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嫁嫂 > 第二十八章:趋炎附势

第二十八章:趋炎附势

    把张维贤扯入祭祀主持人当中,当然是张皇后意思。

    理由中规中矩,她身为皇后不便俯就亲理过多具体事务,而信王年少,所知所识也不全面,正缺少一个老成懂事的祭祀协理。

    英国公张维贤正是这个恰当的人选。

    一经提出后,皇帝大加赞同。

    而英国公自己,甭提有多兴奋了。

    要不是身在大殿之上,需得遵守君臣礼节还有男女大防,恨不得即刻跪下去舔皇后脚趾头。

    为何,局势所迫,情形不妙啊。

    阉党为筹辽东兵饷,已经疯了,彻底的疯了!

    有消息称,在动藩王念头未加实施之前,也有可能先动权勋公侯家。

    把一两个有钱有势的先整治下去,既收缴到大把银子还空出些实权肥利的位子。

    具测算,反弹没有整治藩王们的反应大,陛下同意的可能性更大。

    说来说去的,可不就是冲他英国公来的?

    现在这关节口上,皇后一力举荐他参与大祭,于朝官跟前独显一把脸,站在皇后与信王的身侧。

    难道还不够让之前的无稽之谈不攻自破?

    如今看来,从很早前搭上皇后这条船就是对的!

    几年来,也是幸苦了他家夫人隔三岔五地往宫里跑,往坤宁宫不停送东西表忠心。

    除了此次,回报也自是不缺。

    甚至连信王曾被当作次位皇储,他还曾从支离破碎的谈话中瞄出三分。

    要不人都说狐狸还是老的精。

    年初信王俭大婚他送了最大份的礼。

    瞧瞧,转眼到了下半年,这可不就屈尊上门来了嘛。

    身着全新的朝服,领着儿子们,老倌儿亲自大门外恭迎。

    大礼参拜过后引入中门。

    左手搭在轿杠上,好一阵嘘寒问暖。

    真让朱由检有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赶脚。

    信王可简装从行尽量低调,英国公却不能一样。

    为甚不能一样?

    世人皆爱说趋炎附势,可常人却连半分都参不透。

    老倌儿曾同儿子门详尽解释过:现时的炙手可热人物指阉党,指魏客。他们得势约从天启四年开始,如今已到达顶端。先别扯啥权倾天下把持朝纲虚头话,仅仅三四年功夫,都九千九百岁了,

    接下来呢?

    你猜。

    呵呵呵,但凡读过一点史书的都晓得结果。

    显而易见的,不得长久嘛。

    到此地步不进则亡!

    只有纯傻瓜才会以为,天启陛下真的目不识丁并醉心于嬉闹及工匠手艺,对魏忠贤一伙私窃国柄毫不知情,或因于朝政无兴致甘愿由彼代而为之。

    当然,这样的傻瓜确实不少,到现在也是乌泱泱一片。

    可人家老倌儿乃三朝元老,早在朱由检还未降生前便承袭爵位,督掌着京师三大营。

    并一路的加少傅又兼太子太保,到天启三年再加太保。

    历经明廷梃击、红丸、移宫三次动荡,且有参与。

    他啥没见过,啥不明白?

    讲完阉党再说其他方,细细说下该如何附势。

    如今暂失朝堂的东林党人,还有无势力?

    那么传承下的世代公侯家算不算?

    不愿结党,独立浊流中而依旧手握一定权力者还有没有?

    既然有,这几方的存在注定了阉党不可能长久的一支独大,就如当初东林一样。

    关键还有一家最大,含明皇之朱氏藩王们才算天下最大势力的一家。

    魏忠贤想要加上那一百岁,得问他家肯不肯。

    当然,有头脑的正常人都知道,陛下用魏忠贤只在一时而已。

    待得时机成熟,便一如养肥的猪,非杀不可!

    那聪明人又该附谁的势呢,不言而喻之矣。

    尤其,如今圣上派出皇后、信王于京城中行法事做祭祀,意味自明。

    张皇后与魏客争斗数年,迄今未倒。

    陛下无子,信王俭身为皇五弟,目下已经成年并大婚开府。

    大明传承至今,朱家已经经历过两次兄终弟及,分别是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明武宗朱厚照和明世宗朱厚熜。

    今可参借武宗事略细加推敲,怎知不会再发生一次呢?

    这可比猜想魏忠贤最终结果要更务实百倍!

    好吧,换成直截了当的话,要投资未来,押宝在皇后、信王这些人身上,比押在魏忠贤将来登基更靠谱。

    而且回报率也更高,因为魏忠贤那头早有大量形色各异的投资者。

    “随我往这边。”

    信王一路都未曾下轿,张维贤也颇为善解人意。

    人家都是等到临辞行时,才会给些相关下人们的打发钱。

    而他英国公府呢,有世子张之极亲递。

    早在他父亲将手攀上轿子接引入大门时,便将一大锭硬通货塞入孟镇山手里。

    已算老练识趣的孟镇山把护卫们分派于沿途门户,及近一处小院,全留在了外面。

    仅自己带一名高状卫士随轿入里。

    “叩见信王殿下。”

    桥子落地一挨帘儿挑起,朱由检就见张国纪立在廊下打躬作势下跪。

    忙一把上前扶了,说:“刚是外头不便,所以才曲从了了英国公。你怎可呀。”

    听他讲话如此直接,张维贤愈加高兴,一挽袖曰:请。

    三人哈哈笑着,入了屋里去。

    关于不久前张嫣着父亲传话信王,言陛下染疾。

    实非简单!

    因为一路没见好转,药石无用,四处祈神祷告也未起丁点作用。

    到了这个月,已经是全身浮肿行动艰难了。

    也就说,自五月初开始,基本没离开过床榻,病卧不起了。

    魏胖胖也是急得不行,着手下到处寻医找偏方,大骂太医院专养一帮子无能之辈。

    为了加紧对外封锁消息,派了李永贞往坤宁宫张皇后处详细解释,说事系社稷安稳,对人当不可轻言。

    那么这个李永贞是不是出主意利用惠王府改信王府的那个呢?

    然也。

    魏胖子手下啥五虎五彪多少多少孩儿,那是唱着好听。

    于乾清宫内做事,手底下最关键的就两人,一个王体乾另一个就李永贞。

    不知何由,张嫣恨透了此人。

    传言这家伙于神宗时就不老实,关在牢房十八载。

    能识字,到光宗皇帝手上才被放出来。

    然后就开始钻营,先到兵杖局跟过掌印太监,做幕僚。

    后来经人介绍投靠了魏忠贤。

    鬼主意贼多,常常能讨得魏胖子欢心。

    曾经的,一个月连续升迁五次,简直没简直了。

    从文书房的普通宦人,坐火箭般地成了司礼监系笔太监。

    而魏胖胖呢,本身毫无疑问是没啥墨水的,全靠他和王体乾来完成内阁票拟的批阅事项。

    可谓其左膀右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