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着陆在清朝 > 第十三章节 盛京的流民

第十三章节 盛京的流民

    大家都忙着瞎琢磨叶布舒找媳妇这事的时候,叶布舒在干什么呢?

    在救灾民。

    明末连年战争,加上自然灾害,有很多人背景离乡逃难到外地。到1642年时,陕西连着三年大旱,明廷无力救济,数百万灾民,流向各省。导致半个中原动荡。

    明廷派兵围堵,难民发动暴动,导致关中义军四起,难民中有一部分越过榆林、米脂、延安府边境,逃到草原来找活路。

    可草原也养不起如此多的人,逃难的大军一路跨越数千里从陕西一直延续到关东的两京,一路上饥寒交迫,难民活下来的不足一成,其中有一支数千人,在年前到达关外大清境内的盛京一带,

    夏天对穷人还好说,冬天对穷人最要命,能活着到达盛京的基本上都是青年男子了。

    这天叶布舒正在院子里活动身体,就听院门口一阵吵闹,一会儿,汉助清跑过来:

    “主子,外面来了大批乞丐,挨家要吃的,被赶来赶去”。

    “凭空哪里来的这么多乞丐”

    “小的打听了,说是去年从陕西过来的,这几天才到了盛京”

    “有多少人?”

    “在盛京城里的不到有三千人,据说城外各处有还一些”,

    “陕西到这里跨越千里,你可打听清楚了。”

    “没错,都是陕北口音,”

    叶布舒来到府门处,街上确实多了不少乞丐,如此寒冷天气,很多人还只有单衣,十几个人挤在避风的地方相互取暖。

    在叶布舒眼里:陕西人,可是中国最能吃苦的人,连最吃苦的人都活不下去,成了乞丐。

    心里不住埋怨:大明的官员你们但凡少贪一些,替百姓做点事,都不至于让百姓流落到千里之外。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不能光抱怨,事还是要有人管的。别人可以当没看见,叶布舒来自一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代,不能不管。

    “备马”

    不多时,叶布舒来到洪承畴府上,未等通报,便迈步向前,推门而进。

    正在读书的洪承畴把急匆匆面来的叶布舒迎接到自己的书房,叶布舒说起来意。讲述了盛京流民的事。

    “将军想如何?”洪承畴问道。

    “救济灾民,度过冬天”叶布舒回答。

    “然后呢?”洪承畴又问。

    然后……叶布舒被问到了,他还真没想的那么远。抬眼看到洪承畴不慌不忙的喝着茶,就知道这个老狐狸有办法。

    “洪大人教我”,躬身亲施一礼,态度诚恳。求人就要有个求人的态度吗!这个学生请教老师的架式让洪承畴很受用。

    洪承畴笑着说到:

    “你救民于水火,是君子仁心,老夫自然会帮你”

    “但救济如此多的灾民,还得要皇帝下令才好办,但怎么个和皇帝说就有门道了。

    “不是去报救治难民,而是去报喜”

    听完洪承畴的话,叶布舒静下心来体会,好像突然明白了。

    “受教了,我这就去进宫”

    说完就要起身进宫,洪承畴一把按住他:

    “这事你去不行,你目前还是置身事外的好”。

    “我不去,那何人去?”叶布舒问。

    ”还是老臣走一遭吧,这两日,你多准备些粮食,先安抚住灾民。

    两人分开。各自准备,

    “进宫的路上,洪承畴感叹,这四皇子,他只是提醒了一句,没想到他竟然就领悟了,自己没看错人!

