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造皇劫 > 第五十五章 平西王(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第五十五章 平西王(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位于西南边陲之地的云南,是被封为平西王吴三桂的封地。

    云南府,最初设立于明朝,洪武十五年才开凿建城,设立府、州、县等治所。云南省治,府治,县治都安置在昆明城内。

    昆明城以五华山为中心,修筑昆明城池,以砖砌成,周围九里以内为城,墙高三丈设有六门。城外有护城河,河上可行舟船。

    城内修建了很多精美的官衙,宅第和牌坊,山内风景名胜修建亭台阁宇。

    边境的之城,山高皇帝远,百姓生活富足,而且缓慢悠哉。

    在城中,最为奢华的建筑群,当属于吴三桂的平西王府。

    这座平西王府建筑极致奢华,所用材料都珍贵异常,其风格独具一格,自成一派,却又有着京城建筑的影子。

    这座王府规模庞大,楼阁牌坊都用五彩斑斓的颜色装饰,而繁多的颜色却又能彼此协调,体现汉人与满人截然不同的审美。

    最初这座王府,原本名为平西侯府,是明朝开国名将沐英的府邸,明朝时期沐氏于云南坐镇边疆,因其世代执政宽容,在云南一带威望素高,独挡西南一面,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所以虽然沐氏在明朝爵位仅为平西侯,云南的百姓还是将沐家府邸称之为沐王府。

    吴三桂于明末时就对这座府邸垂涎已久,早就觊觎多年,因此在投靠清廷之后,便开口索要为自己的府邸。

    吴三桂入驻封地之后,便以这座府邸为自己的王府,又以自己主政云南嫌该府邸格局过小,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威望为由,不惜耗费重金以及人力去扩大王府的建筑面积,并使用许多珍稀材料装饰,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扩建之后,此时的平西王府俨然一副小型皇宫的模样。

    府内,一处装饰淡雅庭院内,刘玄初因为纳穆福的失败赶回云南,此时他身穿儒袍披着淡灰色的,延边有白色皮毛的斗篷,急匆匆都走进庭院内。

    他一进庭院就单膝抱拳跪下,而他行礼的是一名身穿蓝色华贵蟒袍身形壮硕的男人,男人约为五十多岁,背对着刘玄初,手里拿着不知道拿着什么在投喂一只全身羽毛为白色的孔雀。其衣着华贵,就连脑后花白的辫子装饰着多款精致的金银辫饰,辫梢绑着由多颗如拇指大小红宝石镶嵌而成的坠角。他手上戴着和田宝玉做出的扳指,还有多颗镶嵌宝石翡翠的戒指。这个衣着华贵的男人就是平西王吴三桂。

    “王爷,我回来了!”:刘玄初恭敬的向吴三桂说道。

    “怎么样?行动顺利吗?”:吴三桂喂着他那心爱的白孔雀,口气平淡的问道。

    刘玄初回道:“行动失败,没能杀掉那老太婆。”

    吴三桂停顿了一下,把手里的东西都丢向白孔雀,拍了拍手后说道:“先起来吧!”

    刘玄初站了起来,恭敬的站在一旁低着头。而吴三桂转过头来,只见他留着花白挂髭

    络腮长髯,须眉皓然自有一股王者之态。

    “来吧,说说为何失败。”

    吴三桂行至庭院的亭子里,坐在石凳上,端起由侍女沏好,倒在杯子里的茶,细细的茗了一口。

    “王爷,我们借用纳穆福之手让他们满人狗咬狗的计划,却被一山火给挫败了!”:刘玄初说道。

    “山火?”:吴三桂疑问道。

    “没错,山火,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不想让那老太婆死,在我们即将行动之前,那小汤山无故起了山火,将我们的计划全盘打乱,我们还为此损失了两百多名精锐。”:刘玄初话语之中带有些惋惜。

    “茂遐呀,你怎么确定这山火就是天意所为呢?就不会是人为吗?”:吴三桂喝着茶,颇有深意的说道。

    刘玄初有些惊讶,急忙回道:“王爷,你的意思是?”

    吴三桂抚了抚自己花白的长髯,两指捏起一块糕点咬了一口后说道:“恰巧就起山火,这个世上没那么多恰巧,想必是有人洞悉我们的谋划。”

    刘玄初有些恍然大悟:“此事如此严密,可以说是密不透风,怎么可能?”

