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咱们班新来的两位同学……”,新的班主任张义在讲台上对大家讲话。

    “冯苏亚”

    “到!”坐在最后面一排的冯苏亚回答并站了起来。

    “杨少云”

    “到!”坐在冯苏亚身边的杨少云同样站了起来。

    “这两位就是咱们班新来的同学,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班主任张义对他们全班的同学讲着话。他是一个瘦且不高,没有戴眼镜的中年人,表情时刻严峻,大概是也是因为教数学的缘故,脾气并不太好。穿着黑色的西裤,棕色的皮鞋及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一件毛线织的土色的马甲,说话的时候经常咬字变脸,有些奇怪,就像是脸部的肌肉有些不灵活抽筋,但是他们熟悉了就并不觉得可怕。

    班级里除了他们两人以外,都是一些年龄稍小的同学,所以他们两便坐在了一块,又因为是故人,冯苏亚并不排斥杨少云,而杨少云也并不打扰冯苏亚。

    他们两人坐在教室的第三组的最后面靠墙一排,在他们的前排是杨晓洁与她的同桌赵秋红。在这个新的班级里,冯苏亚认识了爱看武侠小说的龙云聪,拼命学习的任小丹,潘志才等人,还有与他一个村委会的何志虎,家住永安街上胖胖的宋立新,还有与杨少云一个习性的潘习良。在新的班级中冯苏亚和杨少云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同时也在努力的学习。让冯苏亚意外的是原来的同班同学李小燕和刘世英也在他们之后相继到了这个班补习。

    冯苏亚的到来帮助了许多同学提高了学习的认识,同时他自己也得到了更多的提升。很快冯苏亚便在班级中及年级中成绩突出,大家都认识了他,而且他的文科依旧是那样的排在第一位。理科成绩虽然不太理想,但是比起以前自己和现在已经是十分的不错了。

    自从毕业后,冯苏亚便与矣珂莉失去了联系,由于冯紫娟与杨丽娟等人的离开,所以更没有了她的消息。虽然在心里十分的失望,但是冯苏亚依旧在心里为她永远的留下一个位置,等待她的归来。

    新的班级里有一个女生特别让冯苏亚在意,她留着男孩子一样的短短发型,但是脸上的秀丽之气却十分明显,比较沉默寡言,学习也不错。她的名字叫吴苏雨,也是一个很喜欢画画的女孩。冯苏亚记得初一刚入学的时候,那时学校的围墙与永安中心小学还不相通,他常和大家从宿舍后面那道破墙上翻过去小学里玩,在走廊上的学习栏中的美术框中曾见过吴苏雨画的一幅李若彤扮演的小龙女,十分的像也十分的美丽。

    从那时起冯苏亚便无意中记住了这个名字,如今竟然相聚在这里。不过冯苏亚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何志虎特别的喜欢吴苏雨,在他的身上冯苏亚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只不过他比自己幸福罢了。因此,冯苏亚本来想与吴苏雨成为好朋友,但是怕何志虎有所顾虑,所以他故意避开了吴苏雨,一直只是和她作为一个普通的同学。

    班长便是何志虎,学习委员有两个,一个是吴苏雨,另一个是英语老师的女儿张小蕾。张小蕾是个活波可爱的女孩,比起瘦瘦的吴苏雨来说稍微胖一点,学习和吴苏雨不相上下,听说和王小明关系非一般。冯苏亚也在私底下问过大家,王小明十分喜欢张小蕾。王小明的哥哥王小杰曾是冯苏亚那一届的同学,只不过他是和矣珂莉一个班,如今他也在隔壁班级补习,和自己老家同院的小伙伴冯念秋一个班。王小杰与冯苏亚的关系还不错,所以与王小明也成了好朋友。

    在这些朋友中,冯苏亚还认识了一个像李之武那样性格的朋友王小春,他和王小明是本家亲戚关系,王小春与冯苏亚在后来成为了好兄弟。王小春虽然没有李之武那样的魁梧,但是个头挺高,也是一个直来直往的人。

    刚入班的时候有一个女孩总是偷看冯苏亚,但是冯苏亚并没有太在意,后来时间长了,冯苏亚才发现她和张小蕾及吴苏雨等人关系密切,就问了她的名字,原来是叫黄玉蓉。黄玉蓉的父亲是个老师,曾到过芳德小学任过教,教过冯念秋及弟弟冯苏斌。黄玉蓉的父亲住在亲戚家上房村里,所以有时黄玉蓉去看望他。

    黄玉蓉和冯苏亚的第一句对白是:“我们好像在哪见过面?”。

    冯苏亚也说:“我也是,但不记得了”。两个人都默默的一笑。

    黄玉蓉道:“有缘千里来相会,何必相逢曾相识!”。

    黄玉蓉是一个喜欢诗词的女孩,作文写得也可以,在冯苏亚没有来到之前,吴苏雨与她都一直是排在年级首几位的。她特别爱学习,但是身体不好,常向冯苏亚请教,她也喜欢画画,所以和冯苏亚很谈得来,时间长了两个人如不见面一定会觉得思念对方,但是冯苏亚并没有把她当做一般朋友看待,在现在这个情况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浪费,而在心里,他永远都在为那一个人等待。

