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从送萧炎穿越斗破开始 > 第五十三章 太乙山传道

第五十三章 太乙山传道

    “原来这就是束缚尔等内心的疑惑!”

    萧夜这才明白束缚了他们内心的困惑是什么!他和他们不一样,暂且不提他以历三世,单是他在斗破世界登临巅峰,拥有悠长的寿命之后,就再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所以萧夜修行起来不会受到这种问题侵扰。

    “你们的这个问题很有趣,在正式回答之前,我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吧,你们就当成传闻来听就好!”

    众人听到萧夜的话,连忙抛弃杂念,静心聆听。

    “《庄周梦蝶》这门道经你们应该都读过,当初我在读老师这门道经,顿悟的时候,曾以蝴蝶的视角,游历时间长河,在时间长河之上,我见到过有二人在长江上论道!”

    “二人泛舟游江,其一人举杯曰: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众人闻言尽皆侧目!

    且不论萧夜的故事正契合了他们求道之路上的疑惑,单单是萧夜读道经顿悟化蝶并观时间长河之事,就足够让他们歆羡万分!

    萧夜看着下方众生百态,摇头而笑。

    “你们知道另一位是怎么说的吗?”

    不待众人回答,萧夜接着说道。

    “另一人举杯而饮道:夫知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此话一出,晓梦眼中一扫疑惑,满目清明!

    萧夜见状感叹不已,不愧是能在十八岁后接任天宗掌门的妖孽,微微点拨一番,她便顿悟其理。

    放眼下方之人,除却逍遥子和赤松子在晓梦之后露出明了之色,余者尽皆苦苦思索。

    但有一弟子,却让萧夜心中起了兴趣。

    心念一动,萧夜来到了这位弟子的身边,并未惊动任何人。

    “原来是木灵之体!”

    萧夜只一眼便认出了此子木灵之体,但让萧夜真正感兴趣的,是他空荡荡的身前地面上,竟平地长出了一株半人高的杂草。

    “于顿悟之中契合天道,身体散发出道韵,滋养万物,所以这株杂草才会长成这般!”

    萧夜看了一眼缓缓睁开双眼的弟子。

    “你叫什么名字?”

    “回小师叔祖,弟子小灵!”

    萧夜点了点头,一转眼又回到蒲团之上,接着说道。

    “那位道友说得好啊!我们一生求道,但大道漫漫无终点,不能为了缥缈无终的大道而蹉跎一生!”

    “修道炼心,何为修道?山间明月,耳畔清风,眼中万物,都是道!都是天地万物赐予我等的无尽宝藏,而不是脱离天地万物,否则与一个无情无性的草木顽石何异?”

    此刻,随着萧夜的话语句句传出,整座太乙山道韵流转,天穹亦有七彩霞光笼罩,太乙山前,飞鸟走兽尽皆围绕在太乙宫大殿广场四周,似乎在聆听传道。

    飞鸟走兽自然不懂人言,它们不过是被此处流转四逸的道韵所吸引,又因为广场上坐满道家弟子,所以只能围绕在四周,以求道韵洗礼。

    在场之人知道这机缘来之不易,所以立马闭目养神,专心修炼,想要借此机会融入顿悟状态。

    萧夜见状,没有再继续开口,而是利用自己的身体维系住此处道韵流转,以便让道韵维持的更久一些。

    他的身体是天生地养,所以更契合天道,能通道韵。

    “师弟刚才的一番论道,便是为兄,也受益良多!人有数,道无穷;以有数追无穷,人道皆失;而入道再观人,则人道皆存;果然是大道至简,于细微处可见道之所存!”

    萧夜闻北冥子所言暗笑,这可是苏子的心得体会,流传了千古的文章精华,自然境界高深。

    约摸半个时辰后,萧夜见太乙山道韵逐渐消散,便对着北冥子拱手请辞。

    “师兄,刚才我在众弟子中发现一良才,他名小灵,乃天生木灵之体,师兄若有意,可将其收入门下。”

    北冥子却摇了摇头。

    “我已经收了晓梦作为关门弟子了,不过能让师弟看重之人,必定天赋过人,我便让晓梦收入门下吧!”

    萧夜一想,倒也合适。

    “师兄,告辞!”

    说完,萧夜身形化作一片蝴蝶飘散开来,然后消失不见。

    从感触道韵中醒来的逍遥子,恰好见到了这一幕,惊讶的双目圆睁,连忙拱手致意,然后走到北冥子身边。

    “敢问师叔,刚才小师叔用的是‘梦蝶之遁’?”

    北冥子知道逍遥子来意,点了点头。

    逍遥子顿时感慨万分。

    他也曾在《庄周梦蝶》这本道经中悟出蝶遁之法,但是他的蝶遁之法必须借助外力才能施展,而且距离也不固定,忽远忽近,远不如萧夜刚才这般潇洒纵意,来去自如。

    晓梦醒来,见到台上已经没有了那人的身影,于是抬眼望向天边,心下呢喃。

    “他走了吗?”

    萧夜离开太乙山,一路走来,丈量红尘,帮助了许多受匪患和天灾影响的农庄村户。

    为了帮助这些饱受苦难的人,萧夜将一身道术运用到了极致,见匪剿匪,逢旱引渠,遇洪泄水,以一人之力对抗天地灾难乃至人祸,萧夜只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一人力终有限,唯有统一天下,集全天下之力,方能成事!

    这更加坚定了萧夜要助嬴政一统天下之心。

    来时萧夜仅一天便从韩国新郑以御风之术赶到了鬼谷派,又花数日到达距新郑更远的太乙山;可从太乙山回到新郑,萧夜却用了月余之久。

    刚一入城,萧夜便听到了韩国北境边关大将,血衣侯回京述职的消息。

    血衣侯白亦非,子承母爵,掌控韩国北境十万大军,本人不但具有超一流的武道境界,并且还是大将军姬无夜手下夜幕四将之一。

    是姬无夜的心腹大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