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皮影之家 > 第四十一章制作皮影灯

第四十一章制作皮影灯

    梦幻般的高楼大厦,不时地变幻着光彩,让向东想起了走马灯。如果街道两边能够悬挂一批走马灯,那变幻的图景一定非常好看。

    曾经他想过利用走马灯的原理制作皮影灯,由于忙,一直没有时间做,今晚下班后,他望着有点昏暗的街灯,再一次想起了这件事。

    把皮影子做好,贴在做好的走马灯的框架上,点燃蜡烛,皮影子就会走动起来。

    如果再给走马灯里面装上唱片,人们就会在欣赏走马灯的时候,不但能够看到会动的皮影娃娃,还能够听到道情皮影戏。

    要想让人们接受,就得让人们觉得需要。

    一个产品投入到市场后,能不能带来收入,以及收入多少,取决于人们对这个产品的需要度。

    前一段时间,他根据张大叔的建议,制作了一批《哪吒闹海》皮影子,拿到广场卖,围观的人多,愿意出钱买的人非常少。

    本来他认为,电视上热播什么动漫,他就跟着制作相关的动漫皮影子,一定有市场,可他误判了市场,他制作的皮影子,拿到广场后,销路不畅。苦恼中,他问过一个小朋友,想知道小朋友喜欢怎么样的皮影子。

    小朋友说:“叔叔,你做的皮影娃娃比起玩具来,不如玩具实惠,玩具能够陪我玩,而这些皮影娃娃虽然好看,但不能玩。”

    “皮影娃娃当然能玩!叔叔这就教你玩。”向东说着,拿起皮影娃娃,给皮影娃娃穿上竹竿,教小朋友玩。

    小朋友学着向东的样子挥舞着手中的皮影娃娃,脸上露出了笑,但玩了不大一会,便放下了手中的皮影娃娃,没有买的意愿。

    “是不是不如你的玩具好玩?”向东耐心问小朋友。

    小朋友点点头,说:“是的,不如我的魔法盒好玩。”

    向东拿起放在地上的哪吒皮影子,介绍道:“虽然放在这里的皮影子没有你的魔法盒好玩,可这里的每一个皮影子都是有故事的,比如我手中的这个哪吒,勇敢善良,胆大包天,重情重义,爱恨分明,顽强正义,豪爽直快,刚烈大气,视恶如仇,争强好战,也很聪明,这样的人,难道你不喜欢吗?”

    小朋友说:“叔叔,你说的我心动了,可我手中没有那么多钱。”

    归根到底还是价格的问题,小朋友对待皮影娃娃,不像大人那样认真,大人一般会从收藏的角度去看待皮影娃娃,大人买皮影娃娃,会看皮影娃娃的刀法到不到位,会看画面的色彩搭配,还会从艺术的角度去考虑,大人对皮影娃娃的态度不但要求做工精细,还要求要有美和艺术感。

    小朋友和大人不同,他们经常会用好奇的目光看待一切新事物,买皮影娃娃,也就图了个新鲜和好玩,不太在乎细节,当心中的新鲜感过了后,多数小朋友对自己手中的皮影娃娃,就像对曾经热爱过的玩具一样,会扔在一个看不见的角落。

    明白了小朋友的心理后,他便在制作程序上进行了调整,对头发和眉毛许多需要刀工进行精雕细刻的部位用染色进行了代替,这样就节约了很多的时间。

    节约了时间,就节约了成本,这样做出来的皮影娃娃,在价钱上就降低了许多。

    为了让小朋友便于玩皮影娃娃,他把一个皮影娃娃分成了许多部分,然后用线连接起来,增加了皮影娃娃的柔和性,遇到弯腰、踢腿和一些武打戏,操作起来就灵活多了。

    他带着试一试的心态,把为小朋友专门做的皮影娃娃带到广场上去卖,平均一个三十五元,除过成本,一个皮影娃娃,他能够见五块钱。

    说句实话,做这样的皮影娃娃,一天最多也只能做二十多个,和去工地当小工赚的钱差不多,但这是他热爱的事,他乐于去做。

    在夜总会上班,他上的是夜班,白天他睡四五个小时,便不想睡了,会抽出一段时间做皮影子,到了下午六点过后,他会带着二胡和做好的皮影子来到广场,一边拉二胡,一边卖皮影子。

    在夜总会打工赚来的钱,他全部汇给了秀秀,卖皮影子的钱,他留着自己用。

    他新做的皮影子,满足了一部分小朋友的需要,最好的一天卖出去了三十五个。

    在满足了一部分小朋友的需要后,他想着去满足一部分大人的需要。这些天来,他总在寻思着怎么让皮影子走进大人的心里,让大人乐意掏钱买他制作的皮影子。

    今天晚上,他走在街道上,看着变幻不停的灯光,想起了走马灯,如果能够借助走马灯的原理制作出来一批皮影灯,会不会收到大人们的欢迎?

