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呐,这个就叫做盛世 > 第七十八章 面试众人

第七十八章 面试众人

    说完,杨文骢又看向朱由检。

    朱由检露出迷之笑容道:“杨举人回答的很好,皇上现在就想知道各位真实的想法,不要拘束,泯灭了自己的本心,这样就算一时迎合了皇上,最后也是有被识破的一天。”

    说完,朱由检又点点头示意杨文骢继续。

    这杨文骢,看来是个阉党的好料子,能不能用,得看能力了。

    “以我等来说,当陈力就列,而不是做着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事,虽有好心,却坏了国事。”

    这杨文骢,能说出这番话,看来,对朱由检这个皇帝的旨意了解得还是很深的。

    该说不说,确实是个人才。

    朱由检点点头道:“杨举人认为自己能做什么呢?”

    这已经到了杨文骢面试的最后阶段了。

    “我少年从文,又习武,喜游览,好骑射,若是皇上用我,我自认可以胜任一个练兵书办。”

    这确实是个狗皮膏药似的万能人才,似乎处处可用,又似乎处处用处不大,聊胜于无吧。

    连练兵书办都出来了,看来也确实是很关心他这个皇帝的一举一动。

    朱由检略一点头,也不表态,又转向另一人。

    此人看上去四十五六了。

    “学生刘理顺,万历三十四年河南举人,学生以为,两人应俱坐罪而死,前既有约定,功罪一体,就应按照前翻约定而论。”

    朱由检闻言,点了点头,这是个带着点迂腐的君子言论。

    配合着刘理顺破旧的举人衫,看来他是真心这么想的。

    “刘举人认为,我大明当务之急是要做什么?”

    刘理顺对这个问题,也是思考过很久,身为河南人,又长期在京师备考科举,怎能没有思考呢?大明说到底也是有策论考试的。

    “学生以为,作士气、矜穷民、简良吏、信赏罚,此四事,是大明所急需要马上去做的。”

    这意思是要振作读书人的士风士气、可怜保存那些穷苦人、精简官员,选择那些好官吏、定好赏罚,让当官的知道去做什么,不做什么。

    朱由检点了点头,这些事,说的太泛泛了。

    “刘举人,试细言之。”

    “作士气,即为重新激发士子习孔孟之风,成仁取义此才是士子真风流;矜穷民,即为让农人重耕,而非将田地荒芜,同时加大赈济;简良吏,则是汰选好官,将害民无为的官员汰选掉;信赏罚,则是无论文臣武将,均要言明何种情况赏,何种情况罚。若能做到,朝廷大定,大明大定。”

    这时朱由检才知道,这刘理顺为何说功罪一体两人都该杀了,原来出在所谓的信赏罚上。

    刘理顺还要说什么,朱由检却是有些了解这个人了,却是不用再问了。

    “下一位。”

    “我祁彪佳,天启二年进士,因为父丁忧而去官,正在京师等待朝廷栓选。”

    朱由检看去,这人只有二十五岁,没想到早在几年前就已是进士了。

    “原来是进士,失敬。”朱由检拱手打了个招呼。

    “我以为,现下治国,不过八个字,务实求真,经世致用。而今圣皇正是如此,熊廷弼有督师之名,而无督师之实,自然需要平反;皇上的青词,正是要寻找经世致用之人,而非坐而论道之徒。”

    少年天才不愧是少年天才,一下子就说道朱由检心里去了。

    朱由检点点头问道:“祁进士认为自己能为皇上如何分忧呢?”

    “臣以为,以臣之所能,不过为一县官、州官,只有实实在在了解了大明,才能脚踏实地的去更好的做事。”

    这话一出,就连朱由检都有点佩服这人了,竟然还真有点实事求是的意思。

    朝着祁彪佳点点头,朱由检转向最后一人。

    “学生沈自征,国子监监生,学生以为,圣天子杀王化贞,而为熊廷弼平反,实乃天下幸事。有能之人得以振奋,无能之人则不敢再因此而虚占高位,官员不敢举荐庸常,风气为之一变。”

    此人看上去不到三十,一身儒装,略显陈旧,看来也是穷苦秀才,不过既然是监生,那说明还是有些关系的,只怕是落魄家族出身。

    朱由检点了点头,这番话,并不高明,甚至很平庸,因为朱由检当时的判决里就有类似的意思。

    既然是军事人才,那就说说军事吧。

    朱由检漫不经心道:“袁公子说,你是那个年少就游历边境的监生?你对建奴接下来的动作有何看法,他们将往何处打?以后我大明当如何应对?”

    沈自征点点头,本来也只是来展现自己军事素养的。

    “学生以为,下一步,建奴主要的目标是整合自身,同时击败蒙古林丹汗,如此,则以长城之大,山海关形同虚设。”

    没想到,这沈自征竟真是个军事人才,朱由检不禁有些欣喜。

    “那你说说,建奴具体会如何整合自身?”

    这远在辽东的事,沈自征怎会知道呢,他摇了摇头道:

    “以学生在边关所见,建奴目前对汉人的杀戮比之努尔哈赤时,稍减,皇太极恐会重用汉人。蒙古诸部,林丹汗尚在,这是建奴整合蒙古的阻碍……”

    朱由检点了点头,这沈自征真是给了自己一个惊喜,这还真是个人才。

    “沈监生,一向以何为生?”

    前面的人朱由检都没有问出这话,沈自征感觉自己受到了格外的重视。

    “学生一向四海为家,以为人出谋划策为业,也就是幕僚。”

    原来,也是个幕僚。

    朱由检想了想道:“以你之见,朝堂之上,或者曾经的官员里,可有谁是通晓军事的?”

    沈自征眉头一皱,略一思索便道:“以学生之见,当属孙承宗、熊廷弼、范景文、申用懋为最。”

    听到这一锅乱炖的人名,朱由检不由得眉头深锁。

    “孙承宗,柳河之败,以两千打三百,辽东军由十几万减为数万,如何也不能被认为是通军事吧?”

    沈自征轻笑道:“世子此言差矣,当世之衰,并无谁是天生帅才,孙公德高望重,又肯亲临辽东,稳住大明辽东防线,这已是很了不起了。”

    朱由检不置可否笑了笑:“并无谁是天生帅才,说的好。”

    “世子,人才是用出来的,若是朝廷今日用此人,明日又换一人,长此以往,又有何人是真正能用的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