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地球毁灭的100种方式 > 第十二章 迈入星河的第一座太空小岛

第十二章 迈入星河的第一座太空小岛

    宇宙中第二种情况的行星,属于环境较为恶劣。有可能是距离恒星太远或太近,导致温度太高或太低,温差大不适合,有可能是行星本身的物质和环境不适合,例如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过低,辐射性太强等,就像蓝星的隔壁胞星一样。

    现在无法居住,但这样的星球依然存在改善的可能。

    并且改善不光光是指改善行星的环境,也包括改善生命体本身的适应性,双向改善才能更快地达成目的。

    为什么我们不是线虫和蠕虫?研发冷冻技术的时候,蓝星人就意识到本身生命的脆弱。

    如果人们的生命力能像世界最强的水熊虫那样顽强,那么一切的恶劣环境都将被蓝星人克服。

    要知道水熊虫在历经高温150°,低温-270°的环境后仍可以复活,历经5700戈瑞强度的放射线,原子弹的辐射仍不会死,能承受住600兆帕的压力,并且它还不需要氧气!

    蓝星人已经将这类小生命带到了蓝星的天然卫星上,后来又将这些生命带到了隔壁胞星。它们完美地适应了太空环境,让这些不曾有过生命的星球第一次有了生命。

    虽然那并不是该行星自己诞生出来的生命。

    比起超远距离的星际移民计划,这样一步步从邻近行星扩展基地的行为会更加安全。就像远古时期的蓝星人,在能横跨那诡秘汹涌且一望无际的大洋的豪华巨轮被造出来以前,他们早就从一个大陆板块慢慢游过大洋去到了另外一个板块。

    靠的只是一艘艘风雨飘摇的小船,在一个个沿途的海岛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经年累月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供给生命线,最终跨越大洋。

    “隔壁胞星,就是蓝星人迈入星河的第一座太空小岛!”

    正在介绍第二种情况的另外一个航天专家突然激动地站起来,他眼中闪闪有光,如亿万群星正在他的眼中流过。待他感受到众议员诧异的目光,握紧的拳头一下松开,又赶紧坐下来:“是的,生命合成计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衍生出来的。”

    这位航天专家显然是参与过生命合成计划中的一位。

    航天专家看到老者的手放在了座位的话筒前,便停下了解说。老者会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由他接替了发言,他看向火种:“你听说过樱桃吗?”

    “您说的是那位著名的航天科研专家吗?”火种回应道。

    “没错,就是她。”老者稍稍顿了一下,才说道:“她是我的女儿,也是这个生命合成计划的执行者中的一员。”

    火种知道这些前辈,而且他还知道他们在两年前搭乘了创世者号航天飞船登上了隔壁胞星,并在一年前的神罚日后与蓝星彻底断绝了联系。

    雾霭氤氲,暮云叆叇。

    “滴滴滴!”

    科研人员手上的通讯器接收到了讯号,那是秘密发射站台发来的消息。

    “准备工作还有三个小时就快完成了,我们进去吧。”

    白色防护服一手撑在大石头上,站直了身体,扭动两下活动关节。

    熊猫防护服也勉勉强强地起了身。

    地面开始出现了轻微的震颤,他们俩在同一时间抬头看向远方,灰白色的雾霭外也许有什么东西正在往这个方向靠近。

    垂直飘荡的白灰开始出现了角度,往秘密发射区的方向飘,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快走吧,快走吧,这个地方不要待了。”

    看火种慢吞吞的,科研人员赶紧推了他两下。

    离他们不远处的发射区耸立着76.13米长的火箭,它的一二级箭芯直径是3.65米,芯三级的直径为3.25米,四个助推器直径是2.35米。

    细长比结合了成本与稳态及技术的考虑,每一环的比例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后通过了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验证,保证火箭姿态稳定和控制精度。

    这并不是蓝星人历史最好的技术,却是目前最好的技术。

    火箭的四周还建着三座高高耸立的高塔,发射塔的作用就是组装,检测,维护,加注燃料等。就像搭设楼房要先搭设脚手架是一个道理。旁边还建有比它更高,更尖的铁塔,那是引雷用的。

    穿过层层雾霭,他们终于抵达了发射场区,发射场区还包括发射区,技术区,试协区等。

    信号塔台上,零星的工作人员使用通讯器给他俩指引了方向。

    步行数十米后抵达隔离门,隔离门向左侧缩进去,打开窄道,人完全走进去后,隔离门又伸出来,发出咔嚓一声锁上。同时,两侧喷出数道白雾状醇类或醛类的消毒液,进行一次封闭消毒。

    出了通道后,地面开始变得平坦,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抵达火箭飞船的发射区,步行十分钟左右抵达。但即便是这么平坦的道路,火种还是上演了一出平地摔,他踉跄的步伐像是自己绊倒了自己,这让科研人员有种说不出的震撼。

    “我的天,你是被吓到腿软了吗?今天怎么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兄弟,我知道你心里头是不好受,但是死刑犯都没有你这样的。”

    火种还是没有回应他,缓缓地从地上爬起来,然后他又自个儿往前走了。

    科研人员的目光停留在了那套熊猫防护服上,火种的步伐艰难地向前拖动着,其上是他摇摇晃晃的身形。

    此刻,一股令人恐惧的气息在科研人员的心间骤然涌起。科研人员的嘴微微抖动着,以极小地声音问道。

    “小耗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