    做出来的这个灯既要美观好看,又要经济实用,最好能够让每家每户的房间都能够悬挂上至少一个走马灯,尤其是在走廊上,悬挂上一个走马灯一定非常好看。

    如何才能够让人们接受走马灯呢?

    现在的人在装饰房子的时候,都很在乎美,如果走马灯能够在给人们提供照明的时候,同时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艺术的美,那一定会走进人们的房间。

    把做好的皮影子贴在走马灯上,就成了皮影灯,利用走马灯原理制作出来的皮影灯,非常美,人马流动,亦真亦幻。如果用灯泡代替蜡烛,皮影灯就会为人们提供照明的功能。问题是把蜡烛换成灯泡,灯泡产生的热量能不能让风轮转动?这个问题,他还真不知道,需要回到宿舍去实验。

    想到这里,他很兴奋,加快了脚步,十分钟后,回到宿舍的他,急急忙忙打开黄会长给他的那本《随笔》,翻到了走马灯那一页。

    关于走马灯,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是一种民间艺术,也是一种玩具,最早的民间艺人用高粱秸为框架,用彩纸编成各式精美吊饰制作走马灯……制作走马灯的方法:

    首先制作一个火焰笼:找1块稍硬的纸板,裁出1个直径约10厘米的圆,圆心处留1个可供1根长竹签穿过的洞。将圆分为16等分,每等分为22.5°,并画线做上记号,然后用刀沿线切出一小口并向外稍折出……

    根据黄会长随笔记载,向东找到了剪刀、胶水、铅笔、直尺、圆规、彩纸、细铁丝、缝衣针,开始动手做。

    向东以前没有做过走马灯,这是他第一次学做,好在黄会长在随笔上记得很详细,他不会做了,就去看黄会长的随笔。

    做好了火焰笼,接着做框架。用重量较轻的小木条钉成了1个比火焰笼稍大的四方体,在四方体的底座中间钉了1根宽木做成的横底板。

    蜡烛应该放在横底板上,向东没有放蜡烛,放了一个灯泡。制作好框架后,向东把制作好的唐僧师徒四人皮影子贴在了框架上。

    贴好唐僧师徒的皮影子后,向东给灯笼上方拴了一根绳子,用来提或者挂灯笼。

    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做好了一个贴着皮影子的走马灯,插上电源,皮影灯却不跑,一定是灯泡产生的的热量还不能带动顶部的风轮转动,需要耐心等待。

    等了十分钟,向东有点瞌睡,还不见转动,向东便取出灯泡,换上了蜡烛,点燃蜡烛,也不见旋转,向东耐心等,十分钟后,还是不旋转。

    一定是没有做好,向东重新读黄会长的随笔,重新检查。

    为什么走马灯会旋转呢?它的原理是利用蜡烛燃烧热能产生空气对流,使灯内从下往上的气流推动灯内风轮旋转的。

    空气对流?向东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自己把风口没有做好,空气不能对流,产生不了气流,没有了气流就推不动了风轮。

    做好风口后,向东点燃蜡烛,过了二分钟,走马灯终于跑了起来,不过跑的不是马,而是唐僧师徒,唐僧骑在白龙马上,猪八戒扛着耙子,沙和尚担着担子,孙悟空蹦蹦跳跳的。

    终于动起来了,不需要用手操作,皮影子就动起来了,这真是一件让向东兴奋的事,向东把贴着皮影子的走马灯称呼为皮影灯。

    接下来就换上灯泡试试,换了一个瓦数小的,不旋转,换了一个瓦数大的,终于旋转了起来。

    看着旋转起来的皮影灯,向东觉得太浪费电了,必须加以改进。

    想起了扬场,早些年,小麦成熟后,一家人便老小一起上,拿着镰刀收割小麦。收割小麦的时候,经常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在前面一边收割一边下要把子,另一个人一边收割一边圆前面那个人下的要把子,叫圆要。

    圆好的小麦就成了一捆小麦,一捆捆小麦先后被拉运到土场上,摞成了一个个小麦垛子,小麦垛子在阳光下暴晒几十天后,水分便蒸发了,这个时候就能够碾场了。

    把小麦垛拆了,把小麦铺在土场上,套上毛驴或者牛,拉着石头辊子开始了碾场。

    经过三翻九十碾,小麦便完成了脱粒,脱粒后的小麦里面混着一些杂质,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风进行分离,分离的过程叫扬场。

    风大风小,风怎么吹,都取决于老天爷,有时候为了分离出六七千斤小麦,就得四五天。后来村里有了电,人们便买来了风扇,有了风扇,再也不用靠风婆婆了,两个小时就能够扬出来五六千斤小麦。

    每一颗粮食,都含着农民的辛苦和汗水,想起了风,就想起了风扇,如果能够给走马灯安装上一个小小的风扇,走马灯就不用大瓦数的灯泡了,也不用蜡烛了。

    问题是这种小型的风扇,那里有?向东想到这里,也瞌睡了,决定好好睡一觉,明天天亮后,再去买风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