北东西皆蹉跎。

    劝君常把书为枕,

    荡静心尘页翻过。”

    要知杭一子如何评价,且看下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