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差点黄袍加身 > 第六十三章 王国叛乱(二合一)

第六十三章 王国叛乱(二合一)

    “可不止皇子辩有外戚,皇子协也是有外戚的!”顾雍眼神灼灼地看着刘雄,这第三只杯子,也被其给掀开。

    “董太后?”刘雄听得顾雍的话,眼中也是闪过一丝精芒,瞬间意识到了顾雍所指的第三条路。

    “然也!”顾雍面上淡笑道。

    要知道,那皇子协虽说是自幼丧母,其母王美人被那何皇后毒杀,但是却被董太后怜悯,亲自收养,收入深宫,情同亲生,甚至董太后多次向汉灵帝进言,要求其立皇子协为储君。

    而汉灵帝也是被其劝动,动了废嫡立庶的想法。

    当然,仅仅是董太后的劝谏自然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其中自然有诸多的因素,譬如先前的窦武之乱,又譬如那刘宏不喜欢刘辩的举止,认为其人举止轻佻,不类己。

    那皇子辩因刘宏先前诸子皆是夭亡,故自幼生长在民间,被道人所收养,而皇子协自幼被董太后收养,举止端庄。在行为举止方面,道子和皇子之间的区别差距颇大。

    所以,看似皇子协母族势力不深,但是其身后的董太后,以及骠骑将军董重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是属于刘协的外戚。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刘雄亦乃董氏之子也!

    正是因为这层关系,何进方才对刘雄充满敌视,不想让其入京插手储位之争,也是因此,刘雄自然而然地与董氏一族,以及刘宏划分为同一阵营。

    想到这里,刘雄心中不由得浮现出一种莫名的情感,那董太后的容貌,他依稀还能从原身的记忆中记得。只是...他毕竟不是原身了,再见董太后的话,又要如何面对呢?

    “元叹。”刘雄轻叹了一口气,看向顾雍。

    “雍在!”

    “你且亲自为我去骠骑将军的府上投递名刺。”刘雄心中有事,淡淡地吩咐道。

    “是!”顾雍听声应诺,便起身离了榻上,径直朝着屋外走去,眼中隐隐闪过一丝激动,想要直接领着几位扈从前去骠骑将军府上。

    纵然他家世显赫,但是却远离京城,趁着刘雄的东风,却是好不容易踏入了大汉朝,甚至是全世界的中心,将与这世道中最精英的一批人较量。

    他已经隐隐有种预感,自己将开启一场跌宕起伏的人生,或是一步登天,或是万劫不复!这无疑让他心神激荡,甚至迫不及待地去迎接这一切。

    ......

    纷乱的白色从天而落,洛阳城中,各家街坊的瓦片上隐隐堆积了一层薄雪,而雪花落在土地上,则是立马融化,似乎冰火不相容一般。

    洛阳郊外,已然开始湿润的土屋中,一位老人走了出来,见得天空降雪,便捧着干枯的双手,接过雪花,旋即看着落在手心中的雪滴,不由得哀叹一声。

    而城内的路上,行人匆匆,尽管步履颠簸,巾帻上的白雪却牢牢不动,紧紧地粘在上方,转瞬即化。

    一只装扮奢华的马车,从大将军府中行出,行驶的格外妥当,转过几个弯,在路过占地颇广的骠骑将军府时,从马车车帘中探出一人,视线略过府门,眉头不禁紧皱。

    “嗯?”

