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回村之山水田园 > 第一百三十三章村长的提议和要求(第二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村长的提议和要求(第二章)

    当天晚上村长大伯就找上门来,他见到张牧就笑道:

    “小牧你小子行啊,有好消息也不先告诉我?”

    听到大伯的话,张牧一头雾水,心想自己有啥好消息。

    见到张牧发愣,似乎还不知道是因为啥事,村长张国华瞪了他一眼道:

    “你小子还跟我装傻呢?就是你们公司销售突破500万的事情啊!”

    “要不是县里发了嘉奖通知,我现在还不知道呢。”

    经过大伯的一番讲述,张牧终于明白了,

    原来自家公司和姜主任都被县里通报嘉奖。

    这不嘉奖信已经送达了各村。

    可能是因为现在公司没人上班的原因,所以自己还没收到嘉奖的信息。

    不过自己公司的销售额没有突破500万啊,张牧立马就说出了心里的疑问。

    大伯听到后顿时笑了笑:“你小子还是太年轻,五百万算什么,县里就是宣传破千万都正常。”

    大伯点到为止,张牧也不笨,只是刚才没反应过来而已。

    “对了,你小子公司也越办越大了,要不也办一家专门的食品加工厂?”

    “大伯,你怎么知道我要办食品加工厂的?”张牧有些惊讶的看着村长。

    张国华微微一笑,自从得知张牧的公司仅仅十天就卖了400多万的产品后,

    他就觉得张牧应该需要一家自己的食品厂,

    这样不仅能增加利润,还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听了大伯的解释,张牧不由感慨,难怪大家都说姜还是老的辣。

    “小牧,你看咱们村的学校怎样?能不能租给你做食品厂?”村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要是张牧将工厂建在村里,那村民们进入食品加工厂上班就方便多了,

    工资多了不敢说,一个月两三千的收入总会有的吧?

    听了大伯的话,张牧顿时恍然大悟,觉得这确实是个很好的建议。

    村里的小学是建于2008年,直到15年的时候才因为生源减少而关闭。

    即便已经过去了好几年,里面的设施依旧完好无损,水电一应齐全。

    而且这个学校占地一亩多,完全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

    于是想了几秒钟,张牧就答应下来。

    “哈哈,小牧你放心,明天我就跟村里的干部们商量商量,租金肯定给你最大的优惠。”看到张牧点头,村长顿时高兴不已。

    因为学校是村里当初自己集资修建的,因此村里完全有出租的权利。

    “那就麻烦您了大伯。”张牧也笑着感谢道。

    “麻烦啥,这对咱们村也是个大好事。”张国华摆了摆手,脸上堆满了笑容。

    …………

    第二天一早

    村委就召开了相关会议。

    在会议上,所有干部都一致同意将学校租给张牧做工厂,租金也很便宜,一年只要一万块。

    即便是搅屎棍马尚德这次也投了赞成票。

    会议一结束,张牧要租村里的学校开工厂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这不,张牧刚从公司回来,就被村民们给拦在了村口。

    “小牧,听说你要在村里开食品加工厂?”

    “这事还没决定呢,你们怎么知道的?”张牧有些好奇的问到。

    “咋不知道?村里都开过会了……”八叔看着他说道。

    听到这边的动静,村长立马走了出来,朝他招了招手。

    “小牧,你来过来一下。”

    “哎!”张牧应了一声,和大家告辞后,就向村委走去。

    走近大伯的办公室,张牧就坐到了沙发上。

    “大伯,听八叔说村里已经开过会了?”

    张国华笑着点点头:“嗯,开过了,大家都同意把学校租给你,租金也不贵,一年只要一万块,不过大家也有个要求。”

    “什么要求?”张牧赶紧问到,其实他心里已经隐隐有了猜测。

    村长笑了笑就道:“大家的要求就是你们厂在招人的时候,一定要优先考虑咱们村的村民。”

    张牧心想果然如此,其实即便村里不提这个要求他也会这么做。

    “其实你把它可以当做是大家的请求,大家也不是强迫你,只是希望你尽量照顾咱们村的人。”似乎担心他误会,大伯再次解释道。

    “没问题大伯,这事我答应了。”张牧爽快的答应下来。

    看到他答应的这么快,大伯也很高兴,于是向他说道:

    “呵呵,那就好,要是真遇到不合适的,你也不用为难,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该开除的就开除,……”

