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着陆在清朝 > 第六章节 盛京是非多

第六章节 盛京是非多

    兄弟两人在帐里谈论着的路上的一些趣事。。

    这时一个豪格亲兵走进大账,行礼说到:

    “主子,盛京的旨意到了,还有兵部的公文”。说罢放下旨意和公文离开大帐。

    豪格拆开看了一会,不悦的说道:

    “让我们十五日内率军返回盛京,海兰珠给父亲生了一个儿子。要我们回去一起庆贺”。

    “哼”一声音,公文就被扔在桌案,面带一丝怒气。

    叶不舒伸手拿过旨意和公文,看了一眼,里面没有一句对大军的鼓励,知道了豪格生气的原因,他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得先告辞别豪格,回到自己的营帐。

    回去的路上竟过马场,看见随他来的汉人在洗刷战马,给马喂饲料,他们已经换上了旗人衣装,

    叶布舒想起了那个带头归降的汉人,对这身边的侍卫说:

    “叫那个带头的汉人来大帐见我”

    叶不舒坐在自己大帐里,边喝茶边等待着,半展茶的功夫,人被传到,只见那人规矩的立在帐中,气色比初见时好了一些。

    “你叫什么名字”,叶不舒随意的问了一句。

    “小人没有名字”,奇怪的回答,这个人有点意思。

    这个世界但凡奇怪的人都有些故事,但凡有意思的人都有点本事。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

    “那我该怎么称呼你呢?”

    “就叫我中行说吧”,(中行说读中航越”,燕人,西汉宫廷太监,因陪送公主到匈奴和亲而对汉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

    “你自比中行说,看来必是有自己的委屈,你不想说,本贝勒也就不问了。”

    “但一个汉人,如此就不怕汉人骂你祖宗吗?”

    “一个都活不下去的人,就顾不得什么祖宗了”。语气中带着些冰冷。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一个受过伤害的有志青年,破灭了人生理想,变的只剩仇恨。

    “中行说这个名字不妥,我可不是大单于,我就给你起个名叫--汉助清如何?”

    “汉助清谢主子赐名”

    “会写字吗?”

    “奴才原先中过秀才,会写几个字”

    “那好,我身边正缺一个会写字的奴才,你就留在我身边听命伺候吧

    “是主子”

    汉助清说完就到书案边,为叶布舒收拾书案,整理书信。

    叶布舒则低头思考接下来的事情,回到盛京后如何行事,一个人思想着:

    现在是1641年(清崇德六年即崇祯十四年),再过两年,皇太极就要离开人世,小顺治就要登基了,现在的自己除去了一个皇子身份,一无所有。

    察哈尔部自二十年前皇太极把上一任察哈尔王林丹汗赶走后,后续的察哈尔王都成了墙头草,没实力也靠不住。

    自己和不受皇太极宠爱的母亲如何生存下去就成了最大问题。

    大贝勒豪格虽然有些实力,但只掌管着ZLQ,这点实力在多尔衮和他几个兄弟面前有些不够看得。

    暂时他也没有更好的想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第二天两万清军启程,还有五千察哈尔骑兵则回归WLCB的察哈尔部。

    大军沿着草原经过多伦城,一路不紧不慢的行进,在到达克托克旗后又转向赤峰方向行进,在赤峰稍做停留后,全军出发,五日后进入辽宁境内,又走了三天到达盛京城外,

    盛京城外早有兵部官员等待,在和兵部官员交接后就进入京城,各自回府。

    第二天豪格去觐见皇太极,半天后豪格就变成了大清的肃亲王,他的贝勒府就变成了肃亲王府。

    倒是叶布舒舒直到三天后才被招见,

    叶布舒穿戴好朝服,早早来到皇宫外城等待,快到中午时早朝才结束,一众朝臣,皇亲贵胄出了朝堂,三两一对,四五一群相互小声说笑!

    大道边,刚封了亲王的豪格意气风发,被一群人围着,都要宴请豪格,巴结之意,溢于言表!

    叶布舒身边这时只有两人,一个是从小保护他的侍卫巴特儿,另一个就刚收的汉助清。

    叶布舒看着豪格兴高采烈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这个豪格还想当皇太极的接班人,一个亲王名份就让皇太极给他搞定了,很明显这是皇太极再堵他的嘴,他竟然没看出来!