    重新补习的时候,冯苏亚十分的珍惜这段时间,所以每天都起的特别早,然后去操场边的花台下背英语单词,而晚上则在被子里蒙着被子打手电筒看书,有时甚至于下了晚自习便不再回宿舍,便在教室里打着手电筒学习。在这一段刻苦的环境里,冯苏亚认识了一个好朋友任尚村,这个好朋友和他一起度过了许多刻苦学习的时光。当任尚村迷茫忧愁的时候,冯苏亚总是开导他,而任尚村则一直和冯苏亚共勉进步。

    冯苏亚收到了张子龙从县一中寄来的第一封信,这是他收到的第一封信。在信里张子龙告诉了冯苏亚高中的生活是那样的紧张而愉快,军训的滋味是那样的难忘和有趣等等。冯苏亚看着窗外的天空,瓦蓝瓦蓝的,依旧如同儿时那样,他便想出去看看。中午的阳光还是那么温暖与明亮,这个新的班级便是立在街旁的新教学楼的二层,也是最顶上一层最靠西边的一间,所以三面临空。

    此刻大家都在午休,教室里只有几个睡不着觉或努力学习的人。冯苏亚拿着信走到了外面的走廊上,高高的站在走廊尽头的水泥柱边,他看向远远的张子龙念书的地方,虽然隔着很多的山,很远很远,但他似乎已经看见张子龙快乐的幸福的学习的样子。一群鸽子从远方飞来,呼噜噜的落在附近的屋顶上,风轻轻的吹过,冯苏亚想起了很多的往昔,甜蜜而又幸福的微笑挂在嘴边。

    “苏亚,在干什么呢?”一个熟悉而深沉的声音在冯苏亚身后响起来,冯苏亚回头一看,原来是邻班的王宏华。王宏华与王小春是表兄弟关系,因为平日里常在一起玩,年龄和冯苏亚一样,曾在小学时和李平一样留过级,所以和冯苏亚一见如故,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下课的时候常在走廊上一起晒太阳聊天。

    “没干什么,我老朋友张子龙来信了”。冯苏亚笑着对他说。

    “哦!呵呵呵呵!”王宏华习惯了和冯苏亚在一起开心的笑。

    冯苏亚和王宏华的关系是在高中时期逐步发展成熟的,但是自从他们认识以后就已经能够不用多少言语便能互相知道对方的心意了,这大概就是知己了。

    初三年级的时间是十分紧张与关键的,所以大多数时候不得不利用周末来补习,很多人因此不能回家呆一两天了,生活费只能预先多带点或者让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以及同村的伙伴们回家捎带来。冯苏亚让正在上初二的弟弟帮忙带来,他的弟弟与李平的弟弟一起上了中学,而李米儿因为家里贫困及有一个疯母亲及瘸腿的父亲和一个小妹妹需要照顾,所以便小学毕业后就没再上学,不过冯苏斌还和他保持着联系,李米儿也常到他们家玩。

    周六补课的时候,下课时光总是美好的,所有人都挤到了走廊上扒在水泥台的护栏上看下面热闹的街市,晒着暖烘烘的太阳。街上的东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正好是赶集的日子。走在街上的话,夹在往来行走的人们中间,还有喧哗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从阳台往下面看,可以看到做买卖的人们在经营自己的生意,有的正悠闲的躺在货物堆中间与客人聊天,有的在吃东西,诸如瓜子小吃之类的。

    而抬起头往远处看去,则是青绿的山与树林,更远处是天与地连接为一体的蓝,这样可以让人心情舒畅。而大家的快乐也只是十分钟,上课铃又把大家拖进了教室,乖乖的心不在焉的听老师讲课。等到下午放学的时候,大家便三五成群地约着跑上街去赶最后的街市,这时许多商贩差不多都已经收摊了,可是大家到不在乎,东奔西跑的买吃的用的,最后回宿舍欢乐一回,和大家分享食物与快乐。

    有一个周六的中午,冯苏亚正在阳台上看下面街上买东西的人,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是她?对!正是矣珂莉,她来逛街了。好久没有见到她,不知道她还好吗?冯苏亚欣喜若狂的想着马上见到她,飞快的从转折的楼梯上跑下来,到了她身边时看到她妈妈也在身边。本来十分激动的心情一下收敛了许多,冯苏亚慎重的走过去和她打个招呼,矣珂莉一如往昔的微笑着和他说话。

    “你不再念书了吗?现在在哪里?”冯苏亚问她。

    “不念了,家里不让念,我现在在火车站那里的林业站打工。”矣珂莉并没有因为不再上学而难过,而是那样的坦然微笑着。

    冯苏亚还想说点什么,可是该死的电铃竟然偏偏在这个时候响起来,只得匆忙地和她道别。

    “你有空记的一定要来我家玩啊!”冯苏亚回头喊了一句。

    “嗯!你也是啊!”矣珂莉依旧笑着说。

    冯苏亚跑到楼上往下看的时候,矣珂莉已经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他赶紧跑进教室,正好和张小蕾的父亲,也就是英语老师,他两前后脚进了教室。冯苏亚心不在焉的上着课,而心早已飞到了街上。

    花季虽然可知,但是花期却未必准时,有时候它便过早的开放了,有时候它依旧迟迟不来。在雨水丰沛的季节,虽然经历着苦涩的绽放与没有结果的结局,但是它们还是在雨中鲜艳而美丽的打开,只任这滂沱大雨把花心打得碎碎的,把花瓣击落在泥土里埋在花根下或者随着水流向远方。

    没有人不赞叹它是一场华丽的绽放,但没有人能留住这样颤抖坚强而勇敢的给予,因为它们开在暴雨里,注定要永远不为人所知。一支花苞到一支花柄,雨后的天空一如往昔,而谁到哪里去寻找那一支应该开放的十分娇艳而美丽的花儿呢?