    就在张牧和村长在办公室里交谈的时候

    村口也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在热议张牧准备开工厂的事情。

    “小牧直播带货是不是赚了很多钱?要不然怎么又要开工厂了?”大潘叔好奇向边上的人问到。

    “那是肯定的啊,你也不看看这些天咱们村有多少人在他手下打工。”八叔点了点头道。

    是啊,这些天村里只要还能干活的,几乎在到南兴镇那边帮张牧打包快递。

    要是干的好,一天就能有三百来块钱的收入,

    即便干的慢的,一天的也能挣一百六七十块。

    这样的收入,可比大家在家种地好多了。

    “呵呵,这算啥,你们可知道这些天小牧直播赚了多少钱吗?”就在这时,马上风神神秘秘的向大家问道。

    “赚了多少?”吃瓜群众们纷纷好奇的望着他。

    “500多万!”马上风高高的举起一个巴掌。

    “怎么有这么多?”众人童孔一缩,忍不住惊呼。

    “马上风你弄错了吧?小牧怎么可能赚到这么多钱。”只有张牧八叔多少知道一些,因为他家张霖就是那边的负责人呢。

    “你说的估计是销售收入吧?”八叔再次问道。

    听了八叔的话,其他人都点点头,觉得这才对啊,要不然那可就要吓死人。

    四百多万啊!大家要几辈子才能赚到吧。

    “咳咳,应该……可能是吧。”马上风有些尴尬。

    听到马上风的话,大家给他一个大白眼。

    其实马上风也不是很清楚,他只是听他哥马尚德提了那么一嘴。

    马尚德也是从昨天县里发的嘉奖信上看到的,上面并没有提到张牧公司的利润。

    不过大家并不妨碍大家猜测。

    于是大家又开始讨论起他们公司的利润来。

    有说一百万的,还有说两百万的。

    听到这些家伙在这儿瞎猜,张牧八叔撇撇嘴就道:

    “你们这嘴巴一张就是一百万两百万的?”

    “你们以为小牧是印钞票的?难道他卖水果不要成本?你们可知他寄一个快递要多少钱?知道平台和国家还要抽成收税吗?”

    听了张老八的话,在场的人都面面相觑。

    “啊?那你觉得小牧能赚多少?”大家愣了一会儿后,就向张牧八叔问到。

    张老八抽了口烟,轻轻的摇了摇头道:

    “他具体赚了多少我也不知道,但肯定没你们说的那么多,我估计他可能也就了几十万吧。”

    “几十万已经很多了。”

    “是啊,咱们一辈子还赚不到几十万哩!”

    在场的村民们都羡慕的点点头。

    这才几天的功夫啊,张牧居然就赚了几十万,在场的村民累死累活一辈子,估计都存款还没几十万呢。

    “哎,你们说这人和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就在这时,马上风不由感慨。

    听到他的感慨,大家都感触颇深。

    村里的年轻人可不少,但能像张牧这么能干的一个都没有。

    在其他来了还在努力赚钱买房买车,准备找对象的时候。

    人张牧已经事业初成,最近还找了个同样是大学生的漂亮女朋友。

    这让大家如何不感慨。

    “还是上过大大学的好啊!”

    “是啊,之前咱们还说上大学没啥用,现在才知道大学生的真本事。”

    之前看到张牧创业失败,落魄的回到村里,

    不少村民都在看他的笑话,觉得大学生也不过如此。

    大家都觉得大学生已经失去了市场,

    不少人大学毕业,不一样去送外卖?

    这和那些初中毕业的又有啥区别。

    因此那段时间,村里到处都充斥着读书无用论,觉得书读的再多也没球用。

    还不如找点出去打工,或是出去学一门手艺。

    ……

    和村长聊了一会儿

    张牧就和村长一起来到了村里荒废的小学。

    不少村民也跟着他们去看热闹。

    村里的小学只有一栋教学楼,占地一两百个平方,一共有上下两层。

    一层有三间教室,一间办公室,还有一间厕所。

    两层加起来就有六个教室,刚好有六个班。

    “哎!当年这里学生最多的时候可是有小两百人呢,可惜了……”

    看着刚修没多久的教室这么荒废,大家心里都挺不是滋味。

    十年前,这里还是书声琅琅,周围几个村的学生都在这里上小学。

    可惜随着移民搬迁的推进,现在周围的学生越来越少。

    很多偏远的山村都成了空壳村。

    七里坪还好,因为土地平坦肥沃,所以原因搬到城里的还算少,

    但其他村,有的甚至整个村都搬到了县城。

    随着周围乡村的衰落,七里坪小学也逐渐走向了衰亡。

    到了15年,村里的小学因为缺少生源,终于停止了办学。

    村里的学生们也只能去城里的学校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村里看起来总是很冷清的原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