    吴三桂摇摇头说道:“我觉得事有蹊跷,茂遐你得给我再查查那纳穆福,此人并不稳妥。”

    刘玄初抱拳回道:“明白,属下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吴三桂吃完糕点后,用侍女递过来的手绢擦了擦嘴,端起茶喝了一口之后说道:“康熙那小鬼应该已经注意到我们的行动了,看来需要抓紧筹备,我儿应熊仍在京城做人质,茂遐,你得找些好手,伺机将我儿救回云南。”

    刘玄初回道:“属下一定竭尽所能将世子救会云南,请王爷放下。”

    吴三桂放下茶杯又问道:“你之前不是联系江南一带潜伏的反清势力?现在进展如何?”

    刘玄初此时面容难堪,有些难以启齿:“王,王爷,这事不知属下当不当讲?”

    吴三桂此时有些奇怪,便问道:“你平时可不是这样,有什么但说无妨。”

    刘玄初停顿了一会之后才开口说道:“那些江南的反清势力,多数不愿意和王爷您联手合盟。”

    吴三桂这时侧过头来看着刘玄初,虽然脸上平静如水,但是眼睛里却透出一丝怒气:“这是为何?”

    刘玄初憋了一眼吴三桂的的神情,内心有些忐忑的回道:“王爷,反清多数都是游荡在江湖中的一些游勇,当然其中不乏一些江湖门派,前朝遗留下来不服清廷统治的人,这些人龙蛇混杂,势力横插交错,只是他们不服王爷投靠清廷,他,他们称您为汉……”刘玄初不敢说出后面那个字,而是拖长汉字的音,试探吴三桂是否会因此而发怒。

    吴三桂听了之后,看起来风轻云淡,但其实手早就紧紧攥着拳头,却故作平和的说道:“想说本王是汉奸是吧,那前明早已经腐朽败落,要本王怎么救,难道为了一个流芳百世的英雄之名而马革裹尸?他们一心反清怎么不在那些满清鞑子打进关的时候,抛头颅,洒热血?”说完吴三桂站起身来,背着手说道:“算了!那些江湖草莽,对我们的大业起不了什么作用,你且自行斟酌,能用就用,不能用不要浪费太多时间。”

    刘玄初应道:“是!”

    吴三桂摆摆手示意刘玄初退下:“本王乏了,你就先退下吧!”

    刘玄初再次抱拳鞠躬后退几步后,便转身走出庭院。

    这时吴三桂转过身来,看着自己心爱的白孔雀,喃喃道:“看来天下人还是误解了我吴三桂呀!”

    ……

    ……

    扬州府,原本属于明朝设立的江南省,属于南直隶范围内。顺治二年年间沿明制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废除南京国都的地位,自此扬州便属于江南省,再到顺治十八年,又将承宣布政使司分为左右。后于康熙六年,将承宣布政使司改为行省,以江宁,苏州两府首字为名,定名江苏,以安庆,徽州两府首字为名,定名安徽,扬州府在五年前正式归属于江苏省。

    扬州是京杭大运河淮安至扬州的淮扬运河段的终点,也是毕冉他们此行水路的终点。

    淮扬河畔,江南盛景。

    “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体现出扬州美景的诗情画意。怪不得连金庸先生鹿鼎记里面的主角,韦小宝的出生地都是在这个运河第一城的地方。

    看着繁荣的扬州,毕冉心中无限感慨,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曾经在不少电视剧里面看过介绍扬州场景。但是自己亲自目睹之后才发现电视剧呈现出来的,完全没有自己亲身经历的那般深刻。

    在扬州港码头下船,二十几天的水路行程落下了帷幕。

    此时,当毕冉他们从船上转载行李到马车上面的时候,码头边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早已经在码头等候多天的纳穆福打扮成码头脚夫的模样,趁着来往人群的掩护,慢慢的靠近曹若兰。

    虽然毕冉一行人周边有很多官兵守护,但是乔装打扮的纳穆福此时并不起眼,他怀里揣着一把短匕首,这把匕首是费琢交给他的,刃上焠着剧毒。

    而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