    来到皇宫,刚到大殿外,只见洪承畴换了幅神情,高声说到:“皇上,臣给报喜来了。”

    皇太极正在批改奏章,听到殿外的洪承畴报喜,也是不解,等见洪承畴来到自己面前,就问道:

    “什么喜事,让爱卿如此高兴”

    “天赐良机,我大清入主中原的机会要来了”

    “爱卿快说”这下皇太极也来了兴趣。

    “据报,陕西连续三年大旱,颗粒无收,灾民百万、流民遍布西南各省,搅扰的明廷半壁江山不得安宁。就连明朝京师,也是流民遍地”。

    “如此天灾必有民变,明廷必定从九边调兵防范、镇压民变。现在明朝九边名存实亡,只有山海关这一线,明廷驻有十几万大军可用。明廷一但抽调关宁一线大军回师。关内四镇必定空虚,我大清到时定可一举拿下四镇。包夹攻克山海关,打通入关道路。

    “再据兵部秘报,明军拿回四镇后,所有城墙都末修葺,明军过冬的棉衣也只发了不到五成,足见明廷财力拮据,臣料定,一年之内,必有良机。”

    皇太极听完也是心中喜悦,兴奋之情露在脸上。洪承畴见时机到了,就又上前奏报:

    “还有一事,盛京城中,现有流民三千沿街游荡,皆是青壮之人,”

    “爱卿以为如何处置?”皇太极问。

    “不如收之,不但可补汉军旗之缺,还可避免在城中生事。

    “可,你去安排吧。”

    望着离去的洪承畴,皇太极心里疑问:他怎么关心起流民的事了。

    便吩咐太监,去盛京城了解一下流民的事。

    叶布舒,花了数千两银子,买来大批粮食,在城外架起数十口大锅给乞丐们施粥,连吃两天后天后,流民都聚到了一处,又到了吃饭时间,

    一队汉军旗军卒来到众人前大喊:“今日是最后一次,以后没粥了”。

    以后想吃的,可来我汉军旗当兵,不但有吃的,还有冬衣穿,还有暖和的房子住。

    流民不是民,是行尸走肉。

    乞丐也难算是人,是个牲口。

    这是最难听的话,也是这个世道最真的话。对他们来说,有吃有穿,有活路,就是最大的善。

    就这样,城里三千多陕西流民乞丐不动声息的被汉军旗收了去。

    这其中还有十来个十多岁的女孩,无处可去,军营也不能收,叶不舒就让汉助清收到府里当个下人。

    那些兵的军卒还告诉这些流民,

    本来是要把他们抓起来杀掉的,但是四皇子叶布舒是天生菩萨心肠,见不得百姓受苦,求了大清皇帝,才给了他们活路。

    “谁是四皇子。”一个人问道

    “就是给我们施粥的”

    这下大家有了统一的认识,四皇子=菩萨=粥=活命。

    洪承畴这么努力,是为叶布舒积累人望,助其上位,也让叶布舒看到自己的价值。

    而叶布舒做这些,只是对这些百姓心生怜悯,想给这些人一些活路。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当叶布舒忙着救流民的时候,别人也忙的不可开交。

    洪承畴挑起的给叶不舒找福晋的事件,加上豪格的助力,像蝴蝶的翅膀,渐渐卷起风浪

    洪承畴私下传话给朝中汉臣汉将,家里有年纪相当的女儿的,要争取把汉臣家的推上去,至少也拿个侧福晋,但这确实有点困难,因为投降过来的大部分家眷都在大明,家里有十几岁女儿的,真是太少了。

    庄妃也在自己宫中合计,她本想与姐姐海兰珠商量,但海兰珠的状态,想想还是算了吧,自己身边有没有合适的姑娘,他想起了自己的科尔沁部,部落里的王爷们家中一定有后,然后一封书信差人寄到了蒙古科尔沁部落,

    豪格也在家和自己福晋商量,看没有有合适的给叶布舒找一个。

    多尔衮和多铎也在一起说话,

    “皇太极要给叶布舒选福晋,豪格还主动张罗,这摆明是豪格和叶布舒走到了一起。什么时候豪格也干起媒婆的事了,

    “我们参与一把吗?”

    “当然参与,要不就不热闹了”

    哈哈,两兄弟笑出声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