    想到这里,不禁摇摇头,

    “主子不必羡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汉助清这家伙在身后说话,

    叶布舒回过头,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小声怒骂道:“这是什么地方,用你多嘴,再多嘴信不信我剁了你”,汉助清便不在说话。

    等人都走的差不多了,一个小太监传旨,并领着叶布舒前往皇太极的养心殿!

    沈阳的皇宫就BJ故宫的翻版,格局几乎一模一样,一样的红墙绿瓦,一样的金碧辉煌,金黄的琉璃瓦在正午阳光下反射阳光,直晃人眼,屋檐上六个瑞兽端坐在上面,像在玩滑梯的小朋友。

    都说皇宫的屋顶连鸟都站不住,叶布舒伸头观望,果然没见到有鸟在上面。

    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偌大的宫殿,光是走路就走了十多分钟才来到皇太极的养心殿外。

    一声通传:四阿哥觐见,

    叶布舒走进大殿,进去侧房,沉稳的双手一弹衣袖,双膝跪倒给皇太极请安,同时太监也退身出去,从外边合上门。

    这时的屋里就只有他们父子二人,

    皇太极双腿微盘,坐在床边,一只胳膊放在床间小桌上,另一只手则拿着一本密报看着,

    见叶布舒行完礼,说道:“起来吧,许久没来见朕了吧”

    “是的皇阿玛,197天了。”

    “噢!都这么长了吗?你有心了!”

    “你这次随豪格出征打的不错,豪格对你可是大加赞赏,说你就是个小诸葛亮。

    “军报为父都看了,很多事你都是做的有模有样,甚是难得。”

    “可入城后,你在城中的行事事,朕却不大明白,你慢慢说给朕听听吧!”

    怪不得到了盛京这么长时间豪格封了亲王,自己却没有赏赐。原来是这么回事!这老小子是在琢磨他这个儿子呢!

    说辞早就备好了!

    回阿玛:这么做其实是在秉承阿玛一贯宗旨和想法,阿玛曾说过:“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又时时告诫我们要把“满洲、蒙古、汉人视同一体”。

    圣上继大位以来,建大清六部,优待汉臣,兴科举、废农奴,分田地给汉民。

    无一不说明在皇阿玛心中早就将蛮子(满人对明朝的叫法)百姓看做自己百姓,蛮子疆土看做我大清疆土,如此便没有了杀戮自家百姓的道理!

    “那你杀官绅,劫富商却又怎讲?”

    “明朝腐败,官商勾结,而大同城中百姓穷苦,我分粮与百姓,百姓自然喜悦,可等我大军离去,官府和富商又必然要从百姓手中抢回粮食。

    如此得而复失,城中百姓必然仇恨汉人官府,怀念我大清天军。

    孩儿敢保证,下回带大军到大同城下,不用攻打,城中百姓就会为我们打开城门了!”

    皇太极听完,有些惊奇这奇怪的说辞,听着像那么回事,可又觉得哪里不妥,良久才说道:

    “你这就是一通歪理!想的虽不周到,但也算用心用力了!”

    “来!坐在这里,一指桌的另一边,过几日子你十弟就要百日了,为父亲想让你去帮着操持大宴,你以为如何?”

    这个十弟,就是皇太极极其喜爱的妃子海兰珠生的儿子,这个儿子他知道活不过一年,自己没必要去碰找个霉头。

    父皇,儿臣刚从战场归来,怕身上带有煞气,惊扰了八弟。

    此次出征,得一玉如意,据说是当年明朝皇帝朱棣赏给大同一边将的,他家世代相传,这次被我得到,想必正是应了十弟出生尊贵,气度不凡,正好借我手送出十弟。

    这时太监轻推开门,送进来一锦盒。说道:“这就是四阿献上宝物。”

    皇太极打开盒子,一件手臂大小的如意出现在眼前,做工精巧,色泽温润。一看就是天下难得的物件。

    你有心了,千里之外还能惦记着你十弟的百日。

    有空去见见你母亲,他也怪想你的。

    叶布舒告退。

    皇太极看着玉如意,又想想叶布舒!有了一些想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