    又一个周六,冯苏亚常常期盼能看到矣珂莉,就如那一次一样也很好。但是等到的却是冯紫娟带来的消息,李平好像和矣珂莉在一起,这个消息让冯苏亚的担心终于明白,但是冯苏亚说“好像”并不是“一定”,而他自己认为矣珂莉并不是那么想的。总之,在冯苏亚的心里,他对于矣珂莉的爱正如曾经对李嘉明说的那样,“娶不到矣珂莉,就做一辈子的和尚”,而大家都笑冯苏亚花痴,可是在他的心里,他真的为她做了一辈子的守候。

    “我最怕,我最怕,烟雨蒙蒙,看不清,看不清,你的身影,我曾经,我曾经,对天呼喊,天在哭,地在哭,你在何处?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你的泪光你的笑,伴我今夜孤独……”。吴苏雨在教室里和黄玉蓉及张小蕾一起唱着《情深深雨蒙蒙》,这是下午饭后,晚自习前大家欢乐的时光。最近电视剧正在热播琼瑶的爱情小说剧,大家都十分喜欢看,尤其是喜欢听那些好听的歌。

    宋立新和罗大聪在教室的后面杀着象棋,冯苏亚在一旁的窗户下坐着背英语,看着窗外蓝天和微风吹过树梢。从这里可以看见老教学楼,这让冯苏亚想起了许多曾经的往事,如今那里只有一些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看着他们就像看着曾经的过去一样。

    “冯大侠,明天的晚会你表演节目吗?”宋立新边下象棋边对冯苏亚喊了一声,把冯苏亚的魂从窗外的世界拉了回来。

    在班里大家都喜欢叫他冯大侠,冯苏亚到不介意,也回称别人大侠。

    “宋大侠,我不演出。”冯苏亚笑了笑说。

    要是在以前冯苏亚可是十分的热心参与的,而现在他却不怎样有心情了。

    “老宋,你演猪八戒不错啊!”在冯苏亚旁边的任尚村总爱戏弄宋立新。

    “死石头,看我怎么收拾你。”宋立新喊着他的外号,“呯”地把棋子出了一招,罗大聪怪叫着抱怨他下手太狠了。他笑了笑,赔了个不是,两个人接着下。宋立新虽然学习一般,可是下棋却是个高手,冯苏亚也曾跟他学过下棋,说起来在下棋上他还是冯苏亚的老师。此时窗外阳光斜照进来,教室里一片欢乐,年轻的气息是那样的浓烈,冯苏亚看着一切,心里似乎是幸福的,又似乎是缺失的。

    晚自习的时候,冯苏亚静静的做着作业,教室里还是比较安静的,大家即使要说话还是保持了传纸条的习惯。自己的同桌杨少云却不是那么的爱学习,还是那样的闲不住和别人说话谈笑,冯苏亚司空见惯无暇理睬他,低着头认真的做作业。

    忽然杨晓洁转过身来用手中的笔戳了戳他,冯苏亚一脸迷茫的抬起了头看着她,她的脸在看到冯苏亚的眼睛的同时一阵绯红,她递给冯苏亚一张折叠的纸条,马上转过身去。冯苏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地看着桌子上的纸条,又看了杨少云一眼,八成和这小子有关,只见他一脸坏笑地递过来几张纸条。

    冯苏亚打开看的时候,前几张是杨少云和杨晓洁说笑的话,后面一张上是杨晓洁写给冯苏亚的纸条。

    与其说那是一张纸条,不如说那是一封短短的情书。里面杨晓洁对冯苏亚的倾慕之情跃然纸上,洋洋洒洒的写了半页纸,一颗少女心的孤独与渴望被人感知与呵护迎面而来。

    冯苏亚看到这里已经是心跳如兔,他的心从来没有这么跳过,仿佛是不安全的往外窜,而且已经按不住,等他看完了这张几乎是一封短信的字条时,鼻子及额头已经是一层细密的小汗。冯苏亚赶紧把纸条握住,生怕别人看见,连杨少云也没有给看。

    冯苏亚的心忐忑不安,假如自己拒绝一个这样的热情的女孩,一颗这样纯洁火热的心,那将会是冬天的里的碳柴上扣一盆雪,将会给她造成多大的伤害不可而知,况且这也是自己收到的第一份主动的表白,虽然开场有些戏剧般可笑,但是该怎样理智的处理呢?自己的心里已经再也放不下别人了,如果果断拒绝是不是会伤了一颗纯粹而透明干净美丽的心。冯苏亚忽然有些难过,面对这样美好的事情,而自己却是伤感叹息。

