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过来就造反 > 第二十三章 恐慌的县城

第二十三章 恐慌的县城

    刚刚破晓,天边淡青色的天空,还镶嵌着几颗残星,大地上朦朦胧胧的一片,笼罩着一层灰色的轻纱。

    远方东方的天际才微露出一抹蛋白,朵朵云彩聚集在天边,朝阳初升的一丝光芒映衬的像是浸染了红色的锦缎,露出淡淡的绯红天空。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光化县城城头响起了一阵喧闹声,守城的领兵军官正在大声的喝叫着。

    不一会城门开启,吱吱作响,城外的不速之客没有停留,迅速入城,赶往县衙而去。

    城头的喧嚣声和即使白天还紧闭的大门,立刻引起了周边居民的注意,衙役的口中也是把不住消息的,不多时官军大败,知县和领军的将领狼狈的逃回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多名军官丧命的消息就也传进了百姓耳中,等到知县周大老爷想封锁消息已经晚了,这个消息已然传遍了大半个光化城,想封口都来不及了。

    “假的,假的,这都是假的,这是匪徒乱我军心民心之计,大家切勿上当!”周大老爷现在唯一的应对之策就是矢口否认。另外一边继续写信给自己的靠山。

    天彻底大亮,一上午的功夫,溃兵陆陆续续的疲惫不堪的逃到光化城下,但是也只有百十号人。

    看到寥寥百十号人溃兵,彭千总和一直心存侥幸的防汛千总都彻底没了脾气。只能愤愤下令严守城池,紧闭城门,发动城内青壮准备守城物资,再一边去细细筹划如何应付上面的追责……

    ……………………

    光化县城西南老河口,汉江于这里拐了一个弯,从这直到涓口滩完全是直挺挺的走向。

    赵轩和钟老虎领着王昆、张屠夫等人在这分为两路四百人在这里分来,趁着清军打败的空档。

    “岳父,不用那些巡检司不用都攻破,只要他们愿意交粮食和银子咱们就可以放过他们,咱们现在还是要壮大实力最重要。

    看碟下菜,富村多要少买,穷村少要多买,最好都要粮食,另外有人愿意跟着咱们干也照单全收。咱们已半个月为限,半个月后咱们在石牌岭回合。”

    于是接下来光化县区域内的地主老爷们过上了担惊受怕的日子

    涓口滩巡检司――破;

    筑口巡检司――破;

    …………

    赵轩甚至带领四百多人跑到了光化县城下面虚晃一下,结果领光化县城鸡飞狗跳的。

    但是赵轩知道现在攻破县城没有任何意义,他这样做只是为了光化县城内的守军老实带着,不要打扰他们往山里运送物资。

    他不想把动静闹得太大,都是为了能在这站稳脚跟。可是随着大山边上的一役,事情已经不能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事情闹大已经是必然的了。他以后肯定面临更大规模的围剿了,所以他想趁着现在最大的搜刮物资搬运进山,为以后的斗争做准备。

    到时候石门山有人有粮有营垒城防,虽不能说能抵挡住清兵的一次次围剿,但是把握更大一点。

    清军的围剿一次不成,他们还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还可以有无数次。赵轩的这点老本根本就不足以与清兵正面相抗。

    但是伟大的领袖在后世已经展现了怎们应付这种敌强我弱的局面,就如内战时的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精兵强将硬抗打阵地战,完全得不偿失。石门山也不是什么天险之地,可以守得固若金汤。

    但是可以进行游击战,吊着清兵跑大山,敌进我退,敌疲我绕,在大山里转悠,把清兵拖垮,但是这样就需要准备好充足的物资,依靠石门山自己的生产那是万万不够的,这就是本次出山目的所在。

    所以赵轩要在大山深处里建立起补给基地,无战事时往那边输运粮草,囤积补给。开打的时候,就带着清兵往那边兜圈子,若清兵不来就躲在里面跟他们耗,来了就更好办。

    石牌岭是他选择的一个前沿阵地,官兵弱了他就从这出山,官军强了他就在这消耗敌人,等后方准备好后就带着清军跑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