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呐,这个就叫做盛世 > 第五十八章 铅活字是高科技

第五十八章 铅活字是高科技

    “还有一点,就是用铅活字,有一个上墨难的问题。油墨不易附着在其间,印出来的字浓淡不均,甚至有些字就直接模糊看不清了……”

    活字印刷术本身不是什么难想到的东西,因为华夏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印章,由印章想到活字印刷,这简直就是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其实明末这时候,已经有了各种活字,泥活字、木活字、铅活字、铜活字等,只是因为方向没找对,没有解决两个关键因素,那就是铅合金的变形问题和油性墨配方,所以,还一直得不到发展。

    朱由检想起了古腾堡的印刷术,这印刷术可以卷的方向很多。

    比如铅、铜、钢、木、泥,但是真正能卷出名堂的,可能就只有铅活字了。

    找对方向是最重要的,不然可能投入巨大,产出为零。

    “先生,这样,我们假设已经找到了一种铅合金,那种铅合金在浇铸后变形不大,字体清晰且美观,也解决了油墨的上墨难问题,那大明报能办的起来吗?朕说的是几文钱一份的大明报。”

    宋应星想了想,浇铸,确实能大量制造铅活字,就和铸造钱币一样,但是钱币的模范和活字的模范毕竟还是不同。

    钱币的模范,都是一样的,批量制造就可以了;而活字的模范,则是个个不同,每个字都是一个模范。

    “皇上,还是有问题,若是用铸造,要让字体优美不变形,最好是模范也在铸造过程中不变形,那模范的材料,最好也是金属,此其一;其二,活字的模范个个不同,最终还是要靠雕刻。”

    朱由检再次想到了古腾堡印刷术,这西方字母少,而汉字成千上万,雕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本,但若是能成千上万套的批量制造铅活字,那带给大明的价值将是难以估量的。

    难道说,思想产出和交流的快慢,决定了文明的进化速度?

    想到这一点,朱由检甚至有了一种猜想,或许华夏文明为何在明朝就慢慢落后西方人,可能真的是因为印刷术的落后。

    “先生,那就用更硬的金属,比如钢,慢慢嵌入相对软的金属,比如软铜,让软的金属,形成铅活字的阴模,然后在这软金属里灌入冷却不变形的铅合金。”

    这种阴阳倒模的思路也不难想,因为一直以来,造铜钱就是这个思路。

    朱由检提到的这种倒模,只是将模具换成了金属而已。

    宋应星被朱由检的话说的愣住了,要雕刻钢,就需要比钢更硬的东西,这又是一个新问题;找到够软的铜,这也是个问题……

    而且,最终成本算下来,可能比一般方法更多。

    “皇上,这样值得吗?”

    “值得,若是这条路线走通了,那我们,将可以轻松生产出千套,万套,十万套铅活字,大明的整个印刷业,将彻底不一样。”

    是的,朱由检已经想通了这一节,铅活字印刷术,将推动大明的报刊印刷,这将会让他这个皇帝能更好的控制舆论;将推动大明的书本印刷,这将导致大明读书成本的白菜化;让传递思想的书报出版更加及时,这会大大加快整个大明的思想进化。

    铅活字印刷术,简直就是现下大明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大明启蒙运动必不可少的必要之物。

    宋应星想了想十万套活字,出现在大明的场景,但是很快,他就冷静下来了。

    “皇上,这恐怕不易,而且,不一定能走的通。”

    是的,十分不易,技术难点太多,宋应星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但现在只是在脑子里想想,就已经感觉到其中的不易了。

    后面那句话,也是宋应星的心里话,不一定走得通。

    是啊,谁也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如果出现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整条技术路线,都有被抛弃的可能。

    那样的话,天量的人力精力投入,金钱投入,时间投入就都打了水漂。

    朱由检也捕捉到了宋应星的这一丝丧气,或者说茫然。

    “先生,你可能不知道,早在近两百年前,西方人就已经走通了这条路,你该有信心啊。”

    这话一出,宋应星首先是感觉一阵欣喜,若真有一条活字印刷术的康庄大道存在,无疑会大大的鼓舞他;可是下一刻,宋应星又感觉,这……难道我大明已经落后了?

    “皇上,西方人真的做出来了?这……”

    “先生,这只是他们和我们技术的侧重点不同,不代表我们就不如他们了。”朱由检看宋应星一副吃惊的样子,安慰道,“现在,有了先生主持大局,举我大明之力,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朕相信,我大明很快就会有这铅活字印刷术的。”

    “这……臣领旨。”

    ……

    这些日子,朱由检因为打算亲征,打算在亲征期间,让张嫣监国,所以现在已经将一部分奏折交给张嫣批改了。

    自从听说,张嫣是匪盗后人之后,朱由检就对自己之前的决策产生了怀疑,不过他还是想亲自看看什么情况。

    “皇嫂,最近,可有什么大事?”

    朱由检看向张嫣的眼光里,有着说不出的复杂,纠结。

    这个张嫣,确实是自己登基的助力,但是很有可能,也会是自己的敌人之一。

    张嫣从奏折海里抬起头,看了眼朱由检道:“皇上,最近,很多当年被魏忠贤贬官的官员返京了,而且,他们要求严惩阉党。”

    说着,张嫣递给朱由检一份奏折。

    山阴监生胡焕猷劾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身居揆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复何辞?”

    好家伙,朱由检几个月不动,对方先动了。

    山西一个监生,弹劾四大辅臣,说这些人是阉党,尸位素餐,没有为大明主持大局,应该就地引咎辞职。

    一个监生,能上奏直达天听,这件事本身就有点玄幻,说明这是很大一部分官员的意思,至少通政司里,有人是赞成这个弹劾,想把四大辅臣搞下去的。

    朱由检笑了笑道:“四大辅臣如何说?”

    “四大辅臣,均已上了辞呈,至于是真的想归老,还是避嫌不得而知。”张嫣的脸色,看起来说不出的平静。

    至少朱由检没从这表情里看出什么喜怒倾向。

    “那皇嫂你以为该如何?”朱由检可不会因为张嫣貌似中立的态度就放过她,特别是现在已经对她有所怀疑的情况下。

    张嫣理了理衣服,正了正身体,一脸正气道:“陛下,此等大事还得由皇上定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