    冯苏亚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正在这时他想起来一个《青年文摘》上面看到的故事,于是灵机一动,自己是不是可以照葫芦画瓢地将计就计呢?于是,冯苏亚打算以此来激励杨晓洁,像故事里的女主人翁一样接受一个追求她的男孩的爱情,并约定好了以成绩为表现,激励他努力上进,最终都取得了圆满的结局。

    “叮铃铃……”,下自习的铃声让每个疲惫的人都人心振奋,即使是昏昏欲睡像瘟神一般的潘习良也“呕嚯“的一声活了过来。大家匆匆忙忙收拾完课桌,三三两两地走出了教室,值班老师在打铃后五分钟无情的拉下了教学区的电闸,教室内到处都是昏暗的一片,幸而街上与四周居住的居民楼里的灯光还亮着,而且还有半个明亮的月亮,所以不至于什么都看不见。

    教室里还有四个人,冯苏亚与杨晓洁仍旧坐在桌子上,而另外两个人看了看他们便走到走廊上去了,就在窗外的走廊上小声的说着什么,冯苏亚看了看杨晓洁,她似乎没有动一下,冯苏亚竟暗自的笑了一下,原来这个平日里活波可爱的小姑娘这时候竟然和自己一样木讷。

    月色是那么的美好与朦胧,穿过窗户照在杨晓洁那秀丽的脸上,她抬起头看着冯苏亚,冯苏亚低着头看她,就这样把对方看在眼里,希望这青春是永恒的,不老的,也是珍藏的。

    月亮在窗外悄悄地看着他们的一切,教室里一切都有些昏暗,而杨晓洁在冯苏亚眼里却是那么的明亮与光彩,甚至于耀眼。他不经意的转过头去,便看到了走廊上的何志虎与吴苏雨,更远处还有三三两两的几对在说着话。

    冯苏亚和杨晓洁也来到了走廊上,鼓起勇气,冯苏亚把自己刚刚编排好的那些话都说了出来,杨晓洁自然是非常的开心。

    但当他静静的看着杨晓洁慢慢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仿佛是在对着矣珂莉说话,他不敢确定他是在骗杨晓洁,因为这一刻,他仿佛真的喜欢上了杨晓洁,就在这一秒,这和对矣珂莉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不确定但又复杂的感情,不能直白却又不愿意伤心的难为。

    杨晓洁让冯苏亚的心像黑暗里的种子苏醒一样,她把冯苏亚带到了另一片光明的世界,原来青涩的爱情竟然还是有美好的感觉的,只不过未来的结果无法预料。

    “老师来了!……”走廊上有人小声的说道,然后便是希希索索的脚步声。冯苏亚与杨晓洁赶紧轻快的跑下了教学楼,值班的老师正从老教学楼后面打着电筒查过来。站在楼下街边的路灯后面,冯苏亚和杨晓洁对笑了一下,他们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光。

    “小洁,你一定要努力学习,我会等你一起上高中的。”冯苏亚说道。

    “嗯!苏亚,你也要记住今晚你说的话。”杨晓洁从脖子上取下一条挂着一个可爱木偶娃娃的挂饰递给冯苏亚。

    “诺!给你的,我们一人一个。嘿嘿!”杨晓洁摇着自己脖子上的那另外一个娃娃天真的笑着说道。

    冯苏亚接了过来,他看到手中的那个木偶娃娃有一个圆圆的脑袋,细长的脚,戴着一顶圆边帽,全身凹刻的图文,填着彩色,微笑着又傻又可爱,冯苏亚的心蓦然一动,竟有些酸楚,眼睛红红的。

    值班老师已经走过来了,冯苏亚赶紧与杨晓洁道别,因为杨晓洁家就住在街上,离学校不远,她是不住校的。冯苏亚看到杨晓洁远远的走了,他才赶紧跑回宿舍,手里还提着那个木偶娃娃,上面有淡淡的香味。

    回到宿舍,何志虎也回来了,两个人对笑了一下,彼此心照不宣。王小春买了一个大饼与冯苏亚分享,大家还和往常那样的打闹说笑着。待关了灯后,大家如同例会一般的开始聊天。冯苏亚静静的躺着,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大家聊着,他的心里其实在想念两个人,一个是她,一个是杨晓洁。

    与矣珂莉的淡然相比,杨晓洁是那样的热情,在冯苏亚心里,矣珂莉像是一潭沉静的水,杨晓洁则是一团奔放的火,而自己心里沉静了许多年的这一潭水,此时正在备受杨晓洁的煎熬。

    对于新事物的出现,冯苏亚永远是那样的充满了探索的热情,他在迷糊中觉得自己心头的那块冰正在被杨晓洁慢慢融化。冯苏亚做了个梦,他梦见矣珂莉在对着他笑,甜甜的微笑着,渐渐的矣珂莉变成了杨晓洁,再一低头看去时,杨晓洁又变成了矣珂莉,“苏亚!”她又沉沉的叫了他一声,他闭上了眼,沉入了无边的黑暗,而竟分不清楚刚刚自己究竟是与谁一起,他的眼角流下了一滴冰凉的泪,一切都沉没于黑暗中。

    每天傍晚时分,也就是吃过晚饭而没有上自习之前,大家都喜欢跑到松树林里去大声的背诵课文或者考试的内容。冯苏亚怕吵,所以走的远些,顺着松林往上走便是一个山坡,上面是一片公墓,种植着许多松柏,松柏的中间有许多的墓碑林立着,埋着各种各样的人,走在其间并不可怕,反而多了一些肃穆。