    这白面俊朗的何进看着府门口有一文士,身上染雪,正领着三五人敲门,心中不禁疑惑。

    接着,从府中探出一个门房脑袋,探头探脑地接过那文士递给的名刺,瞅了一眼,然后马上缩了回去,府门再次紧闭。

    不过马车很快就驶过府门,何进见得看不清情况,尽管心存疑惑,但还是缩回了脑袋,望着马车上方,全身放空,思考着接下来的事情。

    不多时,马车已然驶到了南宫外,何进听得下人的禀告,应答一声,便拥着一身略显暗红的长袍,走出马车,径直朝着宫中走去。

    也不需下人引路,其人轻车熟路地便朝着宫内走去,而原本传达旨意的小黄门则是弓着身,一路小跑地紧随在其身后。

    看着其行走的方向,却是没有朝着平日里朝会的嘉德殿走去,而是稍偏了一些,冲着另一座小些的宫殿行去。

    到了这门口之后,何进先是等得小黄门为其通报过后,方才卸下了佩剑,交由门口的侍从,接着移步入了此间偏殿。

    其间约莫有着十余人,看得何进入内,众人皆是朝着其侧目,点头示意,何进看着主座上面无表情注视着他的刘宏,心中一惊,则是迅速找到属于他的位置,连忙坐下。

    见得人到齐了,刘宏冲着身侧的张让轻微地点了点头,那一直躬身的张让得令,则是一脸谄笑地点头应是,然后转身朝着赶来的文武大臣们开口道:

    “今日天子召集诸君,是想要商议那汉阳人王国叛乱之事。王国与那扶风人马腾现如今率领了凉州数万羌人,已然包围了陈仓。”

    “而长安此时只有守兵五千人,京兆尹盖勋今日使人来报,请求再征召大军,补齐守兵至万人,以防备王国大军。”说罢之后,张让半合着的眼眸扫视了台下的众人,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诸君认为,谁人有能力率领大军,平叛此事?”看着台下的众多大臣神色各异,台上面色苍白的刘宏方才淡淡开口道。

    “臣认为,司隶校尉张温,数率大军,颇有能力,且忠诚可鉴,可以为之一用!”听罢张让以及刘宏的话众人面面相觑,接着,一身着深色长服,下颌无须的宦官率先站了起来,冲着刘宏行了一礼后,方才捏着公鸭嗓开口。

    刘宏听得此言,原本微合的眼眸不由得睁开,打量着此人。只是他看着此人,却是丝毫想要开口的意思都没有,见得此状,另一身着褐色长服的文士站了起来。

    “臣以为有异!那张温先前讨伐边章之时,便已有败绩,且此人屡次克扣粮饷,且性情暴虐,甚至此前一战,因为克扣军士钱财,导致从幽州征召的数千乌桓骑兵多有埋怨,直接溃散回国。”

    “此等小人,万万拖付不起征讨大任!万一此人在征讨过程中,旧事复萌,拖累了数万大军,又该如何是好?”此人言语慷慨,口水四溅,听得在座的人皆是眉头舒展,忍不住点头,显然颇以为意。

    除了先前那一二宦官,面色不佳,甚至望向此人的眼神也不禁略显恶毒。

    而刘宏听得此言,不禁轻轻颔首,表示其人说的有理,他对于在座诸人的神情,却是早有预料。

    毕竟张温此人某种程度上,还是属于阉宦阵营,不受士人待见自然是理所应当的。此人先前是曹操之祖父曹腾所提拔,此后一直与阉宦走得颇近,自然而然就被打上了阉宦的标签。

    甚至于此人先前还敢于以行贿方式得任司空,颇为天下人所不耻。

    见得刘宏微微点头,那两人知道张温多半已经没戏了,皆是整理了一下衣冠,收敛神情坐下,那士人全然不顾身侧的宦官狠厉的眼神。

    而看着两人坐下,何进看着那正整理衣装的阉宦面上显露出些许不屑,却是没有立刻起身,看着同属士人阵营的太中大夫杨彪冲着另一人示意,接着那人便站了起来,冲着刘宏行礼道:

    “臣窃以为,河南兆朱儁,战绩彪炳,治军有方,有大将之略,且曾亲自平叛黄巾之乱,治下政通人和,属文武双全之才,自然可以为之一用...”

    只是这人还没说完,便有人站起来反驳道:“那王国叛乱已经迫在眉睫,而河南兆尚在数百里之外,且不说是否适宜领兵,单是一来一回就颇费时间。臣以为不可,只是可作备选罢了。”

    刘宏抬头看去,只见得此人正是故车骑将军,现大长秋赵忠,此人听得推举朱儁,立马眉头紧皱,起身反驳,只是他却是较为圆滑一些,没把话给说死。

    “善!还有甚么人选吗?”刘宏与其对视一眼,惊得赵忠连忙低头,刘宏见状便不由得微微颔首,朝着台下众人问道。

    “臣以为,都乡侯皇甫嵩可以,其人屡有战绩,更是将门世家,先前黄巾之乱时,便是都乡侯与河南兆共同破敌,能力有所证明。”

    “而且其人便是凉州人,在凉州一地颇得羌人爱戴,一旦此人前往三辅之地,局势必然如同势如破竹一般,迎刃而解!”

