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嫁嫂 > 第十三章:炸街

第十三章:炸街

    皇帝偷摸出去叫微服出访,那王爷呢?

    不晓得!

    真不晓得信王俭今天是要唱哪出。

    头绑方巾身着青衫,腰系佩玉足蹬云履,手持檀木骨折扇。

    若镜前一照。

    好一位标致书生小哥。

    跟边上的高壮书童粗略一看,也算齐整。

    再细瞧,脚下套双分外打眼的皂靴,果断的不伦不类。

    急啊!

    从权不得不如此,哪个跟班能像主子一样有空把自己打扮得溜光水滑?

    接到通知的孟镇山遭赶得一佛升天滴就要出街。

    还被告知不得车驾随行,连骑马也不可以。

    含自己统共四个护卫,后头仨全补丁短衫的装作苦力。

    肩扛扁担,一排紧随在约四个半马身的位置。

    方才因靠得太近,且步调太过一致,被主子赏了一通的吼。

    现在晃呀晃滴倒摸索出几分街溜子之神韵。

    着急忙慌的几个是从侧门出来,如果走前殿大门,长史一帮人非给他们灌耳屎。

    并且绝对一定及肯定劝回不让出。

    “殿下...。”

    “啧,叫公子。”

    “朱公子,前面杂人太多,可否让后面几个再靠近几步。”

    “嗯嗯,别啰嗦,前面可不就到了。”

    到哪了呢?

    会同馆街北端三岔路口。

    他们由东面信王府前门街而来,若右转则是御河桥方向。

    左转东南而下,迎面一排热闹商铺。

    沿河首端四间散发松木香大铺子,尤其嘈杂得要命。

    叠叠摞摞的男女疯狂在前乱挤。

    这等光景下,孟镇山打死也不让信王朝前凑了。

    唤过同伴,于周围死死圈护住主人。

    “大清早到现在就没歇过。”

    “哟哟哟,万国来朝也没这般拥堵。”

    “喂,前面这位公子,借过借过。”

    “糖葫芦串嘞,又大又香甜掉牙的糖葫芦串嘞。”

    ...,...。

    绝行不到对面,大路上的人多到能挤掉鞋子。

    收住脚步的朱由检在左右为难。

    用折扇点向对面,对脸朝对自己正用后脊背挡住人往人来而难免磕碰的孟镇山,焦急地问:“如何去得到那边?”

    “爷,你上去瞧会,我几个再想想办法。”

    有护卫不知道从哪儿扯过来一条长凳,朱由检在两护卫前后搀扶下站上去。

    一阵晃悠,满眼除了人脑袋还是人脑袋。

    啥也瞧不见。

    “能得见么?公子。”

    “不能。”

    急冒汗的孟镇山便同三个手下商量。

    结果四个臭皮匠果断凑出一条诸葛妙计出来。

    旦见他双手持起长条凳横挡在身前,与另外三人用扁担头尾相抵组出个方框,将信王围定中央,也把纷纷扰扰的人群隔断在外。

    挑出的护卫气力大,如磐石般随在前后左右。

    强行破开人群,形成一个两三步见方的移动空间。

    此一举措,终于能让朱由检闲庭散步般,捏开折扇一步三摇走向对面。

    “站队站队,乱推乱挤算怎么回事,不卖。”

    方氏的嗓门是沙的,站在肉案后面将刀面往下一拍。

    “噗。”

    驴毛儿飞扬,好一幅大杀四方的架势。

    好险没将千辛万苦挤跟前的五个男人吓一哆嗦。

    “哎,哎哎哎哎。”

    一个铺头两张案,眼尖的方屠立马认出了东家。

    忙不迭朝女儿递眼色。

    另外她左右站的两个小厮,机灵劲一抖,动手把侧面角上门板卸下。

    惶恐中,总算把身份崇高的主人家让入铺内。

    “殿...爷来了,要...要不别卖了?”

    “不,继续,你继续忙去。”

    听他口上这么讲,方氏哪敢!

    三分气五分怨,朱由检说不上心里啥滋味。

    但口里却半分也不愿输阵。

    铺里根本没座椅,朱由检只能凑合着把屁股搁在搽拭过的板凳上。

    怎么着呢?

    大半个月的,讲好只偶尔过来看看。

    结果鸡鸣则出掌灯都不见回,闹得周玉凤不得不告到跟前来。

    如今就见头曾不梳脸不曾洗的,一方花帕子绑住头发。

    套在外面的红褐色皮褂,上头沾满血污肉屑。

    哪里还有个王府女人的样?

    初听得禀报说河边铺子生意兴旺的不得了,每天能销出去两三头毛驴呢。

    后来又讲增到六块案,日日要宰杀五头还是供不应求。

    再后来,风言风语就铺天盖地讲开了。

    讲方氏为了她爹爹重开张的买卖抛头露面不算,还亲自操起刀帮割肉。

    京师轰动,连水门外的闲汉都特意赶几十里过来看。

    当然,这样难听的话不敢在王爷跟前讲。

    这段忙于整理卫队的朱由检根本没空注意这些,直到周玉凤来告状。

    把前后该讲不该讲的全讲了出来。

    关键,方氏似乎不像其他人,喜欢静待在闺房做些女工或弄些琴棋书画啥的。

    倒像个天天挖空心思如何赚钱的买卖人。

    信王烦躁之下,便打算亲自来看看。

    至于该如何处置,还真一时间讲不上来。

    为啥呀?

    因为方氏铺垫做得充分,枕头风也吹得颇有章法呗。

    再者,望着半篮子的散碎银两。

    到底是脸面重要,还是这些实打实的东西重要?

    一贯古板的朱由检一时间还真拿不定主意。

    这种现货现钱的流水买卖,较远郊草场、良田百顷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即使赚回的目前算不得啥大钱。

    可如今开窍的朱由检知道,往下做的空间不小。

    “还卖不卖了,站得你爷爷腿都麻...哟。”

    “啪~。”

    外头的鞭梢声引得孟镇山斜瞅。

    那位自称爷爷的莽汉捱了衙丁一记,他倒是想躲,可又怕被对方锁了去。

    寻思着,就不避不躲地被抽了下。

    好在负责维护次序的衙丁也不甚凶恶,仅凭鞭子警告他而已。

    “怎么回事?”

    “容小的回主人家。”站立难安的方屠总算能插上话,忐忑道,“头次总管老爷来看,把之前这家的下人给打了。之后馆里的二老爷便派下人,白日里守在这怕人来捣乱。”

    “爷,咱们回吧。”

    不光是孟镇山,连另三个护卫也感到此地不可久留。

    信王是何等的身份?

    如果开头便讲是来这里,根本用不着王府长史陆有为出面与地方协调,军校们一早便会把大队开来,强行执行清场。

    既然端的是信王府的饭碗,该出的力倒不会不愿出。

    会同馆虽隶属礼部,却是个偏僻冷衙。

    对于惯会察言观色欺软怕硬的军校们来讲,前去咋呼一番简直像小解一趟。

    兴许还能混几个赏钱。

    大部分,能听从孟镇山安排日常轮值的军汉都如是想。

    而朱由检呢,面对期期艾艾的方氏。

    一时真不知该如何处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