    山坡再上去不远便是矮地松及一人高的各种小树,再上去便是一片长得细长细长的小杨树林,最后就到了山顶了,那是一个半圆形的山丘,长满了绿草,在山顶的右侧有一座废弃了的哨所,已经被人们拆得只有一个架子了,像个立体的“目”字一样还能看出它曾经是个三层的小楼。

    在哨所的右边草地上坐着便能看见冯苏亚家所在的村庄及周边的许多村庄,而在哨所左边便能看到整个永安镇及更远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地势被用做哨所是十分恰当的,因为所有的地区都可以一览无余,而且能看得更远更广,山脚下是公路,右侧山坡上是一条长长的如蛇一般的铁路,时有火车轰鸣震动而过。

    冯苏亚喜欢跑到哨所来背书,躺在草地上,仰望着瓦蓝色的天空,洁白的浮云,晚风吹动,草地上的蚂蚱振翅纷纷飞扬,还有林间小鸟的嘀哩婉转及草虫的鸣叫。背书累了,冯苏亚便看一会四周,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或者快乐的打上一套拳脚,或者是翻几个跟头也是畅快的。当冯苏亚做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心里只有安静与自由。

    黄玉蓉时常向冯苏亚请教问题,即使没有什么问题也喜欢时常以问题及作业的方式靠近冯苏亚。她渐渐的喜欢上了冯苏亚,而却又不敢开口,冯苏亚虽然察觉,却不太确定,只把她当做好朋友一样的看待。冯苏亚打篮球的时候,常常看见黄玉蓉在观众台上看着他,有时候就他一个人自己玩耍篮球,她也远远的坐在那儿看他。

    对于黄玉蓉,冯苏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她和杨晓洁不一样,杨晓洁让他的心像火一样的燃烧,而黄玉蓉则让他平静,似乎像矣珂莉一般,但却少了点什么。所以当冯苏亚需要沉静的时候,他喜欢和黄玉蓉在一起。

    临近中考了,大家都很忙,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少。一天下午,冯苏亚觉得很久没有去哨所了,所以想再去一趟。他拿着几本书便一个人去了,到了哨所,坐在绿绿的草地上开始大声的背书。不一会儿,他看见一个穿着水红色衣服的人走上了哨所,走在绿色的植物之间,就像一只红色的小船飘了过来,渐渐近了,他才看清竟然是黄玉蓉,她向坐在草地上的冯苏亚走过来,双手抱着书本微笑着,慢慢走到他的身边。

    “苏亚……”黄玉蓉就这样站在他的面前叫了他一声。

    “蓉儿……”冯苏亚的心在听到这似曾相识的呼喊时颤了一下。

    黄玉蓉坐在了冯苏亚的身边,一起吹着风,天边不知何时飞来一片粉红色的云霞,近处的天空还是瓦蓝瓦蓝的,远处便是一层淡淡的铅灰色。

    “苏亚,你想上高中吗?”黄玉蓉看着远方淡淡的问。

    “想啊!我将来还想上大学,为家里争口气”。

    “你一定会成功的!”黄玉蓉转过头来看着他说。

    “呵呵!真的吗?真希望是这样。你呢?蓉儿。”冯苏亚说着便躺在了草地上,双手枕着脑袋,看着远方的云霞。

    “但愿和你一样”,黄玉蓉说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冯苏亚知道,她又在想家里的事了。黄玉蓉的父亲和母亲离婚了,他的哥哥分给了父亲,而她分给了母亲。如今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继父对他特别严格,常常责骂她,她想上学的机会是那么渺茫,都不知道前路何在?

    冯苏亚忽然十分的怜惜她,看着黄玉蓉孤零零的坐在他的身边,双手抱着膝盖低着头,他很想保护她,给她一种坚强,就像一个哥哥一样勇敢的保护她,但是他知道有些东西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就如杨晓洁之于自己,有些门不要轻易去打开。于是,他想找个话题让她不再沉默于伤心中。

    “蓉儿,你看!那云像不像一只凤凰,燃烧的凤凰。”冯苏亚指着天边那块变得彤红的云霞说。

    黄玉蓉说着冯苏亚的手看去,天边的那一片霞云真的像一只凤凰,浴火重生,许多的火焰包围着她,她像是在撕裂,也像是在起舞。

    “烈火再大,凤凰也能在其间歌舞,燃烧了羽毛,她的灵魂得以永生。”冯苏亚像是对黄玉蓉说,又像是对自己说。

    太阳渐渐躲到山坳里去了,像一个烧透了的铁球,又像一个熟透了的樱桃。满天都是火红的云霞,各形各状,舞动着,变幻着。山坡上镀了一片暗黄色,所有的景物都被夕阳染成了一片。冯苏亚与黄玉蓉静静的看着这一切美丽的景象,他们像身处梦中一般的慢慢站起来凝望着远方。他们静静的走在山路的小道上,吹着晚风,谁也不愿意打碎这一刻相处的宁静。

    没过几天,就像去年一样,参加完毕业考的同学都在面对着选择是否继续上高中。许多的同学依旧是放弃了,而放弃的原因有很多,大多都是家庭的关系,其实想继续念书的人还是很多,但是幼小的心灵却无法面对家庭的压力,不得不放弃念书的想法,走上社会面对人生。