    见得众人皆是默不作声,太博袁隗瞥了一眼坐在中央的何进,眉头微微皱起,倒是想不通此人今日怎么这般稳当,只是率先开口道。

    而听罢袁隗的话,原本想要起身反驳的人,见得发言者是袁隗,皆是止住了自己不同的话语,微微颔首,忍不住称赞道。

    “然也!都乡侯皇甫嵩确实可担大任,况且其人忠诚有佳,先前凉州叛乱,贼人北宫伯玉、先零羌率军东犯,便是皇甫嵩亲自坐镇长安,方才保了长安一方安宁。”

    “太博所言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

    “...”

    而张让以及大长秋赵忠见得众人皆是附和太博袁隗的建议,隐隐对视一眼,却也没有反驳,只是任由旁人赞同,甚至于赵忠也主动上前一步,赞同此事。

    这倒是让高坐在主位的刘宏不由得看了他一眼,显然是有些诧异,旋即便收回了目光,冲着太博袁隗点了点头。

    “太博所言即是,那便使皇甫嵩为左将军,领军前往!”

    “诸君还有其他人选吗?”

    说罢之后,刘宏再次扫视在座的诸位大臣,示意他们再提出一位人选,以便制衡皇甫嵩,免得皇甫嵩一人统领数万大军,独揽大权。

    “臣以为,都亭侯、降虏校尉公孙瓒可堪大任,其人弓马娴熟,善使骑兵,且声名远扬,颇得羌人等少数民族畏惧,不若使得其人西进,共击王国!”又是一人起身,朝着刘宏行了一礼,朗声说道。

    只是此言一出,便得了在座众人的反驳。

    “此言不妥,那降虏校尉公孙瓒远在辽东,远水解不了近渴,属实是异想天开了!”

    “然也,况且此人比河南兆朱儁还要远,招此人入京,倒是不如招河南兆朱儁入京,来得痛快!”

    那人听得众人反驳,面上青红一片,倒是一挥袖子,径直坐下,顺带掩饰面上失态的神情。

    而太博袁隗见得该提的人选都已经提到了,而那何进仍是一言不发,倒是眼中闪过了一丝疑惑,再次瞥了一眼何进,而其他人也是看着自家大将军一言不发,皆是面露疑惑朝着何进望去。

    何进看得众人皆是看向自己,面上颇为受用,白净的面庞上显露出一丝得意,看得张让以及袁隗等人眼中浮现出不屑,只是此人先是冲着刘宏行了一礼后,便缓缓开口道。

    “臣以为,斄乡侯董卓亦可以担当大任,统率诸军,西击王国!”

    说罢之后,其人先是观察了一下主座刘宏的神情之后,顿了顿,方才继续开口,阐述自己的理由:

    “其人刚勇侠义之名,名扬诸羌,如同都乡侯皇甫嵩一般,其人亦是凉州人,会尚且其统军多年,颇有经验,派其人西进,多半会事半功倍,极速平叛!”

    何进说完之后,便有一人立马站了起来,正是太中大夫杨彪,其人眉头紧皱,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太博袁隗,心生疑惑,然后缓缓开口道:

    “臣以为斄乡侯董卓屡战屡败,黄巾之乱时,便因无功而获罪,更别说其人骄横之名,三辅之地皆知...”

    而一侧坐着的太博袁隗,听着太中大夫杨彪的话语,眼神为之移动,却是什么都没说。

    ......

    微雪已停,天色渐晚,室外的温度越发的低冷,街上的行人也是愈发的少,各自归家。

    趁着宵禁之前,顾雍正领着三五扈从,在街道上纵行,见得旅舍之后,顾雍眼中闪过一丝喜意,便顺势从院外推门而入。

    入门之后,顾雍与诸多伴从打过招呼之后,脚上的步伐越发地加速,径直朝着后院走去,正巧与往屋外想要看看雪势的刘雄正好相遇。

    “元叹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刘雄见得顾雍回来,又瞅了瞅外界的天色,眼中不禁浮现疑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