    黄玉蓉离开了学校,走之前给冯苏亚写了一封信。潘习良及任尚村等人也走了,还有好友王小春及许多的女孩。冯苏亚依旧是感叹了一番,面对他们的命运,自己也无能为力,他想将来要是有一天,他要把这一切都说出来,并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在偏远的西南方还有许多见不到更广阔的天空的人们。这不是他们的耻辱,是这个社会的真实存在的表现。

    冯苏亚在黄玉蓉的来信里看到了一颗无限思念与爱慕自己的心,黄玉蓉对于自己的爱慕,让他看到了自己在矣珂莉身上的倒影。

    信里还有许多的激励他好好学习的话语,让他看到了真心的关切与祝福,于是在临近中考的几天日子里,冯苏亚都一直以此为不懈的动力。

    在临近中考的这几天时间里,冯苏亚收到了张子龙的来信,鼓励他努力争取考上高中。同时收到了萍儿及普建强的来信,这两封信不是寄过来的,而是由他们的同村带来的。萍儿对于同桌冯苏亚十分的怀念,在信里还夹带着一片保存的完好的干荷花瓣,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普建强则告诉冯苏亚他进了钢厂的技校,现在正在努力的学习,将来就在钢厂工作。

    收到他们的来信,冯苏亚感到十分的幸福与开心,尤其是萍儿,让冯苏亚无限的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对于萍儿冯苏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既朦胧又美好,就像萍儿她们那庄的荷花一样,在晨雾里忽隐忽现。冯苏亚很认真的回了他们的信,带着希望与祝福继续努力的学习。

    倘若说高考是暴风骤雨的话,那么中考也是一阵雷阵雨,扯着闪,打着雷,鸣叫着,热热闹闹的就开始了。

    第一天早上的考试,语文勉强可以,冯苏亚估计不会分太低,但总是捉摸不定,他真希望不要让他失望。

    下午的物理考试,做的很糟,天是那么的热,身上直冒汗,心情急躁,做的马马虎虎。还有两个填空没做,一题半计算题未解。一遍还没有做完,时间就快到了,吓得慌慌张张的,连检查也没来得及。冯苏亚估计能达到八十分就不错了,他有些伤心和害怕。

    冯苏亚晚上难过了一晚上,就为了白天的考试。其实,那些题他全做得出,只是时间太短了罢。

    第二天早上的数学还算顺利,还有一题的三分之二未做,估计有两题不会得全分,但他相信要比物理好一些,他想大概不低于九十分吧!希望比这还要好。

    他要以更佳的心态去迎接下午的政治考试,他给自己鼓了鼓信心。冯苏亚还想读书,这是唯一的机会,他不想放过,他一定要努力。

    第三天早上的英语实在是太难考了,冯苏亚昏昏沉沉的混过去了。下午是最后一科化学的考试,冯苏亚尽量努力去做。这些天他在心灰意冷中奋力拼搏,他竭尽全力了,剩下就只能听上天的安排了。

    天阴沉沉的,冯苏亚考完化学后慢慢的走出考场,拖着疲惫的身心向熟悉的宿舍走去。所有的一切他已经不再去思考,朋友们的吵嚷和多数人的抱怨他都不去关注。默默地走到床边倒下,他觉得很困很困,他想好好睡一觉,于是他疲惫的闭上眼睛。唉!马上就是漫长和艰难的等待,长长的假期是每个相同的人最难熬的时间。

    很快的中考就过去了,大家都在各奔东西,都准备好了上自己想去的学校。冯苏亚本来十分想和张子龙一样的去县里一中念高中,但是那里学杂费很贵,再加上去县里一中必须坐上两小时的汽车,对于冯苏亚这样一坐上车就会晕车反胃呕吐的人而言,他十分不愿意去受这样半死不活的罪。于是冯苏亚选择了一个可以直接坐火车上学的高中,那就是四道中学。

    虽然说四道中学是普通高中,同时离家也比县里一中还远,但是冯苏亚宁愿坐火车也不愿意坐汽车。别人都说四道中学很乱很不安全,但是冯苏亚偏偏不信这个邪,而且自己也很乐于那样有挑战的环境。选报学校以后是漫长的等待及假期,在这个假期里很多的同学都互相往来,由于新班级与冯苏亚相处的时间仅仅一年,况且大家又都忙于备考,所以感情深厚的朋友也就去过王小春与王宏华家,也只和李小燕、吴苏雨、任尚村等人见了几面。得知李小燕也报了四道中学,冯苏亚不得不感叹缘分的存在,李小燕曾经和自己一起念完了初中,又一起进入补习班,如今又一起填报了四道中学。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冯苏亚给杨晓洁写了一封信,向她表示了成绩的祝贺,同时也告诉了她自己当时之前的想法。杨晓洁当然哭了很久,把冯苏亚的心都真的哭碎了,第一个为他打开心中爱之门的人,而自己却又要亲手将她毁灭。

    冯苏亚也很伤心,他发现自己对杨晓洁并不是真的没有动情,而是在这个世界上他单纯的以为一个人的心只能给另一个人,而他的心早在许多年以前已经给了矣珂莉,而且不论现在还是以后都会一直属于她。

    杨晓洁并不恨冯苏亚,明白了真相后她觉得冯苏亚并没有错,反而是冯苏亚一直有些内疚。这就是青葱岁月的美好年华,并没有那么多的人生遗憾和感慨。

    在冯苏亚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天空总是下起了阴雨,因为即将到七月半了,在南方七月半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也就是盂兰盆节,那时家家祭祀祖先,点灯烧香,焚烧冥币等活动,农村人俗称鬼节。天空阴雨绵绵,时有隆隆的雷声,并伴着冷冷清清的风。

    那风吹过池塘,一圈圈的涟漪,让呆在木楼上看着窗外的雨景的冯苏亚一阵阵心颤。他想起了心底最不愿拨动的那一根琴弦,他思念矣珂莉了,自从那一次在永安街上见面后他一直没有再见到她。虽然常向冯紫娟打听她的消息,但冯紫娟知道的也不多,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少。因此,冯苏亚常常更加的思念她,而也常常在安静的日子里想起她来。

    又是一个周末的到来,因为离着七月半还有两三天,家里的祭祀用品需要置办,冯苏亚的母亲让他去一趟街上,顺便买点别的用品回来。中午吃过了饭后,冯苏亚欣然而往,临走的时候他母亲让他带上伞,因为天空有几片乌云,以备防下大雨。

    赶街的日子总是热闹的,尤其是恰逢重要的节日。天公虽然不作美,但是做生意的人们一早就来到了街上摆好摊子,等待来逛街的人们。天空一会明一会暗的,还刮着阴冷的风。

    冯苏亚来到街上的时候,已经很热闹了,他按照母亲的吩咐,在家禽市场上卖了一只大公鸡和三十几个鸡蛋,然后便去逛街买东西了。在街上他很幸运的遇见了很久不见的王雅轩,一年过去了,王雅轩长得更加的漂亮,她告诉冯苏亚她如今在省城念艺术学院,学习音乐。因为是逛街,大家都还有事,便匆匆而不舍的告别了。

    冯苏亚还遇见了任尚村,他的变化最大,虽然刚刚离开学校不久,已经变得很成熟的样子。他已经开始做买卖了,整个人已经变得十分精明,贩卖蘑菇等各种山货。南方的六七月间山林里总是生长出许多的野生蘑菇,有许多的都是美味可口的山珍,而有一些则是珍贵的药材。所以乡下人在闲时也利用简陋的工具诸如箩筐及小杆子秤之类的进行贩卖与收购蘑菇,然后再倒卖给成批收购的商人。

    任尚村显然十分熟于此道,像其他的小贩一样提着小杆秤在街上晃悠悠的走着,见机行事。王小春的母亲一直都在永安街上卖米线与卷粉,他家祖传的手艺,味道十分不错,用老汤煮好的米线与卷粉,加上肉汁及十多种配料,鲜美无比,冯苏亚对于老家的这道食物是一生爱不释手。

    在王小春家的米线摊子上,他和王小春聊了一会,王小春告诉他,他在下月将到广州去打工。冯苏亚看看时间不早了,天也有些阴沉得像要滴下水来,于是和他家告了别,匆匆地去买母亲吩咐的东西。

    冯苏亚在街上转了几圈,买够了东西,天也阴沉沉的黑暗下来,不一会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街上的人都撑开了大伞或者扯起了塑料布遮挡雨,行人也渐渐的稀少了。冯苏亚打着雨伞走在街上,他看见一个卖香火的老奶奶在卖草纸,冯苏亚想想家里也不是太多了,所以走到那个小摊前买了几份,付了钱,他把草纸夹在胳膊下面以防雨淋湿。

    他正准备离开,正在这时,他看见了一生让他心碎的场景,矣珂莉穿着粉色的衣裙和李平一起在不远处的鞋摊上买鞋。冯苏亚怔怔的看了许久,草纸掉在了地上,卖草纸的老奶奶忙把他捡起来,但是他的伞也掉了,雨打到他的脸上,泪水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他赶紧拾起来伞,草纸已经湿了一大半,幸而没有烂掉,匆匆地他带好东西,又向那边看了一眼,他看见李平为矣珂莉打着雨伞,矣珂莉正在弯下腰挑拣鞋子。冯苏亚心里一酸,他想,此时此刻自己即使是她手中的一只鞋子也好啊!他很想过去和她说几句话,然而隔着雨,隔着街,就像是隔着两个世界。

    他看了他们一眼,悄悄地把伞打得很低很低,怕他们认出自己来,静静的一个人离开。走到街口坐上了回家的小马车,颠簸着让他的心是那么的酸楚,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家,回到家把东西一股脑儿的交给了母亲,便上了小木楼,坐在窗户上静静的看着青瓦屋橼下雨中湿漉漉的水仙花出神。

    雨下的很密了,青灰色的瓦被打湿了雨水而变得乌黑而明亮,天空是那么的阴暗,吹着阴冷凄惨的风。难道这是冬天吗?冯苏亚默默的问自己,泪水忍不住又静静的流了下来。窗户外瓦橼下的扁竹兰的花盆里浸满了雨水,花叶十分的干净,就连毛绒绒的刺球上也沾满了水珠,晶莹透亮,就像滴在冯苏亚的手背上冰凉的泪一样。

    远处天和山被雨连接在了一起,更远处的天空正在闪着电,不断的撕裂着云层,轰隆隆的雷声仿佛是愤怒的神明将要击毁所有的房屋一样的在头上响着。那闪电在远远的黑暗的天空里就像是几条正在撕打的银色的龙,看着雨中淹没的一切,冯苏亚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把所有关于她的记忆埋葬在了心底,但是仍旧为她留了一个位置,他不相信他们会一直走下去,他很了解他们彼此,所以冯苏亚在心里说,不论她什么时候回来,这个位置永远是她的。

    冯苏亚病了一场,就像是去年的那样整整折磨了他好久。一天的傍晚,冯苏亚正在和家人吃着晚饭,听到大门口有人在呼喊他的名字,于是放下碗筷走了出去。原来是本村的张子强,他的父亲和张子龙的父亲是亲兄弟,但是两家分家后把院子隔开做了邻居。

    张子强一直在永安中学食堂里打工,只比他与张子龙年长两岁,彼此还算是熟识。张子强给冯苏亚捎来了一封信,还有两个漂亮的坠子,两条精美的红色中国结上挂着两个碧绿的小葫芦,小葫芦的下面是两条流苏,十分的鲜艳。张子强告诉冯苏亚,这是黄玉蓉让他转交给他的东西,别的再没有说什么,彼此间聊了一会就走了。冯苏亚把信装在衣兜里,只拿着坠子进了屋,父亲问了他几句,他只说是同学送的,母亲告诉他一定要保管好别人送的礼物。

    吃过了饭,冯苏亚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的小木楼上,弟弟冯苏斌早已和冯念秋等人出去玩耍去了。冯苏亚坐在窗边,听着瓦橼上滴答滴答的雨,他静静地撕开了黄玉蓉的信。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这便是黄玉蓉信里的第一句话,冯苏亚冰冷的心里竟然有了一丝温暖。

    黄玉蓉倾诉着对他的无限回忆及思念,爱慕之情跃然于纸上,冯苏亚忽然感到一阵失而复得的幸福,被爱的幸福。

    继续读下去,他的心一点点被融化了,拿出他和黄玉蓉的几张毕业留念照片,冯苏亚才发现每张照片上她都笑的那么幸福,就像一个找到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的孩子一样的快乐。冯苏亚看着这信与照片,幸福而又心酸的笑了。

    张子强与冯苏亚补习的班级里的王彩莲恋爱了,张子强在食堂打工时就和王彩莲认识了,后来等毕业了他家便提了亲,王彩莲就嫁到了张家。这在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来说,本来说是一件幸福的天作姻缘,但是好景不长。在冯苏亚上大学的期间,一次意外,张子强在给玉米地打农药的时候不幸中毒,抢救无效死亡。而这离他和王彩莲结婚也才刚刚满两年,最不幸的是王彩莲已经有了他的孩子,王彩莲的幸福就这样匆匆忙忙的结束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了,暂不提起。

    假期在幸福的期盼和焦急的等待中即将过去,冯苏亚也收到了来自四道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时得知录入四道中学的还有王小明、王宏华、周启强,还有与冯苏亚同一个村委会的李婷及杨莉婷。

    冯苏亚有些激动,也有些伤感,即将去到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将会是什么样子?又将要遇见什么样的人?同时自己要告别曾经的一切,告别家乡的所有熟悉的东西。自己以后就不能像孩子似的想家就往家跑,因为路途遥远。冯苏亚的舅舅们给他凑够了学费,他收拾好行装,母亲便送他们上了火车。

    在火车站,他们遇见了李婷和杨莉婷,她们的父母都在,于是大家一起聊了会。芳德火车站是一个小站,石灰刷白的混凝土栏杆,不到一百米长的月台,月台上种着几株腊梅,在车站站台值班室旁边是一个小商店,卖些吃的东西。因为是开学,所以小站上都是挤满了人,各种各样的人,农民、医生、工人、军人、学生、生意人等等,都在月台上或蹲着或坐着或靠着,各种姿态的谈着话。

    冯苏亚和李婷及杨莉婷她们聊着天,她们都既是冯苏亚的同乡也是补习时隔壁班的同学,所以十分熟识。不一会儿王宏华也来了,冯苏亚和他聊了几句,站台上的电铃就响了起来,火车就要进站了。大家便匆匆忙忙的拿上自己的行李和家人站在了一起,火车慢慢停了下来,车上的人纷纷下来,最后大家都挤了上去,因为停的时间只有五分钟,不得不抓紧时间挤上去,是那种石渣铺的低站台,还得抓着火车门扶手爬上去。

    冯苏亚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一切都不太熟悉,所以他的父亲决定送他去学校报道。冯苏亚和父亲在车上找到了位置坐下后,他的母亲还在窗外不停的嘱咐着他们,李婷的父亲和她坐到了冯苏亚他们的对面,而杨莉婷及王宏华他们上车时分散了,大概去了别的车厢,车上人又多,乡下的火车上很拥挤,什么箩筐之类的都夹杂在其间。

    火车缓缓开动了,冯苏亚和母亲挥手道别,他在心里感叹的说道:再见,妈妈!再见,故乡!再见了,我曾经的一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